-
公开(公告)号:CN106682341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710002619.X
申请日:2017-01-03
Applicant: 山东理工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强度一级渐变刚度板簧根部最大应力特性的仿真计算法,属于悬架钢板弹簧技术领域。本发明可根据高强度一级渐变刚度板簧所设计的结构设计参数及最大许用应力,在主簧和副簧的最大厚度板簧的厚度确定和开始接触载荷及最大许用载荷仿真计算的基础上,对主簧和副簧的根部最大应特性进行仿真计算。通过样机试验可知,本发明所提供的高强度一级渐变刚度板簧根部最大应力特性的仿真计算法是正确的,根部最大应力仿真计算值是可靠的。利用该方法,可确保主簧和副簧的根部最大应力满足强度设计要求,提高产品设计水平、质量和使用寿命,提高车辆行驶平顺性和安全性;同时,还可降低设计和试验测试费用,加快产品开发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147307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110620898.2
申请日:2021-06-03
Applicant: 山东理工大学
IPC: B60G17/015 , G06F30/15 ,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主动悬架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参考模型的主动悬架反演控制方法,首先,建立1/4车辆二自由度主动悬架试验台架的动力学模型;其次,基于天棚‑地棚阻尼控制方法建立理想的被动控制悬架系统模型,将其作为后续反演控制设计的参考模型;然后,将路面激励下参考模型的输出作为参考信号,基于李雅普诺夫理论设计一种模型参考反演控制算法,并将其应用于主动减振控制,以此实现对理想被动悬架系统减振性能的逼近。最后,选取一种典型的路面激励形式,对主动减振控制方法进行验证。基于参考模型的反演控制策略能有效抑制车身垂直运动,减小车身垂直加速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轮胎变形量,改善了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855906B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710022830.8
申请日:2017-01-12
Applicant: 山东理工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强度三级渐变刚度板簧的刚度特性的计算方法,属于车辆悬架钢板弹簧技术领域。本发明可根据高强度三级渐变刚度板簧的各片主簧和副簧的结构参数,弹性模量,额定载荷,及各次接触载荷,对高强度三级渐变刚度板簧在不同载荷下的刚度特性进行计算。通过样机试验测试可知,在不同载荷下的刚度特性计算值与样机试验测试值相吻合,表明所提供的高强度三级渐变刚度板簧的刚度特性计算方法是正确的,为高强度三级渐变刚度板簧设计及刚度特性计算奠定了可靠的技术基础。利用该方法可得可靠的刚度特计算值,确保板簧满足悬架偏频设计要求,提高车辆行驶平顺性;同时,降低设计和试验费用,加快产品开发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682359B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710023250.0
申请日:2017-01-12
Applicant: 山东理工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两级副簧式非等偏频型渐变刚度板簧主簧挠度的计算方法,属于悬架钢板弹簧技术领域。本发明可根据各片主簧和副簧的结构参数、弹性模量、骑马螺栓夹紧距、额定载荷和各次接触载荷,对两级副簧式非等偏频型渐变刚度板簧在不同载荷下的主簧挠度进行计算。通过样机加载挠度试验结果可知,本发明所提供的两级副簧式非等偏频型渐变刚度板簧主簧挠度的计算方法是正确的,为两级副簧式非等偏频型渐变刚度板簧的设计及CAD软件开发奠定了可靠的技术基础。利用该方法可得到准确可靠的在不同载荷下的主簧挠度计算值,提高产品的设计水平、质量和性能及车辆行驶平顺性和安全性;同时,还可降低设计和试验测试费用,加快产品开发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801715B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710023257.2
申请日:2017-01-12
Applicant: 山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两级主簧式非等偏频型渐变刚度板簧接触载荷的验算方法,属于悬架钢板弹簧技术领域。本发明可根据各片第一级主簧、第二级主簧和副簧的结构参数,弹性模量,骑马螺栓夹紧距,初始切线弧高,对两级主簧式非等偏频型渐变刚度板簧的各次接触载荷进行验算。通过样机加载挠度试验可知,本发明所提供的两级主簧式非等偏频型渐变刚度板簧接触载荷的验算方法是正确的,为两级主簧式非等偏频型渐变刚度板簧的特性验证及CAD软件开发奠定了可靠的技术基础。利用该方法可得到可靠的接触载荷验算值,确保板簧满足接触载荷的设计要求,提高板簧设计水平、质量和性能及车辆行驶平顺性;同时,降低设计及试验费用,加快产品开发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223636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810051076.5
申请日:2018-01-19
Applicant: 山东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18 , G06F17/5086 , G06F2217/7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根部平直式非等厚叠加板簧自由切线弧高的设计方法,属于悬架钢板弹簧技术领域。本发明可根据板簧片数,各片板簧的结构参数,弹性模量,及装配夹紧后的首片板簧的初始切线弧高和各片板簧预夹紧应力的设计要求值,对根部平直式非等厚叠加板簧的各片板簧的自由切线弧高进行设计。通过样机试验可知,本发明所提供的根部平直式非等厚叠加板簧自由切线弧高的设计方法是正确的,为各片板簧自由切线弧高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方法。利用该方法可确保装配夹紧后的首片板簧初始切线弧高和各片板簧预夹紧应力的满足设计要求,提高产品的设计水平、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及车辆行驶安全性;同时,降低产品的设计及试验费用,加快产品开发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704432B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710023266.1
申请日:2017-01-12
Applicant: 山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强度三级渐变刚度板簧的接触载荷的设计方法,属于车辆悬架钢板弹簧技术领域。本发明可根据高强度三级渐变刚度板簧的主簧各片和副簧的结构参数,弹性模量,空载载荷和额定载荷及偏频设计要求值,对高强度三级渐变刚度板簧的各次接触载荷进行设计。通过样机仿真及车辆行驶平顺性试验可知,本发明所提供的高强度三级渐变刚度板簧的接触载荷的设计方法是正确的。利用该方法可得可靠的接触载荷设计值,满足在不同载荷下的悬架渐变偏频及车辆行驶平顺性的设计要求,提高车辆行驶平顺性和安全性;同时,还可降低设计和试验费用,加快产品开发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334754B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申请号:CN201510923835.9
申请日:2015-12-14
Applicant: 山东理工大学
IPC: G05B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谐振器纳米梁静电吸合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系统包括驱动装置、信号提取装置和控制装置三部分。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纳米梁主共振峰值振幅;2)确定纳米梁吸合临界挠度;3)确定纳米梁吸合临界电压;4)确定纳米梁与基底电极吸合时驱动电压的吸合频率。本发明利用石墨烯薄膜的电阻随着其变形而变化的特性,作为位移传感器件应用于纳米梁与驱动电极的吸合控制,解决了现有NEMS器件因纳米梁与驱动电极发生吸合效应而失效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855908A
公开(公告)日:2017-06-16
申请号:CN201710023988.7
申请日:2017-01-13
Applicant: 山东理工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给出考虑原子纵向位移的单原子链纳米线横向振动压电控制方法。单原子链横向振动模态假设为弦的振动模态,基于该假设建立了单原子链横向振动的动力学方程,得到单原子链横向振动的固有角频率的计算方法,给出了压电控制电压的临界电压量子极限值表达式。利用非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方法,结合单原子链的边界条件与对称性计算出了原子的纵向位移位置坐标值。纳米线轴向张力与链的长度是影响单原子链纳米线的固有角频率和共振频率的重要因素,单原子链两端的压电块轴向位移可以改变原子链的轴向张力,改变轴向张力或者单原子链的长度可以改变链的固有角频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801713A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710023041.6
申请日:2017-01-12
Applicant: 山东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3/023 , F16F1/185 , F16F2238/022 , G06F17/5009 , G06F17/5086 , G06F2217/7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非等偏频型三级渐变刚度板簧各级副簧首片下料长度的设计方法,属于车辆悬架钢板弹簧技术领域。本发明可根据各片主簧和各级副簧的结构参数,骑马螺栓夹紧距,弹性模量,各次接触载荷,主簧初始切线弧高,在各级副簧初始切线弧高确定和初始曲面形状计算基础上,通过曲面微元及叠加计算,对非等偏频型三级渐变刚度板簧的各级副簧首片的下料长度进行设计。通过样机下料加工试验可知,本发明所提供的非等偏频型三级渐变刚度板簧各级副簧首片下料长度的设计方法是正确的,为其他各片副簧下料长度设计及CAD软件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利用该方法可得到可靠的各级副簧首片下料长度设计值,提高材料利用率,改善加工工艺,提高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