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33384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111650993.3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安徽理工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nventor: 杨明 , 陆鹏举 , 程桦 , 杨仁树 , 牛刚 , 张鲁鲁 , 王松青 , 牛宾 , 刘宁 , 姚直书 , 杨立云 , 黎明镜 , 申五刚 , 马均志 , 杨新文 , 康一强 , 吴百川
IPC: E21F16/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逐层排水方法的明槽段施工系统及方法,其系统包括:沿挖掘方向依次布置的各施工平台,施工平台沿水平径向方向呈顶宽底窄的梯形结构,各施工平台的布置高度逐次降低以构成台阶式的层级平台结构,且各施工平台上皆布置有供明槽段排水的多管自吸泵排水系统,沿挖掘入口到目标深度间形成倾斜面结构并构成明槽段,所述明槽段包括多个与层级平台结构数量相同且沿铅垂方向依序施工的施工层。本发明的明槽段施工用降级排水施工系统及方法的核心思路是通过在开挖过程中特殊的施工措施阻断明槽开挖的外围水流,该施工措施包括逐级排水以及逐级开挖,直至最终到达设计开挖尺寸,最终有效的控制了明槽开外范围内沙层的含水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629839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420647.5
申请日:2023-10-30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明土渗透注浆试验装置与方法,包括增压供水系统、试验箱、注浆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所述试验箱内填充有透明土,所述增压供水系统与所述试验箱连通,所述增压供水系统能够将流体介质注入至所述透明土中;所述注浆系统与所述试验箱连通,所述注浆系统能够向所述透明土内注入浆液;所述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试验过程中的孔隙水压力、土压力、注浆压力和图像的数据。利用该试验装置进行试验可实现不同工况下使用化学浆液的渗透注浆模型试验,探究不同化学注浆参数、被注多孔介质物理性质对注浆效果的影响。实现较少的试验用土量、较高的可视化、较多的可探究影响因素、较高的试验效率,具有极高的试验应用价值及工程指导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432468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582125.5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矿斜井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煤矿长距离斜井采用敞开式TBM掘进的排水系统,包括TBM系统、临时水仓,所述TBM系统设置于煤矿井筒底部的挖掘段;所述TBM系统内设置有后配套储水净化系统和刀盘,所述后配套储水净化系统的前端与刀盘的后端连通;所述临时水仓开设有若干个,均布置于斜井穿过的含水层下方,位于井筒的联络通道侧。该种煤矿长距离斜井敞开式TBM掘进排水系统,增设了大容量带净化功能的TBM后配套排水设备架构,及斜井永久水仓,优选合理位置,布置临时水仓,实现数据联动,统筹煤矿长距离斜井应急排水能力,根据不同工程阶段设置多路排水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7418905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566123.7
申请日:2023-11-22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IPC: E21F17/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矿山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沉降地层井筒模型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沉降地层井筒模型试验装置,包括筒体机构、冻融机构、温度检测机构、应变检测机构、地层压力模拟机构和井筒自重模拟机构;所述筒体机构包括井筒和筒体,所述筒体内部具有筒腔,且所述筒体的顶端具有开口,所述井筒的下表面固定于所述筒腔的内底壁,且与所述筒体同轴设置,所述井筒的外侧面与所述筒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环状的土层腔。使用本沉降地层井筒模型试验装置能有效的模拟出在地层下沉时,井筒的受力分布情况,对各矿井井壁建造以及维护都有一定的意义,能够提高矿井工作时的安全性,能及时保护采矿、勘探人员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7605488B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1710749555.X
申请日:2017-08-28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钻井井筒及其悬浮下沉充填加固方法,包括井壁体结构和井壁底结构;井壁底结构至少包括下部中空球壳状的壳体壁由预制井壁底部分和后填充混凝土部分组成,后填充混凝土部分覆盖在预制井壁底部分的上方。本发明提出在井壁底结构设计时,预制井壁底部分的最大厚度以不超过吊车起吊能力为限,强度不足部分通过在悬浮下沉过程中向预制井壁底部分浇灌混凝土来弥补。既解决了井壁底结构起吊能力难题,又满足了强度要求,解决了深大钻井井筒关键施工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井壁底结构,结合现场施工优化得到五段式后充填井壁底结构,预制井壁底部分与后充填混凝土部分共同承担地层荷载作用,井筒受力和变形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4993654B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0667283.X
申请日:2022-06-13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IPC: G01M1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钻井法竖井滚刀破岩排渣效率影响因素研究试验系统,包括备用箱、破岩排渣装置、浆渣分离装置、计量装置、监测组件和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备用箱通过输浆管与所述破岩排渣装置连接,所述破岩排渣装置通过外排渣管与所述浆渣分离装置连接,所述破岩排渣装置产生的岩渣液体通过所述外排渣管输送至所述浆渣分离装置内;利用所述计量装置能够对岩渣进行烘干以及称重;所述监测组件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利用该试验系统能够对不同岩性配置的泥浆性能参数、滚刀类型的选择及机械参数、钻压、刀盘转速、滚刀转速及滚刀的刀间距优化布置、排渣口位置的布置等影响因素对钻井法竖井滚刀破岩排渣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提升破岩排渣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993654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667283.X
申请日:2022-06-13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IPC: G01M1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钻井法竖井滚刀破岩排渣效率影响因素研究试验系统,包括备用箱、破岩排渣装置、浆渣分离装置、计量装置、监测组件和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备用箱通过输浆管与所述破岩排渣装置连接,所述破岩排渣装置通过外排渣管与所述浆渣分离装置连接,所述破岩排渣装置产生的岩渣液体通过所述外排渣管输送至所述浆渣分离装置内;利用所述计量装置能够对岩渣进行烘干以及称重;所述监测组件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利用该试验系统能够对不同岩性配置的泥浆性能参数、滚刀类型的选择及机械参数、钻压、刀盘转速、滚刀转速及滚刀的刀间距优化布置、排渣口位置的布置等影响因素对钻井法竖井滚刀破岩排渣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提升破岩排渣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931646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194563.5
申请日:2021-10-13
Applicant: 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安徽理工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煤矿特长斜井敞开式TBM施工防治水系统及方法,包括设置于TBM设备前端上的第一排水机构抽取TBM设备在掘进斜井过程中会产生的涌水,并将水抽放到设于TBM设备中的第一储水机构中,第一储水机构上设有第二排水机构和第三排水机构,第二排水机构将第一储水机构中的积水抽取到地表;在斜井长度大于阈值处设置临时水仓,第三排水机构将第一储水机构中的水抽取到临时水仓中,由其第四排水机构将积水抽取到地表,中间段采用建设临时水仓的方式,将长距离扬程分解,分多段排水,设置斜井内地表导水沟、排水沟和空实心仰拱块等快速处理斜井内地表水,避免对TBM设备造成损坏,设置雨棚或钢瓦片有效的防止TBM前端机组出现淋水损坏,确保施工进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785902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110106186.9
申请日:2021-01-26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IPC: G09B23/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膜水压‑吸单元模型的构建方法,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薄膜水液压驱动力分析;步骤2:薄膜水表面吸附力分析;步骤3:完成薄膜水压‑吸单元模型的构建。在冻结开始之前,薄膜水的厚膜A处的水在净吸力和实际液压共同作用下,处于压‑吸平衡状态;冻结导致薄膜水的厚度减小,造成薄膜B处的水实际液压降低,鉴于此时净吸力保持不变,可知薄膜B处的水处于压‑吸不平衡状态,在净吸力和实际液压的双重作用下,薄膜B处的水在基质表面产生表面吸附力,驱使水分从厚膜A处向薄膜B处迁移。本发明提供的薄膜水压‑吸单元模型的建立突破了现有冻胀理论的局限性,可延伸和解释几乎所有冻胀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0318795B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1910327951.2
申请日:2019-04-23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煤矿巷道围岩变形特性联合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所述监测系统包括:孔内成像监测系统,用于监测锚固件锚固范围内的不同深度的围岩裂隙发育情况;孔内多点位移计监测系统,用于监测钻孔内不同阶段不同深度的巷道围岩深浅部离层变形的发展状况;锚固件锚固力监测系统,用于监测煤矿锚固件支护巷道围岩的锚固力变化;硐壁表面变形监测系统,用于监测硐壁表面围岩的相对位移。本发明的联合监测方法,设计了合理测点布置原则,来获得围岩与锚喷支护变形特性;多源监测结果,解决了传统信息化监测易于形成信息孤岛、数据不连续的缺点,保证监测结果的完整性;多源监测结果相互印证,能够合理制定支护对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