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779541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110107303.3
申请日:2021-01-27
Applicant: 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碳钢腐蚀的缓蚀剂制备及其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称取一定质量的生姜粉末,选用乙醇为溶剂,采用超声辅助溶剂提取法得到姜辣素提取液,将提取液过滤浓缩后,冷冻干燥,得到姜辣素粗提物,将姜辣素粗提物加入盐酸溶液中,分别配制含有不同浓度缓蚀剂的盐酸介质溶液,然后将碳钢浸入盐酸介质溶液中一段时间,分别通过失重法、电化学测试法来计算缓蚀效率,评估姜辣素粗提物作为缓蚀剂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姜辣素粗提物作为一种缓蚀剂,对碳钢的腐蚀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本发明缓蚀剂制备方法简单,实验操作步骤便捷,对生产设备要求低,缓蚀剂成本低,缓蚀效果好;评估方法科学合理,具有说服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744855A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2110026673.4
申请日:2021-01-09
Applicant: 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
IPC: C01G9/02 , B01J23/06 , B01J35/00 , C02F1/30 , B82Y30/00 , B82Y40/00 , C02F101/30 , C02F101/36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甘草地上部分提取液绿色合成纳米氧化锌的方法及其应用。将甘草地上部分干燥、粉碎后,经加热回流提取、过滤、浓缩,得到甘草地上部分提取液;以甘草地上部分提取液和锌源配位得到前驱体、经煅烧绿色合成纳米氧化锌。结果表明以甘草地上部分提取液为生物模板剂制备的纳米氧化锌为六方纤锌矿结构,结晶度良好,晶粒平均尺寸约58.8 nm。以氙灯为光源,在60 min内合成纳米氧化锌对亚甲基蓝(MB)染料降解率可达到98.6%。该制备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不需添加额外的化学试剂,且稳定性良好,具有很好的光催化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607714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110020388.1
申请日:2021-01-07
Applicant: 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
IPC: C01B19/04 , H10N10/852 , H10N10/10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g掺杂的PbSe基热电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能源转换技术领域。首先采用水热合成PbSe纳米粒子,随后按一定化学计量比与自制的Ag纳米粒子复合,然后将复合纳米粒子在合适的压力和温度下退火,再结合高频炉加热、热压烧结工艺制备出PbSe‑X wt%Ag块体热电材料。本发明制备的PbSe‑X wt%Ag热电材料的电导率为5630.86~11099.02 S/m,热导率为0.50~0.70 W/mK,热电最优值为0.46~0.97。该制备方法周期短,操作简便,对设备要求低,而且所得热电材料为p型半导体,制备的PbSe基热电材料在能源转换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433633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101644.0
申请日:2022-09-09
Applicant: 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
IPC: C11B3/12
Abstract: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挥发油提取收集装置,涉及天然产物提取分离领域。包括反应釜,冷凝罐,油水分离器,油相收集罐,真空泵,水相收集罐,尾气收集罐。所述反应釜设有夹层并配有搅拌器,调节夹层介质,控制提取温度,增加了提取效率,反应釜下端设有废渣出口,搅拌过后的废渣通过废渣出口排出反应釜外。反应釜右上方设有油汽出口,蒸发出的油汽通过管道进入到冷凝罐,通过调节冷凝器的温度可实现不同沸点挥发的分离和收集,在二级冷凝罐右端设有真空泵,用于抽真空,提供负压,挥发油可在低于其沸点时即挥发出来,提取效率更高。真空泵后面设有尾气回收装置,环保。提取完成后,废渣干燥,有效成分破坏小,可实现综合利用,节约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956196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706037.0
申请日:2022-06-21
Applicant: 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丙酮传感材料及其快速制备方法,属于半导体金属氧化物气体传感器技术领域。采用快速固相合成法,通过研磨和煅烧来合成珊瑚状形貌的Co3O4纳米材料,将其制备成气敏元件,在160℃最佳操作温度下,基于制备的珊瑚状Co3O4材料组装的气敏元件对50 ppm丙酮灵敏度最高,能达到17.8,响应时间为160 s,恢复时间为28 s,该传感材料对丙酮有着优异的选择性,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324317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210000168.7
申请日:2022-01-03
Applicant: 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
IPC: G01N21/78 , G01N21/80 , G01N33/12 , C09B61/00 , C07D311/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花青素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监测肉类腐败程度方面的应用。首先使用水提法从黑果枸杞中提取得到花青素,再通过醇沉除去多糖,得到较为纯净的花青素粉末;再将其添加于聚乙烯醇‑淀粉基质上制备花青素复合膜,最后将复合膜用于监测肉类腐败。本发明采用的方法较为简单,实验操作步骤便捷,成本低,对环境友好。实验结果表明,提取所得花青素效率较高、所得的复合膜对于肉类腐败有较为敏感的监测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545926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110107191.1
申请日:2021-01-27
Applicant: 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
IPC: A61K8/92 , A61K8/9789 , A61Q19/08 , A61K36/282 , A61P39/06 , A23L33/105 , A61K12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艾叶挥发油和艾叶总黄酮的综合提取方法,并对艾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性进行了评价,属于植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将艾叶干燥、粉碎后,采用隔水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叶挥发油,通过GC‑MS对艾叶挥发油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得到艾叶挥发油成分,与Vc对照,对艾叶挥发油进行抗氧化评价,得到艾叶挥发油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其清除DPPH的IC50为5.7 mg/mL。对水蒸气蒸馏后艾叶残渣进行正交优化乙醇加热回流提取,通过旋转蒸发浓缩烘干得到艾叶总黄酮,在最佳提取条件下,一次提取粗艾叶总黄酮纯度达到44.1%,得率达到9.21%。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