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源单元
    2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073246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780024317.0

    申请日:2017-02-28

    Abstract: 一种热源单元(2),是在壳体(40)内设置有压缩机(8)和电气安装件(25)的单元。此外,此处,形成壳体(40)的底面的底框架(51)具有第一底框架(51a)和第二底框架(51b),在上述第一底框架(51a)设置有压缩机(8),上述第二底框架(51b)与上述第一底框架(51a)相邻。电气安装件箱(25)的至少一半以上配置于第二底框架(51)的上方。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827587A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1280047524.5

    申请日:2012-09-28

    Abstract: 本发明包括:室外机主体(5);收纳于室外机主体(5)内的热交换器(13);设置于室外机主体(5)的上部、将从室外机主体(5)的侧面吸入的空气向上方吹出的送风风扇(23);包围送风风扇(23)的外周、形成空气吹出口的通风部件(30a);以及收纳于室外机主体(5)内并配设于热交换器(13)的一个侧端部(32a)与另一侧端部(35a)之间的开口部(36)的电气设备单元(38),电气设备单元(38)以在上下方向上跨越通风部件(30a)的下端的方式设置,在通风部件(30)下端的上侧,电气设备单元(38)配设于通风部件(30a)的水平方向外侧。

    制冷剂流路单元以及冷冻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098962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280026123.5

    申请日:2022-03-30

    Abstract: 制冷剂流路单元(10)包括:单元主体(11),具有彼此层叠的多个板(21、22、23)且在内部形成有制冷剂流路(15);制冷剂管(12、13、103);以及第一焊料(B3、B4),使单元主体(11)与制冷剂管(12、13、103)接合,单元主体(11)具有第一板(21)和第二板(22),第一板形成有第一开口(21a),第二板形成有与第一开口(21a)连通的第二开口(22a),且层叠于第一板(21),制冷剂管(12、13、103)插入第一开口(21a)以及第二开口(22a),第一焊料(B3、B4)使第一开口(21a)的内周面以及第二开口(22a)的内周面与制冷剂管(12、13、103)的外周面接合。

    冷冻装置
    2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120787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280026143.2

    申请日:2022-03-25

    Abstract: 冷冻装置包括:制冷剂流路单元(10),制冷剂流路单元具有彼此层叠的多个板(21、22、23)且在内部形成有制冷剂流路(15);第一部件(42、44、51、57)以及第二部件(40、41、46),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构成制冷剂回路(30);以及外壳(60),外壳对制冷剂流路单元(10)以及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进行收纳,制冷剂流路单元(10)在板(21、22、23)的法线方向上的两侧具有第一面(10A)和第二面(10B),并且以使第一面(10A)以及第二面(10B)立起的姿势配置在外壳(60)内,第一部件(42、44、51、57)与第一面(10A)连接,第二部件(40、41、46)与第二面(10B)连接。

    板型制冷剂配管以及冷冻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630996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080076561.3

    申请日:2020-09-14

    Abstract: 板型制冷剂配管包括:不锈钢制的第一板(21);不锈钢制的第二板(22),第二板与第一板(21)接合且与第一板(21)一起形成制冷剂流路(F);以及接头管(50),接头管安装于第一板(21)以及/或者第二板(22),且供另一制冷剂配管(100)连接,接头管(50)由与另一制冷剂配管(100)的被连接面相同的材料即不锈钢以外的材料构成。

    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
    2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196284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780026263.1

    申请日:2017-04-21

    Abstract: 提供一种容易沿纵向堆叠配置且能够使风量增大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空调装置(1)的室外单元(2)包括室外风扇(15)、喇叭口(72)、收容室外风扇(15)和喇叭口(72)并且上端缘部是平坦形状的外壳(40)以及扩散面(91、96),扩散面(91、96)比外壳(40)的上端缘部靠下方且比喇叭口(72)的上端靠上方,并且设置成在俯视观察时比喇叭口(72)的上端靠外侧,并且上述扩散面(91、96)以越朝向上方越远离室外风扇(15)的转轴(75)的方式倾斜。

    热源单元
    2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073249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780024294.3

    申请日:2017-04-17

    Abstract: 一种热源单元(2),在壳体(40)内设置有制冷剂回路构成部件,构成为根据能力或功能变更或追加制冷剂回路构成部件。此处,形成壳体(40)的底面的底框架(51)具有第一底框架(51a)和第二底框架(51b),上述第一底框架(51a)设置有制冷剂回路构成部件中的、不依赖于能力或功能的共用的第一制冷剂回路构成部件,上述第二底框架(51b)设置有制冷剂回路构成部件中的、根据能力或功能变更或追加的第二制冷剂回路构成部件。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2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917829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280054622.1

    申请日:2012-11-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D21/00 F24F1/36 F24F1/50 F24F13/222 F25D21/14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迅速将从热交换器滴下的结露水朝外部排出的室外机。在室外机(2)的底框架(26)的热交换器(13)下方形成有排水口(42、44),底框架(26)的基础脚(40)由与底框架(26)的下表面抵接的上板(51b、52b)、固定于设置面(G)的下板(51a、52a)以及将上板(51b、52b)与下板(51a、52a)连接的立板(51c、52c)形成为截面コ字形状,此外基础脚(2)在长度方向上包括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第一部分(51)形成为朝水平方向的外侧敞开的截面コ字形状,且其下板(51a)固定于设置面(G),第二部分(52)具有以下结构:至少在基础脚(40)的长度方向上设于与所述排水口(42、44)相对应的位置,并形成为朝水平方向的内侧敞开的截面コ字形状,且其上板(52b)避开排水口(42、44)的下方区域。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2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917829A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280054622.1

    申请日:2012-11-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D21/00 F24F1/36 F24F1/50 F24F13/222 F25D21/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迅速将从热交换器滴下的结露水朝外部排出的室外机。在室外机(2)的底框架(26)的热交换器(13)下方形成有排水口(42、44),底框架(26)的基础脚(40)由与底框架(26)的下表面抵接的上板(51b、52b)、固定于设置面(G)的下板(51a、52a)以及将上板(51b、52b)与下板(51a、52a)连接的立板(51c、52c)形成为截面コ字形状,此外基础脚(2)在长度方向上包括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第一部分(51)形成为朝水平方向的外侧敞开的截面コ字形状,且其下板(51a)固定于设置面(G),第二部分(52)具有以下结构:至少在基础脚(40)的长度方向上设于与所述排水口(42、44)相对应的位置,并形成为朝水平方向的内侧敞开的截面コ字形状,且其上板(52b)避开排水口(42、44)的下方区域。

    冷冻装置
    30.
    发明公开
    冷冻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41281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799184.2

    申请日:2022-03-25

    Abstract: 冷冻装置包括:制冷剂流路单元(10),制冷剂流路单元具有彼此层叠的多个板(21、22、23)且在内部形成有制冷剂流路(15);第一部件(42、44、51、57)以及第二部件(40、41、46),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构成制冷剂回路(30);以及外壳(60),外壳对制冷剂流路单元(10)以及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进行收纳,制冷剂流路单元(10)在板(21、22、23)的法线方向上的两侧具有第一面(10A)和第二面(10B),并且以使第一面(10A)以及第二面(10B)立起的姿势配置在外壳(60)内,第一部件(42、44、51、57)与第一面(10A)连接,第二部件(40、41、46)与第二面(10B)连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