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714563B
公开(公告)日:2017-11-17
申请号:CN201610268026.3
申请日:2016-04-2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D06M15/643 , D06M15/285 , D06M13/188 , D06M13/203 , C08F292/00 , C08F220/56 , D06M101/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碳纤维上浆剂的耐磨剂及制备方法,包括聚丙烯酰胺改性纳米片层二硫化钼分散液、分散剂、硅油和高级脂肪酸;聚丙烯酰胺改性纳米片层二硫化钼分散液为纳米片层二硫化钼分散液经聚丙烯酰胺改性后的分散液;所述制备方法先通过1)配置异丙醇水溶液,再加入微晶尺寸小于100微米的二硫化钼,形成分散液;2)超声、静置后,离心获取上层分散液;3)聚丙烯酰胺改性处理获得聚丙烯酰胺改性纳米片层二硫化钼分散液,然后按照配比原则与分散剂、硅油和高级脂肪酸混合,该耐磨剂通过使用聚丙烯酰胺改性制备的纳米片层二硫化钼分散液,可以用于制备具有特殊用途的上浆剂,部分优化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和宏观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520288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544878.5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 中电金信软件有限公司
IPC: G06F18/214 , G06F18/21 , G06F40/18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样本数据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业务的案例数据集和提示语模板集;将提示语模板集中目标业务的每一业务流程对应的提示语模板,与案例数据集中的业务数据进行组合,得到业务流程对应的业务流程样本数据;通过预测模型确定业务流程样本数据对应的业务处理结果,并根据业务流程样本数据和业务处理结果构建业务样本数据。采用本方法能够提高人工智能模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548602B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510925292.4
申请日:2015-12-13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流体测量技术领域,具体为利用颗粒间关联扩散测量界面流体系统中剪切流或.涡旋流的方法。本发明通过计算相距一定距离r的颗粒对i、j间垂直于颗粒质心连线方向上的关联扩散位移随间距r的关系,判断系统中是否存在剪切流;若系统中存在剪切流或涡旋流,再选定相距一定间距的颗粒对,计算该颗粒对间关联扩散随颗粒质心连线与x轴夹角的关系,从而判断剪切流或涡旋流的形式,并计算剪切流的剪切方向及剪切速率。本发明优势在于:即使样品中的剪切流或涡旋流很微弱,也能准确地计算出剪切流或涡旋流的剪切方向及剪切速率;而且在相同实验数据情况下,能够增加数据的有效统计量,使计算结果更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05862426B
公开(公告)日:2017-11-17
申请号:CN201610265634.9
申请日:2016-04-2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D06M15/55 , D06M11/53 , D06M15/285 , D06M15/53 , D06M101/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片层二硫化钼增强型碳纤维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是由有机树脂、乳化剂、分散剂、相容改性纳米片层二硫化钼、有机溶剂和去离子水组成的混合体系,其中以质量百分比计,乳化剂为有机树脂的0.5‑5%、分散剂为有机树脂的0.1‑0.5%、相容改性纳米片层二硫化钼为有机树脂的0.05‑1%、有机溶剂为有机树脂的20‑200%,所得混合体系固含量为25‑35%。本发明上浆剂通过纳米片层二硫化钼的加入使得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润滑性大幅度提高,界面性能优化,对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5734977B
公开(公告)日:2017-11-17
申请号:CN201610264050.X
申请日:2016-04-2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D06M15/55 , D06M15/53 , D06M13/332 , D06M101/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表面张力匹配技术的碳纤维乳液上浆剂及制备方法,所述上浆剂是由主浆料和表面活性剂组成。主浆料是由双酚型环氧树脂和聚丙二醇组成,通过调整双酚型环氧树脂和聚丙二醇比例,与碳纤维的表面张力分量分别匹配,从而获得高相容浸润性。本发明上浆剂具有特定的溶度参数和表面张力。本发明具有合成简单、成本低、性能稳定、使用方便、不污染环境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839398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10264418.2
申请日:2016-04-2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D06M11/56 , D06M15/55 , C08F292/00 , C08F220/06 , D06M101/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6M11/56 , C08F292/00 , D06M15/55 , D06M2101/40 , D06M2200/40 , C08F22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片层二硫化钨增强型碳纤维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是由有机树脂、乳化剂、分散剂、纳米片层二硫化钨、有机溶剂和去离子水组成的混合体系;以质量百分比计,有机溶剂为有机树脂的20?200%,乳化剂为有机树脂的1?5%、分散剂为有机树脂的0.1?1%、纳米片层二硫化钨为有机树脂的0.05?0.8%,所得混合体系固含量为25?35%。本发明上浆剂通过纳米片层二硫化钨的加入使得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大幅度提高,界面性能优化,对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5803781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610265465.9
申请日:2016-04-2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D06M15/263 , D06M15/643 , D06M13/188 , C10M161/00 , C10M125/22 , C10N30/06 , D06M101/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6M15/263 , C10M125/22 , C10M161/00 , C10M2201/065 , C10M2207/126 , C10M2229/041 , C10N2230/06 , D06M13/188 , D06M15/643 , D06M2101/40 , D06M220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碳纤维上浆剂的润滑剂及制备方法,所述润滑剂包括聚丙烯酸改性纳米片层二硫化钨分散液、分散剂、硅油和高级脂肪酸;所述聚丙烯酸改性纳米片层二硫化钨分散液为纳米片层二硫化钨分散液经聚丙烯酸改性后的分散液;所述制备方法先通过1)配置异丙醇水溶液,再加入微晶尺寸小于100微米的二硫化钨,形成分散液;2)超声、静置后,离心获取上层分散液;3)聚丙烯酸改性处理获得聚丙烯酸改性纳米片层二硫化钨分散液,然后按照配比原则与分散剂、硅油和高级脂肪酸混合,该润滑剂通过使用聚丙烯酸改性制备的纳米片层二硫化钨分散液,可以用于制备具有特殊用途的上浆剂,部分优化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和宏观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734977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10264050.X
申请日:2016-04-2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D06M15/55 , D06M15/53 , D06M13/332 , D06M101/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6M15/55 , D06M13/332 , D06M15/53 , D06M2101/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表面张力匹配技术的碳纤维乳液上浆剂及制备方法,所述上浆剂是由主浆料和表面活性剂组成。主浆料是由双酚型环氧树脂和聚丙二醇组成,通过调整双酚型环氧树脂和聚丙二醇比例,与碳纤维的表面张力分量分别匹配,从而获得高相容浸润性。本发明上浆剂具有特定的溶度参数和表面张力。本发明具有合成简单、成本低、性能稳定、使用方便、不污染环境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17853333U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21331457.7
申请日:2022-05-18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次性单人操作采样盒,包括盒体、置物架和固定绑绳,所述盒体具有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和第三容置腔,所述置物架可拆卸地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并且所述置物架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壁之间存在储物空间,所述固定绑绳连接于所述盒体外壁上,以用于佩戴。所述第一至第三容置腔,以及所述储物空间可用于放置采样物品,以增加使用功能。还可通过所述固定绑绳佩戴于采样人员身上,这样能够释放采样人员双手,可进行单人采样操作,使用便捷,并实现快速而高效的完成相关采样和记录。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适用于不同采样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221332357U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322189873.9
申请日:2023-08-15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PC: A61M25/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塑性耳夹式胃管固定装置,包括可塑性耳夹,用于弹性夹持固定在患者的耳垂上;可塑性耳钩,与所述可塑性耳夹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可塑性耳钩的内部形成一夹持凹腔,所述夹持凹腔用于夹持固定胃管;防滑单元,与所述可塑性耳夹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防滑单元用于与患者的耳垂相接触并实现防滑。本实用新型可以对胃管远端实现无刺激、可移动固定,从而可以减少皮肤刺激和胃管非计划脱管风险。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使用方法简单,便于医务人员使用,具有轻巧便捷、成本低廉且安全性高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