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阶式储热系统及其递进式蓄释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82995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625836.4

    申请日:2024-05-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阶式储热系统及其递进式蓄释热方法。针对现有储热装置成本高、热循环效率低、供热品质不高等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一种分阶式储热系统,其包括能够安装在移动装置上的储热箱体,箱体上设有进气口、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箱体内设有风机以及储罐;箱体内配置温度传感器和气体流量传感器;储罐内设有可移动套管和储热材料;蓄热时,余热气体在风机作用下从进气口进入储热箱体并流经储罐,通过储热材料进行蓄热;释热时,空气在风机作用下从进气口进入储热箱体并流经储罐,通过储热材料进行释热。本发明通过改变可移动套管的位置实现分步骤递进式蓄/释热,储罐气流阻力小,热循环效率高,供热温度稳定、供热品质高。

    一种热化学型集成式储热系统及蓄放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59286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675045.8

    申请日:2023-06-08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热化学型集成式储热系统,属于储热供热领域,针对现有蓄放热装置为分体式结构使用不便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热化学型集成式储热系统及蓄放热方法,包括设有进水口和蒸汽出口的箱体,箱体内设有预热器、除氧器、换热器、辅助电锅炉和储热罐,外接水进入预热器,除氧器清除水中氧气;从除氧器流出的水进入换热器;换热器流出的蒸汽进入辅助电锅炉;储热罐内设有储热模块,储热模块内置热化学储热材料和电加热器,储热时电加热器加热热化学储热材料;放热时储热罐放热形成的热空气与水进行换热,形成带压蒸汽。装置集成在一个箱体内,无需现场组装,整体性好,且对场地要求不高,适应性较好;储热罐供热品质高、供热稳定,热能损耗低。

    工业余热余能回收及能级匹配优化提升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595786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601488.2

    申请日:2023-05-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余热余能回收及能级匹配优化提升方法和系统。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针对工业余热余能回收利用系统的参数进行能量平衡分析,建立能量转化流程图;针对工业余热余能回收利用系统的参数进行流动分析,建立转化流程图;根据能量转化流程图,计算各工段节点能量效率,建立能量分析清单;根据转化流程图,计算系统各工段节点效率,建立分析清单;根据能量分析清单与分析清单,建立工业过程能量、系统优化模型;根据优化模型,计算各工段余热余能能量/比值,从而建立基于能量效率、效率及能量/比值的优化提升方法。本发明确定了余热余能回收利用系统的改进优化方向和与能级匹配的优化利用途径。

    水膜式高压电极锅炉装置及其供汽压力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13241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210126399.2

    申请日:2022-02-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膜式高压电极锅炉装置及其供汽压力控制方法。本发明的水膜式高压电极锅炉装置,高压电极锅炉本体的内部设有溢流式高压电极壳体;所述的溢流式高压电极壳体为一由若干绝缘环和电极环相间连接而成的封闭壳体,该溢流式高压电极壳体的顶部设有溢流盘;高压电极的下部穿过溢流盘后进入溢流式高压电极壳体内部并与对应的电极环相连接;一溢流管的出口位于溢流盘的上方,所述溢流管的入口通过管道与一缓冲水箱连接;所述高压电极锅炉本体的底部通过管道与回收水泵连接,所述的回收水泵通过管道与缓冲水箱连接。本发明极大地提高了高压电极接触面积,蒸发循环次数大量减少,减少了水循环次数。

    一种光伏阵列热斑检测方法
    2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31794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27297.4

    申请日:2023-03-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伏系统故障诊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阵列热斑检测方法。针对现有光伏系统热斑检测方法仅依赖单一参数,准确率不高的不足,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阵列热斑检测方法,包括:步骤S1、以电流、电压、功率及温度作为特征,以光伏面板的故障程度作为标签,构建包括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数据集;步骤S2、搭建神经网络分类器,采用优化器进行优化,使用训练集进行训练;步骤S3、采集数据并上传至管理系统,根据预设的预警规则,判断光伏阵列是否满足预警规则;步骤S4、管理系统将预警信息推送至相关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相比仅依据电流或者温度进行分析判断的现有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光伏面板的热斑故障程度。

    多能联供零碳排放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14000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653923.1

    申请日:2022-06-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能联供零碳排放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本发明的多能联供零碳排放系统包含风光发电模块、LNG冷能利用及供氧模块、LNG热电联供模块、烟气回收模块以及系统运行控制模块,本发明通过四个功能模块以及系统运行控制模块的协同控制下将沿海LNG接收站中LNG冷能、LNG化学能、沿海风光能源等转化利用进而向外部电网、燃气管网以及周围工业园区安全稳定供应电力、天然气和蒸汽,同时利用海水冷能、LNG冷能等对LNG热电联供模块排放烟气中氧气和水分回收利用、对烟气中的二氧化碳液化捕获封存进而实现烟气零排放。本发明不仅能够实现沿海风光资源以及沿海LNG接受站LNG能源的安全高效利用,同时也实现了整个多能联供系统的烟气零排放。

    一种耦合热化学储能的热电联供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08019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47738.7

    申请日:2024-1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耦合热化学储能的热电联供系统及方法。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耦合热化学储能的热电联供系统,包括热化学储能装置、压缩空气储能装置、余热锅炉和蒸汽透平发电装置;在用电低谷时,采用电能对热化学储能装置进行蓄热,进一步将热化学储罐排出的气体采用压缩空气储能装置进行储存;在用电尖峰或高峰时,启动压缩空气储能装置进行释能,并启动热化学储能装置对外释热,释热反应排出的高温气体供应给余热锅炉,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驱动蒸汽透平发电装置发电,并将排汽用于对外供热以实现热电联供。本发明将热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余热锅炉和蒸汽透平发电耦合应用,有效提高了热化学储能系统能源利用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