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21322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307695.4
申请日:2021-11-05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蜂巢状配电网系统结构。为了克服现有分布式电源接入能力不足、安全性与稳定性难以把控的问题,本发明采用菱形微网拓扑结构与六边形的蜂巢式主网的拓扑结构,并设计两层储能结构,使得电网整体稳定性强、安全性高,且具有独立性,同时保障了电力传输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883571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162414.4
申请日:2021-02-05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Q10/06 , G06Q50/06 , G06F111/04 , G06F111/06
Abstract: 一种考虑动态多能需求响应的综合能源系统规划方法,建立动态多能源需求响应模型;根据动态多能源需求响应模型,建立考虑动态多能需求响应的综合能源系统的经济最优规划模型;求解考虑动态多能需求响应的综合能源系统的经济最优规划模型,得到综合能源系统中动态多能需求响应的响应方案。本发明能考虑非线性的成本曲线,同时考虑多能源参与的需求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的考虑动态多能需求响应的综合能源系统的经济最优规划模型,可以很好地反映不同失负荷量的更严重经济损失,并能根据该方法确定不同最优负荷响应量和最优补偿价格,进一步降低综合能源系统的总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054544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843585.9
申请日:2020-08-20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家庭式调峰响应及应急储能设备,包括:插片,与相位检测器连接,同时与逆变器连接,用于家用电输入以及储能模块输出;相位检测器,用于检测家用电的相位和频率,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充电电路和放电开关的通断;充电电路,用于对储能模块进行充电;储能模块,包括若干串联的储能单元,用于储能和放电;放电开关,用于控制储能模块放电;逆变器,用于将储能模块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机架,用于安装所述的所有元件。本发明即插即用,在用电高峰时,利用储能设备放电,对有功功率进行补偿,在有功功率充足时对储能设备进行充电,无需拉闸限电或错峰用电,能够满足企业生产和普通用户的日常用电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2054541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843599.0
申请日:2020-08-20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便于部署的即插式储能调峰装置,包括:插片,与相位检测器连接,同时与逆变器连接,用于家用电输入以及储能模块输出;相位检测器,用于检测家用电的相位和频率,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充电电路和放电开关的通断;充电电路,用于对储能模块进行充电;储能模块,用于储能和放电;放电开关,用于控制储能模块放电;逆变器,用于将储能模块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本发明即插即用,在用电高峰时,利用储能设备放电,对有功功率进行补偿,在有功功率充足时对储能设备进行充电,无需拉闸限电或错峰用电,能够满足企业生产和普通用户的日常用电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9902909A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811458806.X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 浙江华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就是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套适用于多能互补工程投资决策的通用、有效的综合效益评估方法,以指导综合能源服务企业进行合理科学投资与资产运营,为开展多能互补示范工程项目投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为此,本发明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与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项目效益评估方法,建立一套多能互补工程项目综合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加入环境收益因素。采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出了一套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多能互补工程成本-收益模型,用于从全寿命周期的时间角度全面评价多能互补工程项目的经济收益,并通过引入小型碳排放权交易将多能互补工程项目的环境收益转换为经济收益,定量的研究其对发电成本的降低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412847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408786.4
申请日:2024-04-07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善县供电公司
Inventor: 李春 , 郁家麟 , 孙可 , 张笑弟 , 潘弘 , 车远宏 , 胡晟 , 沈梁 , 赵扉 , 陈鼎 , 范明 , 高博 , 陈望嵩 , 马继明 , 袁傲 , 钟伟东 , 刘伟 , 胡程平 , 朱晶亮 , 徐杰
IPC: H02J3/00 , G06Q10/063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故障模式后果分析的中压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关键设施及其拓扑关系创新分段网络模型;枚举每一段网络发生故障时对各负荷点的影响;计算负荷点及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创新未来态可靠性评估方法进行长期滚动预测。综合考察设施故障频率与修复时长,确立各负荷点及整体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并形成故障模式后果分析表,通过该评估方法,提升评估精确性,促进区域、馈线及终端用户供电的可靠性,从而提高中压配电网络的整体运行效率与用户供电服务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14221324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111316739.X
申请日:2021-11-05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蜂巢状配电网的源网荷储多维协同规划方法。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电网难以在利用新能源发电的基础上保障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的问题,本发明采用蜂巢状电网拓扑结构,设计主电源加备用电源在三种状态下的电网规划方式,使得电网的电压始终维持稳定,不会随意出现电压激增或骤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994440A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211228260.5
申请日:2022-10-09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海宁市供电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3/0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多时间尺度的区域移动式储能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满足区域内所有目标用户的月度变压器动态增容需求的移动式储能系统优化配置模型;S2,基于所述移动式储能优化配置模型,设立储能系统的约束条件;S3,基于负荷特性指标,建立价值评估数学模型;S4,对移动式储能系统参与日调度的场景进行优先级排序,利用价值评估数学模型的评估结果确定的日峰谷套利的调度方案;S5,采用求解器对移动式储能优化配置模型和价值评估数学模型进行分步求解,得出移动式储能调度方案。本发明提高储能装置的利用率,保证储能系统的投资回报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700662A
公开(公告)日:2023-02-07
申请号:CN202211060283.X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海宁市供电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F17/18 , H02J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交直流混联系统拓扑的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配电网的基础数据,基础数据包括变流器数据、线路数据和可靠性数据;S2:基于变流器数据建立变流器转换损耗评估指标,基于线路数据建立线路损耗评估指标,基于可靠性数据建立可靠性评估指标;S3:基于变流器转换损耗评估指标、线路损耗评估指标和可靠性评估指标建立拓扑综合评估指标;S4:基于综合评估值、变流器评估值、线路评估值和可靠性评估值制定规划方案,基于规划方案进行配电网规划。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从交直流变流器转换而产生的损耗、线路损耗和可靠性的角度建立针对交直流混联配电网拓扑的综合评估指标,并根据综合评估指标选择规划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5688976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217968.0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海宁市供电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括用户准线需求响应的综合能源系统运行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用户侧负荷准线的需求响应策略计算用户侧负荷曲线;S2、根据综合能源系统对用户侧负荷曲线确定最优购电策略;建立包括能量枢纽的拓扑结构,建立基于能量枢纽的综合能源需求响应运行特性与约束方程,提出包括综合能源需求响应的配电网重构运行优化模型与高效求解方法,可有效提升配电网与综合能源枢纽的协同灵活性与运行经济性,降低整体运行成本,提高整体运行效益;能根据用户负荷准线确定用户侧负荷曲线;从而使得每个用户获得最大的响应激励,进一步的通过需求响应策略调配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实现用电侧与放电侧的协同优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