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486075B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410538511.9
申请日:2014-10-13
IPC: H04L9/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变电站ICD模型文件数字签名的验证方法,该方法包括:定义并确定ICD模型文件的特征内容范围;局部解析并抽取ICD模型文件的特征内容;对特征内容进行文本化处理,生成摘要并加密形成数字签名值;组织形成完整签名信息并赋予XML格式;设备检测合格后,将签名信息附加在ICD模型文件中;工程模型集成配置时,导入各个设备ICD模型文件,将ICD模型文件的签名信息转移附加到SCD模型文件中;工程配置过程完成后对SCD文件进行签名一致性比对验证。本发明为工程建设和调试过程的模型管控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保证了实际装置运行模型与设备入网检测合格的ICD模型文件内容完全一致,保障了智能变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7147688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10159228.9
申请日:2017-03-1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67/06 , H04L9/3247 , H04L41/0823 , H04L41/145 , H04L6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系统配置工具与模型云系统双向校核互动方法,包括:智能变电站系统配置工具请求从模型云系统下载ICD模型文件;智能变电站系统配置工具对ICD模型文件的功能信息进行签名验证;智能变电站系统配置工具将经过签名验证后的ICD模型文件与存储于智能变电站系统配置工具中的SCD模型文件进行一致性校验;智能变电站的系统配置工具将通过一致性校验的SCD模型文件上传至模型云系统。本发明采用了系统配置工具与模型云系统双向互动、并进行现场配置模型校核的方法,可以保证系统配置工具与模型云系统双向互动,避免现场配置与模型云系统模型不一致的问题,同时进行数字签名验证、在线模型动态校核保证现场配置的模型真实性、不可篡改性、离线与在线模型一致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841726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611157897.4
申请日:2016-12-15
IPC: G01R11/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11/24
Abstract: 一种失压断相分析防窃电预警分析方法。其包括从配电网中信息采集采集终端和电能表生成的事件;采集终端和电能表事件筛选:采集终端和电能表采集数据筛选:失压断相分析等步骤。本发明效果:利用各类规则对异常信息进行综合判断、分析,并结合大数据挖掘技术实现海量数据准实时处理,对现场计量异常情况、窃电行为进行在线监测;根据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各类异常事件和窃电行为以及窃电行为的种类存在关联关系,结合各类异常分析模型的权值、不同模型间关联关系以及关联分析算法进行综合判断及分析,判断用户窃电可能性的大小。
-
公开(公告)号:CN105353235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10665813.7
申请日:2015-10-15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西北分部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IPC: G01R3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压器参数估计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取变压器各侧的原有参数和遥测数据;所有量测有效的情况下对量测进行一阶滞后滤波;计算两绕组高压侧额定电压或三绕组高压侧和中压侧额定电压;计算双绕组电抗参数。本发明具有稳定性强、简单、实用性强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956245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1610262595.7
申请日:2016-04-2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3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变电站SCD模型间隔解耦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SCD模型间隔建模;(2)间隔之间关联关系分析;(3)间隔物理解耦;(4)分析关联间隔配置修改的内容;(5)合并间隔文件。本发明提供隔离不同业务配置信息改动影响范围的手段,降低SCD文件应用的复杂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561114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710878035.9
申请日:2017-09-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67/30 , G06F8/35 , H04L67/2871 , H04L67/34 , H04L67/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控装置的通讯方法及系统,包括当模型驱动测控装置工作时,将预先设定的模型文件实例化后下装至测控装置;所述测控装置解析所述实例化后的模型文件;将解析后的模型文件数据,按照通讯类型分别传递至各功能模块。本发明提供的模型驱动的互联互通将测控系统所有配置信息融入模型文件,降低应用功能与程序实现的耦合程度,并考虑了影响装置互联互通的大部分相关因素,消除互联互通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381577B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510452768.7
申请日:2015-07-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纳米纤维负载钛酸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材料含5%~25%的粒径为20nm~40nm的钛酸钡颗粒,所述碳纳米纤维的直径为300nm~400nm。所述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钛的醇盐、钡盐以及聚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混合制备纺丝液;2)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3)纳米纤维经预氧化、碳化得到碳纳米纤维负载钛酸钡材料。本发明的碳纳米纤维负载钛酸钡材料可应用于压电导电型减振降噪复合材料的制备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9327809A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710645041.X
申请日:2017-08-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W4/06 , H02J13/0062 , H02J13/0075 , H04L1/0061 , H04L69/04 , H04L69/30 , H04Q11/0067 , H04Q2011/007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电站过程层信息实时转发方法及装置,包括:第一过程层网络通过与所述第一过程层网络连接的第一无线通讯模块按照预先设定的收发频段与第二无线通讯模块进行数据交互;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和与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连接的第二过程层网络进行数据交互。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完成两个或多个过程层网络的无线透明连接,对于设备运行于就地化状态不便于接线的情况下,可以完成无接触的信息传输。对于未来一、二次设备的融合运行方式提供了安全可靠且与现在变电站通讯网络完全兼容的通讯方法和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05117532B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510478107.1
申请日:2015-08-0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间隔信息模型的建模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建立一次设备模型与二次设备模型之间的关联关系,划分二次设备间隔模型,二次设备元素自动归集到二次设备间隔模型。本发明建立一次设备模型与二次设备模型之间的关联关系,有力支撑智能化分析改扩建的相互影响和智能告警、五防联闭锁、数据辨识等高级应用,减少人工费时费力的工作,提高变电站和电网的安全稳定,有利于加强变电站对主站的支撑;本发明可以准确的分析出智能变电站SCD模型中一次设备模型与二次设备模型之间的关联关系,避免信息模型之间孤立的状态,有利于智能变电站中智能告警、五防闭锁、数据辨识和源端维护的功能正确分析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561925A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710685217.4
申请日:2017-08-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D70/00 , Y02D70/10 , Y02D70/12 , Y02D70/122 , Y02D70/20
Abstract: 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通讯终端。其包括手表和安装在手表上的控制装置;手表包括表体、左表带、右表带、扣件;控制装置包括触屏显示屏、信号灯、存储器、拾音器、GPS定位模块、语音采集模块、语音处理模块、中央控制器、数据评估模块、心率检测模块、电源模块、备用电源模块、GPRS通讯模块和报警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具有报警功能的通讯终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手表上增加了心率检测模块,因此能够对使用者的身心健康进行检测,还可以通过对使用者的求救语音信息进行采集和远程传输,保证了使用者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报警,从而能确保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