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缆通道监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913377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412217.3

    申请日:2024-10-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设施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缆通道监测系统,系统包括异常阈值调整模块、渗水实时监测模块、渗水影响评估模块和渗水异常通知模块。本发明,通过实时调整异常警告阈值,能够对湿度和电导率进行动态监测,实现了监测精度提升,且动态阈值能更精确地反映电缆通道内部环境的实际情况,降低误报和漏报的风险,并实时监测湿度和电导率并将数据与动态阈值进行对比,可以精确识别渗水区域及其程度,通过评估渗水区域的通道连通性和节点类型,能够评估渗水的潜在影响范围和重要性,并根据维护难易程度,制定差异化的警告等级,降低了因渗水引发的紧急情况对电缆服务和运营的影响。

    一种高集成带状光缆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381877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211652469.4

    申请日:2022-12-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集成带状光缆,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护套、阻水层、绝缘层和内护套,内护套中部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将内护套分隔为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内均设有第一光纤单元,第一光纤单元包括形变护套,形变护套内设置有多个依次连接的光纤带,光纤带的上部均设置有多个第一弹性凸起,相邻的两个第一弹性凸起之间形成第一凹槽,光纤带的下部均设置有多个第二弹性凸起,相邻的两个光纤带中,一个光纤带中至少存在一个第二弹性凸起插接在相邻光纤带的第一凹槽中,形变护套包括多个周向布置的形变环,相邻两个形变环之间通过弹性带相连接。本发明的光缆集成度高,具备较高的综合性能。

    一种地下电力管网防外力破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452174A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710743870.1

    申请日:2017-08-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8B13/1672 G08B2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电力管网防外力破坏系统,属于无线远程监控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以声音特征信息为基础的电力线缆周围施工震动信号进处理和识别的地下电力管网防外力破坏系统;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电缆感应取电装置、震动传感装置、数据中继模块、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显示模块、报警模块,电缆感应取电装置与震动传感装置相连,震动传感装置与数据中继模块无线相连,数据中继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无线相连,数据处理模块分别与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存储模块、显示模块、报警模块相连;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地下电力管网领域。

    可调节电缆支架
    2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061370B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410324942.5

    申请日:2014-07-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缆固定装置,具体为一种可调节电缆支架。解决了电缆支架高度以及朝向不能够灵活调节的技术问题。一种可调节电缆支架,包括一个竖直支架,竖直支架上由上而下套设有若干套筒;套筒下端口开有若干个环绕套筒中心且等间距排列的开口槽;竖直支架外表面对应每个套筒设有一组用于对套筒定位的销钉组;每组销钉包括与对应套筒开口槽数目相同且环绕竖直支架外表面等间距排列的若干销钉;每个套筒通过开口槽套设在对应销钉组上;每个套筒的外表面上固定有一个电缆支架。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简单的结构组合就实现了电缆支架在高度以及角度上的调节,使用方便,且成本低廉,生产制作也十分简单。

    电力地下管网三维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78747A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510150959.8

    申请日:2015-04-01

    Abstract: 本发明电力地下管网三维建模方法,属于电力地下管网应用系统的技术领域;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建模效率较高、建模精细化程度较高的电力地下管网三维建模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首先,通过采集设备和人工输入的方式采集电力地下管网中电缆及附属设备的基础属性数据、位置数据和GIS地理数据;然后,建立地下电力电缆设备二维数据库和设备位置关系数据库,并通过三维建模软件建立地下管网中电力设备的三维元件模型数据库;最后,根据电力电缆及配套设备的分布和连通情况,建立建模规则,并根据二维数据库、三维元件模型数据库、设备位置关系数据库和建模规则,形成完整的电力地下管网三维模型;适应于地下管网的建模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