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178850B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110513759.X
申请日:2021-05-12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配电物联网的低压配电网多点差动漏电保护方法,属于配电网继电保护领域。传统剩余电流保护仅利用就地剩余电流信息,需要多级配合、易误动、灵敏度低。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配电物联网的低压配电网多点差动漏电保护方法,可基于配电物联网平台实现,在被保护区段上游装设保护装置,将所测剩余电流幅值与下游区段各检测点所测剩余电流幅值之和相减,将差值作为动作判据,实现漏电保护。一方面可充分与配电物联网技术结合,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的漏电保护;另一方面可有效克服下游不平衡泄漏电流等因素的影响,减少保护误动;另外,本发明所述方法不需延时配合,动作速度快;可设置较低的动作阈值,灵敏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498552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194314.4
申请日:2022-03-01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剩余电流的低压配电网漏电保护方法,属于配电网继电保护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实时监测区段首端的剩余电流数据和区段末端的剩余电流数据;步骤b,将区段末端的剩余电流数据发送至区段首端;步骤c,区段首端的剩余电流监测装置判断剩余电流数据是否超过预设定的阈值,如果超过阈值,则表示当前区段内发生区内漏电故障;启动保护装置,切断故障区段。否则返回步骤a。在本基于剩余电流的低压配电网漏电保护方法中,利用区段首末两端剩余电流的比值或差值对区段是否发生区内漏电故障进行判断,解决了传统漏电保护方法存在的可靠性差、需要多级配合、灵敏度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746759A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2011375681.1
申请日:2020-11-30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预制舱顶盖防雨结构及预制舱,属于预制舱防雨技术领域,该结构包括设置在预制舱顶部的骨架和多块水平设置、且相互连接的顶板,多个顶板之间通过拼接板相互连接且与拼接板之间密封处理,在预制舱顶部骨架长度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板与所述顶板密封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板与顶板密封连接,多个顶板的顶部设有两个倾斜板,两个倾斜板相交形成的屋脊。
-
公开(公告)号:CN112419243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250191.9
申请日:2020-11-11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图像分析的配电房设备故障识别方法,包括,采集配电房设备的红外图像,并对其进行图像预处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识别所述红外图像中的配电房设备;通过结合所述设备对所述红外图像进行图像配准;构建深度置信网络模型,并对所述配准图像进行故障诊断。本发明可以准确地识别每个配电房设备和识别设备的故障类型。
-
公开(公告)号:CN112305376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1176973.2
申请日:2020-10-28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IPC: G01R31/08 , G01R19/165 , G01R23/1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压配电线路故障电弧检测及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0,使用高频电流传感器获取低压配电线路故障电弧电流单脉冲信号;步骤200,基于互相关系数选取最优小波函数,将100ms内故障电弧电流信号进行离散小波变换多分辨率分解,获取各层详细分量及最高层近似分量;步骤300,根据小波多分辨率分解结果,提取故障电弧电流相关分量,确定故障电弧电流最佳检测频率范围;步骤400,使用高频电流传感器及带通滤波器检测故障电弧电流信号,根据脉冲数量及信号能量判断是否存在故障,并实现故障电弧报警。本发明方案能快速检测及识别低压配电线路故障电弧,其速度快,精准度高,达到早期预警的目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070813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848163.0
申请日:2020-08-21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连线特征一致性的特征匹配方法,包括,输入配准图像之间的尺度、一组候选匹配特征点和各特征点的主方向参数;对所述特征点的主方向集合作差并进行区间划分;定义候选旋转角个数最多的区间对应的角度为可见光图像相对红外图像的旋转角,计算匹配特征点连线对应的倾斜角和长度集合;利用连线一致性特征匹配策略去除所述匹配特征点中的显著外点后结合RANSAC筛选剩余外点,得到正确匹配的所述特征点,完成一致性匹配。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快速剔除图像特征匹配外点的方法,相比现有的RANSAC方法,其精度得到提升,可用于各类特征匹配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933437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952992.8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Inventor: 田振业 , 史蕾玚 , 王强 , 公伟勇 , 陈雷 , 李成涛 , 陆桂来 , 刘新民 , 王奉冲 , 郭照升 , 陈先凯 , 梁子龙 , 郑朝良 , 鲍卫 , 周瑞 , 李其 , 陈苏圆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直线型复合绝缘横担及方法,所述横担包括横担本体,横担本体的一端设置线夹;线夹包括快压本体、快压盖板、快压连接杆和快压扳手;快压本体上设置容纳导线的空间;快压本体与横担本体连接;快压本体的第一端与快压盖板铰接,快压盖板能够旋转至扣合于容纳导线的空间上;快压本体的第二端与快压连接杆的一端铰接;快压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快压扳手铰接;当快压盖板扣合于容纳导线的空间上后,快压连接杆能够旋转至穿过快压盖板;当快压盖板扣合于容纳导线的空间上,且快压连接杆穿过快压盖板后,快压扳手能够旋转至扣合于快压盖板上,将快压盖板与快压本体锁紧。仅通过操控快压扳手就能通过线夹将绝缘导线夹紧,操作简便。
-
公开(公告)号:CN119813061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992602.X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Inventor: 田振业 , 史蕾玚 , 公伟勇 , 刘明林 , 王强 , 李其 , 姜广东 , 李成涛 , 陈雷 , 陆桂来 , 刘新民 , 王奉冲 , 郭照升 , 陈先凯 , 梁子龙 , 鲍卫 , 匡辉明 , 周瑞 , 黄浩雨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缆安装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按压式线夹及其使用方法,在两个夹板之间设置复位组件、连接件、导流块和绝缘子连接件,导流块上,通过复位组件可拆卸的设置有第一接线头,复位组件通过按压组件设置在夹板上,以及通过连接件可拆卸的设置有第二接线头和第三接线头;第一接线头的安装方向与第二接线头及第三接线头的安装方向垂直;且复位组件和绝缘子连接件,位于导流块的两端,连接件位于导流块的侧部;第一接线头和绝缘子之间的复位组件、连接件、导流块和绝缘子连接件分布紧密,有利于现场施工和维修工作,且第一接线头、第二接线头和第三接线头在导流块的布局,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708269B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310764482.7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Inventor: 李晓悦 , 周超群 , 梁子龙 , 于乔 , 于强 , 王林峰 , 陈先凯 , 刘术波 , 田振业 , 王明涛 , 李志超 , 张陶 , 李晨 , 解志鹏 , 许志亮 , 刘鹏 , 赵会亮 , 王超 , 赫志远 , 孙晓兰 , 赵先超
IPC: H04L45/02 , H04L45/12 , H04L45/302 , H04L67/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配电物联网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基于端到端价值学习的配电物联网路由选择方法及系统,基于配电物联网网络所有设备节点和配电物联网路由选择模型,得到配电物联网路由选择方案,基于该方案进行数据传输;其中,所述配电物联网路由选择模型的构建过程为:配电物联网终端选择下一跳路由节点时,计算该跳对应的端到端路由价值;将具有端到端路由价值最大的路由节点作为下一跳路由,进行数据传输,判断是否发生通信链路断链,若存在断链,更新当前时刻的通信链路断链概率后,转移当前节点路由价值到下个时隙;否则更新当前节点路由价值,并传输数据包至下一跳路由节点,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到达目的节点或丢包。
-
公开(公告)号:CN118677109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1139218.5
申请日:2024-08-20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网可开放容量测算分析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无线传输模块、数据预处理模块、分析模型构建与处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存储数据库和结果展示模块,本发明涉及电网容量分析技术领域。该电网可开放容量测算分析系统,通过设置有分析模型构建与处理模块,通过处理后的数据构建分布式光伏并网可开放容量计算模型及用电可开放容量计算模型,形成多种类型的容量分析模型,并完成对可开放容量的测算操作,以此不仅实现再满足校核操作的同时逐级降低可开放容量系数,并依据数据形成多层的容量分析模型,以此确定不同的计算边界条件,提高电网可开放容量测算的效率和准确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