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106615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010004628.4
申请日:2020-01-03
Applicant: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东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网峰谷差调整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于电池储能装置与电储热装置减少电网峰谷差的方法。首先,采集数据;然后,计算电池储能装置与电储热装置的调峰系数;接着,根据各时段的发电机组总出力与该时段的电网平均负荷的差值、电池储能装置与电储热装置的总容量与剩余容量判定电池储能装置的充放电状态与电储热装置的制放热状态;最后,在需要削峰时,根据电网次日削峰功率需求及两装置的剩余能量,协调规划电池储能装置的放电与电储热装置的放热;在需要填谷时,根据电网次日填谷功率需求及两装置的剩余容量,协调规划电池储能装置的充电与电储热装置的制热。本发明能够对电网峰谷差进行有效调整,尽可能多地消纳新能源且灵活、经济。
-
公开(公告)号:CN114519515A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210136772.2
申请日:2022-02-15
Applicant: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沈阳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能量流惯性量化的电力系统动态稳定性评价方法,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分别建立电、气、热传输惯性影响因子,分两种情况讨论多能源系统的能量传输特性,最终得出电力系统稳定性评价指标,通过该指标评价送端电网的动态稳定性,方便电网运行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准确评估电力系统内多种能源情况下的运行稳定性,有利于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从而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561090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710498.0
申请日:2024-11-27
Applicant: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沈阳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电热气状态信息传输协同的电网能量扰动抑制方法,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包括:获取电热气能量网络的多源异构状态信息;针对所述多源异构状态信息,采用自适应通信协议转换技术,将异构通信协议动态转换为统一协议格式;针对解耦后的状态信息,采用分布式流计算框架进行并行处理,提升状态信息处理的实时性与可扩展性。本发明采用分布式流计算框架构建高效处理流水线,并利用区块链技术保障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并应用深度学习算法构建智能分析模型,挖掘多能流耦合关系和演化规律,本发明将各环节数据处理结果融合形成全局状态信息视图,为电网能量扰动抑制提供决策支持,实现了电热气多能流系统状态信息的高效处理、分析和可视化。
-
公开(公告)号:CN119063851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174637.2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J5/80 , G06N3/126 , G06N3/0464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绝缘子红外测温补偿校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复合绝缘子红外测温校准数据,得到训练数据集;基于BP神经网络,构建复合绝缘子红外测温校准初始模型;使用训练数据集,结合GA遗传算法,对复合绝缘子红外测温校准初始模型进行训练,得到复合绝缘子红外测温校准模型;使用复合绝缘子红外测温校准模型,进行实际的复合绝缘子红外测温补偿校准。本发明方法采用GA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构建模型,进行红外测温的距离视角补偿校准,提高了测温精度,增加了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红外巡检时能快速准确地判断复合绝缘子的运行状态,保障了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882825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107439.4
申请日:2024-08-13
Applicant: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临时接地线检测装置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获取智能临时接地线检测装置的工作区域的环境数据信息;确认智能临时接地线检测装置的数据传输模式;采用设定的混合传输模式对智能临时接地线检测装置的检测数据进行传输。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实现所述智能临时接地线检测装置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系统。本发明提供的这种智能临时接地线检测装置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通过对智能临时接地线检测装置的环境数据的获取和判定,实现不同环境模式下不同方式的数据传输,因此本发明的可靠性更高,安全性也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7726662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750238.1
申请日:2023-12-19
Applicant: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T7/50 , G06T7/70 , G06V20/17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V10/25 , G06N3/0455 , G06N3/0464 , G06N3/08 , G01S1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无人机输电线路巡检的单目视觉测距方法,包括获取无人机拍摄的输电线路图像数据信息并处理和标定得到训练数据集;构建深度测距初始模型并训练得到深度测距模型;实时获取目标输电线路的图像数据信息;采用预训练的目标检测定位模型和深度测距模型对图像数据信息进行目标检测定位和测距;计算实时获取的图像中的单点距离和多点距离,完成用于无人机输电线路巡检的单目视觉测距。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实现所述用于无人机输电线路巡检的单目视觉测距方法的系统。本发明不仅能够实现无人机输电线路巡检的测距,而且可靠性更高,精确性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0504757B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1910842753.X
申请日:2019-09-06
Applicant: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鸡西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13/00
Abstract: 调度数据网可视化解析配置系统,本发明涉及调度数据网配置系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针对电力调度数据网故障都是事后处理,导致成本高的问题。调度数据网可视化解析配置系统包括主站侧系统及厂站侧系统;所述主站侧系统包括网络拓扑模块、主站侧设备管理模块、业务分析模块、主站侧合规检查模块、主站侧系统工具模块、主站侧系统日志模块及主站侧系统配置模块;所述厂站侧系统包括接入单录入模块、厂站侧设备管理模块、厂站侧合规检查模块、厂站侧系统工具模块、厂站侧系统日志模块及厂站侧系统配置模块;本发明属信息安全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5765137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34369.4
申请日:2022-11-16
Applicant: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鸡西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淑艳 , 冯晋浦 , 门博文 , 董任飞 , 刘旭东 , 尹辉 , 吴坚 , 扈洪伟 , 王伟 , 孙月婷 , 孟洪艳 , 张晶 , 门媛 , 杨金亮 , 姚雯竟 , 韩艳辉 , 薛继梅 , 周鑫慧 , 王宏欣 , 张力鑫 , 秦四建
IPC: H02J9/06
Abstract: 一种电力系统复用保护和稳控设备输入电源转换装置,涉及一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和继电保护装置,为了解决在单个通信电源出现故障或对单个通信电源检修以及更换时,保护装置和稳控装置会停止供电的问题。本发明的一号接触器的线圈KM1与通信电源L1以及常闭型开关KM2‑2相连,常闭型开关KM2‑2与通信电源L1相连;二号接触器的线圈KM2的一端与通信电源L2以及常闭型开关KM1‑2相连,常闭型开关KM1‑2与通信电源L2相连;发光二极管D1通过常开型开关KM1‑1以及常开型开关KM2‑1分别与通信电源L1以及通信电源L2相连;常开型开关KM1‑1的公共端同时与常开型开关KM2‑1的公共端、电容C1以及负载P1相连;发光二极管D1同时与电容C1以及负载P1相连。实现了对两个通信电源供电的自动切换。
-
公开(公告)号:CN114707897A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210460438.2
申请日:2022-04-28
Applicant: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沈阳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考虑多时间尺度的多能源系统能量耦合程度指数计算方法,首先采集多能源耦合系统中发电设备的相关参数并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利用归一化处理后的参数数据计算不同时间尺度下的耦合因子,根据耦合因子确定多能源系统耦合程度指数ζ,根据耦合程度指数ζ判断多能源耦合系统源荷平衡状态的稳定性;本发明简化了多能源耦合系统是否处于能量平衡状态的判断过程,避免了复杂的不同时间尺度下源荷状态平衡稳定调控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4565298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206666.7
申请日:2022-03-03
Applicant: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沈阳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源储能容量与时间尺度协同控制方法,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首先对电、热、气等多种能量储能设备在不同时间下状态参数进行监测,然后分析电、热、气储能设备充放能特性,通过表征值来表示某一时刻电、气、热储能设备存储或释放能量的多少,最后根据系统能量平衡判定因子来判断多源系统的稳定性,协调电、热、气储能设备充放能时间以及不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换,使多源系统能量波动最小化,满足系统供需能量平衡;本发明针对多能源系统在某一时刻供需不平衡导致失稳时,基于储能融合与时间尺度的协同控制来协调电、热、气储能设备的出力,有效抑制了系统能量波动,保证了系统能量供需平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