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961197A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711407877.2
申请日:2017-12-22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电力用户标签的区域综合用电评价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利用属性标签标注用户的综合用电属性;根据栅格区域内各用户的属性标签确定所述栅格区域的综合用电评价值;根据所述栅格区域的综合用电评价值对所述栅格区域的综合用电进行评价;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待评价地区栅格化划分,基于用户属性标签及各属性标签标注值对应的计算数据对栅格区域的综合用电进行评价,有效地将电力用户属性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同时兼顾待评价区域的行业信息,在降低了计算成本的前提下,缩短了地区电力综合评价的周期,并提高了评价的精确性和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075475A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610999758.X
申请日:2016-11-14
发明人: 宋旭日 , 王磊 , 王淼 , 马晓忱 , 马超 , 刘金波 , 常乃超 , 王轶禹 , 葛睿 , 郎燕生 , 郭子明 , 张昊 , 赵昆 , 罗雅迪 , 李静 , 李理 , 邢颖 , 张印 , 王少芳 , 刘鹏 , 庄伟 , 冯长有 , 金一丁 , 杨建平 , 王治华
IPC分类号: H02J3/06
CPC分类号: H02J3/06 , H02J2003/00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系统直流故障后受端电网动态潮流分析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采集电力系统实时电网运行数据信息,计算直流故障后受端电网缺失功率,计算受端系统动态的一次调频频率,计算负荷与运行机组出力调整量,求取受端电网不平衡功率,判断不平衡功率是否满足收敛判据,如果满足,则进行全网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否则返回步骤3进行迭代计算,知道满足收敛判据后在进行潮流计算,最后输出计算结果。所述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计算模块、判断模块和输出模块。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电力系统传统潮流计算未考虑系统动态频率特性导致计算不准确的问题,提高电力系统故障后系统潮流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039720A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711101325.9
申请日:2017-11-10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交直流混联系统最大输电能力的确定方法和装置,先确定受电区域新能源消纳极限,然后确定供电区域新能源输送极限,最后确定交直流混联系统最大输电能力。本发明供电区域等效为多组新能源机组,得到受电区域新能源消纳模型,简化了受电区域新能源消纳极限计算过程且降低了计算量;本发明采用内点法求解供电区域新能源输送模型得到供电区域新能源输送极限中,在进行潮流迭代计算时,不同控制方式下设置各节点电压和功率等初始值范围比较广,更容易得到供电区域新能源输送极限,使得得到的供电区域新能源输送极限更加接近实际的新能源输送极限,提高了供电区域新能源输送极限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911347A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711046018.5
申请日:2017-10-31
申请人: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发明人: 阙波 , 邵学俭 , 陈蕾 , 杜红卫 , 孟勇亮 , 苏标龙 , 葛文林 , 郑伟彦 , 孙世明 , 徐重酉 , 钱玉麟 , 张可新 , 武会超 , 葛以踊 , 赵江河 , 刘鹏 , 戴晓红 , 苏毅方 , 顾建炜 , 王凯 , 房牧 , 李立生 , 时金媛 , 郭海龙 , 尹协文 , 苏光 , 万书鹏 , 高尚 , 谭志军
CPC分类号: H04L63/02 , H02J13/0013 , H04L43/08 , H04L63/022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跨安全分区的配网监控系统及信息传输方法,包括配网运行监控子系统和配网运行状态管控子系统,所述配网运行监控子系统分别部署在1个省级信息管理大区和该省级下对应的N个地区的生产控制大区,所述配网运行状态管控子系统部署在各信息管理大区;所述配网运行监控子系统设置有数据采集处理模块:用于采集并处理所在生产控制大区各地区终端数据、采集并处理所在信息管理大区无线公网数据;所述配网运行状态管控子系统设置有数据采集处理模块:采集并处理所在信息管理大区前置服务器收到的二遥信息;所述的配网运行监控子系统和配网运行状态管控子系统通过具备消息类型过滤能力的跨区消息总线进行信息交互。
-
公开(公告)号:CN106786498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0993724.X
申请日:2016-11-10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2J3/00
CPC分类号: H02J3/00 , H02J2003/00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主站‑变电站数据协同辨识方法及其装置,该法包括:获取变电站数据、辨识变电站数据和主站‑变电站的协同辨识;该方法用的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数据读取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变电站数据辨识模块和主站‑变电站协同辨识模块。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利用变电站内冗余的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校验和处理,实现了对数据错误的变电站端的辨识和变电站接入主站时的数据的预管控,确保了接入的变电站数据是准确的、可信的,接入主站的变电站随即可以使用,提升了主站与变电站间的信息共享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5550786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610045057.2
申请日:2016-01-2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用户的发电计划建模方法,通过创建发电计划的优化对象,确定并设置发电计划模型的约束,设置发电计划模型的优化目标;根据约束及优化目标,创建面向用户的发电计划模型。本发明提出的方法简单、灵活且有效,不仅能针对真实存在的调度对象进行模型构建,还可以构建由单个对象的所形成的线性组合实体;极大的提高了发电计划模型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且这种扩展不需要具备任何的程序编写能力,程序编写人员一旦按照描述给予实现,用户可按照自己的需要修改模型,进而提高了电力工业中节能经济调度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218569B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410403992.2
申请日:2014-08-15
申请人: 国家电网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2J3/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规模电网静态安全校核的评价分析方法包括步骤1:确定需要进行评价分析的场站设备,并获取场站设备的计划潮流数据和历史运行数据;步骤2:依据计划潮流数据和历史运行数据进行日前有功分析和日前线路计划潮流偏差分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大规模电网静态安全校核的评价分析方法,能够适用于发电计划、母线负荷预测及线路计划潮流偏差统计工作,简单明了,实用化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05186506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633346.X
申请日:2015-09-29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区域电网实时调度计划调整方法,包括:获取外围数据;从上传的省调调度机组数据文件中获取各省机组的计划出力;结合各省超短期负荷,获取实时发电计划偏差量;根据各省计划执行情况,获取考核指标;根据所述考核指标计算各省偏差自动分配系数;分别计算各省网调偏差量和省调偏差量,将网调偏差量平均分配到各机组。该方法有效实现了省级电网信息在实时调度计划工作中的应用,增强了实时调度计划的灵活性和可控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184509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632497.3
申请日:2015-09-29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负荷高峰时段的日内火电机组开机决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分析该地区高峰负荷曲线特性,建立函数关系,进行参数估计;计算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Lc;最大负荷Lm超过Lc时,计算Lm的超出电量Qm与Lm的关系;分析日内最大负荷预测相对误差,得到它的概率密度函数;计算Qm与日内最大负荷预测相对误差w的关系;根据w的概率密度函数计算Qm的期望值;计算增开火电机组和不增开火电机组的调度成本期望;所述调度成本期望比较,做出负荷高峰时段的日内火电机组开机决策。本发明避免相对误差的期望不为0时导致准确性较差,也更有利于从统计分析的角度进一步科学的做出开机决策。
-
公开(公告)号:CN103326465B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310183489.6
申请日:2013-05-17
IPC分类号: H02J13/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IEC61850标准的配电网终端接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配电终端接入程序监听UDP网络协议端口,并定期广播发现注册数据包;(2)判断配电终端关联功能是否通过审核;(3)访问配电终端web service端口,获取配电终端的配置信息;(4)从所述配置信息中生成量测点的点表;(5)将生成量测点的点表应用于配电自动化系统。本发明对配电网终端接入实现全过程自动化,无须人工干预,即所谓的即插即用,可以极大的减少配电自动化的工作量及发生错误的可能性,降低配电自动化的实施难度及实施成本,推进配电自动化的建设,提高配电自动化工作效率和正确性,从而提高配电网自动化运行水平,减少停电损失。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