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枝状金修饰BDD电极上构筑17β-雌二醇适配体传感器的电化学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87483A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310413341.7

    申请日:2013-09-1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枝状金修饰掺硼金刚石膜(BDD)电极上构筑17β-雌二醇适配体传感器的电化学分析方法,涉及一种基于电化学手段的特殊形貌纳米枝状金/BDD电极的制备方法,以及利用该修饰电极的表面特性,进一步进行核酸适配体负载组装,构筑出17β-雌二醇适配体传感器,并用于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17β-雌二醇的高灵敏、高选择性的电化学分析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一种简便新颖的双模板法在BDD基底电极上构筑具有多级活性位点的枝状金结构,同时采用能特异结合靶物质的核酸适配体,有效地降低了分析过程中的噪音,大大提高了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和选择性,检测限达到5×10-15mol/L,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现性。

    一种原位分子印迹修饰电极对多环芳烃的光电化学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75875A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310079338.6

    申请日:2013-03-1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位分子印迹修饰电极对多环芳烃的光电化学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分子印迹功能化的ZnONRs@TiO2NTs电极的制备方法,以及采用该修饰电极用于对多环芳烃(PAHs)的高选择性、高灵敏的检测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原位分子印迹ZnONRs作为选择性识别元素,在TiO2NTs上获得了单晶分子印迹型ZnONRs,具有良好的印迹效果,而且印迹分子PAHs本身具有共轭结构,有利于增强电极的光电性能。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可以选择性的检测不同PAHs,对于萘和芘等PAHs检测限达到10-9mol·L-1数量级,电极稳定,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

    采用纳米掺硼金刚石膜电极高灵敏检测重金属离子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49356B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0710047798.5

    申请日:2007-11-0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采用纳米掺硼金刚石膜电极的电化学分析装置及其应用,涉及一种电化学分析装置,进一步涉及该装置用于高灵敏检测重金属离子的方法。包括电解、工作站和数据采控三个系统,电解系统为单室结构的电解池(5)、电极支架(7)和固定于电极支架(7)的工作电极(2)、辅助电极(1)和参比电极(4),工作电极(2)为纳米掺硼金刚石膜电极,三电极通过电极线(9)与电化学分析仪(11)连接。数据采控系统是装有电化学分析仪(11)的工作站软件的计算机(12)。该装置避免了含汞电极的使用,提高了检测灵敏度,检测限可达到10-9mol/L数量级,重现性好;测定过程中避免了通氮除氧操作;同时可实现电极表面的自净更新。本发明可实现样品中多种痕量金属离子的同时测定。

    基于信号探针封装释放的非固定型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447553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686813.0

    申请日:2021-06-2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信号探针封装释放的非固定型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应用,制备时,将K3[Fe(CN)6]封装到介孔二氧化硅(MSN)孔道当中,通过APTES处理使MSN表面带正电荷,随后利用静电作用将适配体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结合在MSN表面形成“分子门”,即获得信号探针的封装控释体系,同时以带正电的ITO电极作为传感电极,通过检测过程中释放出的K3[Fe(CN)6]及RGO在电极上所引起的信号响应与目标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实现对靶标的检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适配体‑RGO复合物构建双重“分子门”,通过目标物诱导控制信号分子的定量释放,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同时,传感器的制备方法简单,分析快速,具备良好的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在其他污染物的监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基于阳极光诱导的光燃料电池传感器及污染物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37563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131909.6

    申请日:2020-02-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阳极光诱导的光燃料电池自供能传感器及环境污染物分析方法,传感器包括光阳极、阴极、光阳极燃料及阴极燃料,光阳极为Ti-Fe-O NTs/Ni(OH)2电极,阴极为GCE/G/MIP电极,光阳极燃料为葡萄糖,阴极燃料为K3[Fe(CN)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了供能与传感分离的检测模式,大大提高了自供能传感器的输出功率、稳定性、选择性,具有高灵敏度,对环境污染物ATZ等的检测限低至2.81pM。同时,制备的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分析方法简单便捷,并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具有能够用于现场测定的应用前景。

    用于检测阿特拉津的核酸适配体光电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64263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321084.2

    申请日:2017-05-0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327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检测阿特拉津的核酸适配体光电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硬模板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三维有序大孔结构的3DOM TiO2/FTO电极,再利用水热还原法进行Au纳米粒子修饰,制得Au NPs/3DOM TiO2/FTO复合电极,最后通过金硫键自组装膜法将阿特拉津适配体结合到Au NPs/3DOM TiO2/FTO复合电极表面,即制得Aptamer/Au NPs/3DOM TiO2/FTO传感电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核酸适配体作为阿特拉津的识别元素,大大提高了传感器检测的选择性,采用三维有序大孔微观结构的Au NPs/3DOM TiO2复合材料用于识别元素核酸适配体分子的负载,能够有效增强光电催化性能,提高对阿特拉津的检测灵敏度,检测限低至ng/L级,选择性识别能力高,可应用于痕量污染物的检测分析。

    一种石墨烯信号放大的微囊藻毒素‑LR电化学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53570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308016.8

    申请日:2016-05-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3277 G01N27/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信号放大的微囊藻毒素‑LR电化学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MCH/Au NPs/Au电极的表面分别滴加体积比为(9‑11):(4‑6):(2‑4):(1‑3)的核酸内切酶反应缓冲液、石墨烯‑适配体复合物、待测的微囊藻毒素‑LR溶液和核酸内切酶溶液;(2)将MCH/Au NPs/Au电极在25‑35℃下培养1‑2个小时,用乙醇和超纯水轻轻淋洗电极表面,去除结合较弱的石墨烯,随后在氮气下干燥,取出后进行电化学方法检测,测定微囊藻毒素‑LR溶液的浓度。本发明所建立的方法利用了高灵敏的电化学分析技术与高专一性识别能力的核酸适配体有效地结合,实现了环境中痕量微囊藻毒素‑LR的超灵敏、高专一性的检测,且仪器廉价便携,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快速得到结果。

    一种光电催化还原处理有机污染物的Pd/3DOMTiO2/BDD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981537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410186591.6

    申请日:2014-05-0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电催化还原处理有机污染物的Pd/3DOMTiO2/BDD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可应用于芳香硝基化合物、卤代化合物,在BDD电极上通过胶体晶体模板法和溶胶凝胶法在BDD电极表面沉积得到三维有序大孔(3DOM)TiO2,然后通过水热法在3DOMTiO2上沉积贵金属Pd,得到具有高效光电催化还原性能的Pd/3DOMTiO2/BDD电极。本发明选用了电势窗口宽、析氢电位高的BDD电极为基底,同时三维有序大孔TiO2的负载,既具有TiO2的光催化性能,又充分暴露BDD基底,保留其优异的电催化性能,另外通过贵金属Pd的负载,促进光生电子空穴分离,提高了电极的光电催化性能。本发明方法简单,所得到电极催化活性强、光电催化还原效率高,可应用于芳香硝基化合物、卤代化合物等的高效光电催化还原降解。

    一种用于检测17β-雌二醇的光电适配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40867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143464.8

    申请日:2014-04-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17β-雌二醇的光电适配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所述光电适配体传感器以制备的硒化镉纳米粒子修饰二氧化钛纳米管作为基体电极,用壳聚糖和戊二醛将电极表面功能化后,将17β-雌二醇适配体滴于电极表面,制备得到17β-雌二醇的光电适配体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17β-雌二醇适配体和超灵敏的光电分析技术结合用于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17β-雌二醇的检测,不仅能获得了高的灵敏度,而且能抵制复杂基体环境的干扰获得高的选择性,在用于低浓度17β-雌二醇的检测中,获得了宽的工作曲线范围5×10-13-15×10-12mol/L,最低检测限可达3.3×10-14mol/L。且该17β-雌二醇传感器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稳定性及重现性好。

    一种用于检测阿特拉津的生物传感电极的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97887B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010209492.7

    申请日:2010-06-2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阿特拉津的生物传感电极及其制作方法,该生物传感电极由钛板、钛板表面生长的直立有序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及在管内和表面修饰的酪氨酸酶组成,采用阳极氧化法在钛板表面生长直立有序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制备得到钛板表面二氧化钛纳米管电极(TiO2-NTs);然后在2mol/L的NH4C1溶液中,于-1.5V恒电位下预处理3秒钟;再用微量注射器取20μL 50U·μL-1的酪氨酸酶溶液和5μL 2.5%的戊二醛覆盖在电极表面,制备得到Tyr/TiO2-NTs。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重现性好,用于检测环境中低浓度阿特拉津的检测稳定性好、检测范围为0.2ppt-10ppm,检测限为0.1ppt。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