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化液过滤回输装置
    2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3219736U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021847269.0

    申请日:2020-08-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化液过滤回输装置,包括过滤收集装置、控制器、离心泵、储存瓶、第一胶管、第二胶管、支架、营养泵、肠内营养输注器、第三胶管,过滤收集装置与通过第一胶管与离心泵连接,储存瓶瓶底通过第二胶管与离心泵连接,储存瓶瓶口通过第三胶管与营养泵连接,营养泵上连接有肠内营养输注器,营养泵设置在支架上,储存瓶挂置在支架上,控制器通过导线与离心泵连接,控制器与外部电源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保证肠液回收时的相对无菌及其回收质量,可以使消化液自动回输,方便临床护士工作,减轻临床护士负担,节省了医疗资源,改善了临床护士的工作环境,确保了患者的病情恢复,适合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皮肤伤口愈合装置
    2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166276U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20096329.3

    申请日:2020-01-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为皮肤伤口愈合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紧固夹,所述紧固夹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紧固螺栓和紧固螺母,所述紧固螺栓与紧固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紧固夹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的表面螺纹连接有丝杆套筒,所述丝杆套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雾气喷头和雾气罩,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药剂箱,所述药剂箱的表面开设有注药口;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紧固螺栓,可将紧固夹进行夹紧和松动,从而可方便对移动组件的高度进行调节,通过雾气罩,可避免雾气在喷洒的时候泄漏影响了治疗的效果,整个装置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一种防止意外脱管的手套
    2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988402U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922018282.9

    申请日:2019-11-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意外脱管的手套,包括手套外层、手套内层、抓握球、固定带、环形弹性带、温度感应器、电源和蜂鸣器,手套内层设置在手套外层内部,手套内层通过数个连接柱与手套外层连接,抓握球可拆卸设置于手套内层内部,环形弹性带设置在手套外层与手套内层之间,环形弹性带设置在手腕处,固定带设置在手套外层的手腕处,温度感应器对称设置在手套内层的手腕处,温度感应器与手腕贴合,电源设置在手套外层顶部,蜂鸣器设置在手套外层顶部,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降低管路滑脱风险,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同时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人力及工作量。

    一种腹腔积液引流设备
    2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391270U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22077076.7

    申请日:2022-08-09

    Abstract: 一种腹腔积液引流设备,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面固定有负压泵,且负压泵通过连接管与集液箱相互连接,并且集液箱固定在底板上,同时集液箱下侧设置有排液阀口;还包括:警示灯,固定在所述集液箱上端面,且集液箱内固定有固定盒,并且固定盒下端面固定有感应器,同时感应器与控制器相互连接用于控制警示灯和负压泵的启停。该ICU重症患者用引流设备,采用浮力机构配合传感器可以实现对负压泵和警示灯的控制作用,从而有效避免因集液箱液体过多而导致液体进入负压泵内。

    一种创口防渗液加压装置
    2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570087U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123179977.9

    申请日:2021-12-17

    Abstract: 一种创口防渗液加压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下端外圈涂有黏胶,壳体上端开口处侧壁设有限位滑槽;加压组件包括螺柱,螺柱通过螺柱外壁下端设置的滑块滑动连接在壳体限位滑槽内,螺柱下端与加压头固连,扭力传递件中部设有贯穿的内螺纹通道,扭力传递件外部设有纵向延伸的插槽,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外圈均与壳体上端开口固连,扭力传递件外壁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内圈固连,扭力传递件内壁与螺柱螺纹连接,旋钮下端的台阶插入端盖内,旋钮空腔内设有插块,插块能插入扭力传递件的插槽内并带动扭力传递件转动,旋钮台阶上开设有环形T型槽,弹性拉件上端与端盖内侧上壁固连,弹性拉件下端通过滚轮滑动连接在T型槽内。

    一种可反复使用的创口防渗液加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6570086U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123179906.9

    申请日:2021-12-17

    Abstract: 一种可反复使用的创口防渗液加压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为半球形罩体结构,壳体下端外圈涂有黏胶,黏胶外侧粘贴有手撕贴纸,壳体上端设有安装槽,壳体安装槽内部设有贯穿槽,加压组件包括按钮、固定座、加压螺杆和加压头;固定座通过下部设置的连接座插接至壳体安装槽内部,固定座内部设有限位槽,连接座上设有贯穿的内螺纹通道,加压螺杆螺纹连接在内螺纹通道内,加压螺杆上端内侧设有卡槽,加压螺杆下端设有轴承座,连接块通过轴承与轴承座转动连接,加压头通过上端设置的插槽与连接块插接;当按钮按下时,按钮下端的卡块与加压螺杆上端的卡槽插接,当按钮松开时,按钮在弹簧作用下复位,使按钮卡块与加压螺杆上端的卡槽分离。

    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充气式引流管防渗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4285415U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023067765.7

    申请日:2020-12-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充气式引流管防渗漏装置,包括敷料贴,环状气囊、引流管、湿度传感器、信号线、绑腹带、气管、气泵、控制器、蜂鸣器和导线,敷料贴贴在患者造口处,引流管穿过敷料贴和绑腹带插入患者造口内,引流管外圆紧贴敷料贴,环状气囊套装在引流管上,环状气囊与引流管外圆之间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通过信号线与控制器连接,环状气囊通过气管与气泵连接,气泵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上设置有蜂鸣器,控制器与外界电源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减轻病人痛苦,减少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并且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液体渗出,无需肉眼观察,减少体液浸泡伤口时间,降低伤口感染风险,保护患者生命健康。

    一种消化液过滤收集装置
    2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3100993U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2021835123.4

    申请日:2020-08-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化液过滤收集装置,包括过滤器、收集瓶、引流管、阀门、胶塞和腹腔引流管接头,收集瓶与过滤器可拆卸连接,引流管一端与过滤器连通,引流管另一端设置有腹腔引流管接头,引流管上设置有阀门,收集瓶瓶口处设置有胶塞,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保证肠液回收时的相对无菌及其回收质量,方便临床护士工作,减轻临床护士负担,节省了医疗资源,改善了临床护士的工作环境,确保了患者的病情恢复,适合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一种胃肠外科用导管固定器

    公开(公告)号:CN212166312U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20096328.9

    申请日:2020-01-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胃肠外科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胃肠外科用导管固定器,包括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内部穿设有第一转轴;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调节螺栓和移动夹持板,当工作人员使用该装置对导管进行固定时,工作人员只需通过转盘转动调节螺栓,然后调节螺栓带动移动夹持板进行移动,能够使防护垫贴合在导管表面,从而实现了对导管进行固定的目的,通过设置限位槽和固定螺栓,当工作人员在对该装置进行固定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只需将限位槽卡接在病床侧面,然后转动固定螺栓,同时在限位板的配合下,能够使该装置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避免了该装置在使用时发生偏移。

    一种拉线式导尿管
    3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963511U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1922019315.1

    申请日:2019-11-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拉线式导尿管,包括导尿管主体,充气管,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第一支管塞和第二支管塞,充气管设置在导尿管主体上,第一支管设置在导尿管主体左侧,第二支管设置在导尿管主体右侧,第一支管塞设置在第一支管尾部,第二支管塞设置在第二支管尾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医护人员可以在没有相应的抽气工具的情况下对导尿管进行拔出操作,避免气囊形变产生的褶皱对尿道造成二次伤害,减轻了医护人员的操作难度,节省了医疗资源,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患者的心理和身体得以快速恢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