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795942A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1980095019.X
申请日:2019-03-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36 , H01M4/13 , H01M10/0568
Abstract: 在此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及使用该正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能够实现一种如下的电池,即使在体积能量密度高、电极保持的电解液量较少的情况下,因反复充放电导致的输出的降低仍然较小。在电极内部的活性物质颗粒之间的间隙中共存高介电氧化物固体和高浓度电解液。具体而言,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包含电极活性物质、高介电氧化物固体、及电解液,将前述高介电氧化物固体和前述电解液配置在前述电极活性物质的颗粒之间形成的间隙中,并将前述电解液中的锂盐的浓度设为0.5~3.0mol/L的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2189277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1980035091.3
申请日:2019-05-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 , C01G23/00 , C01G25/00 , H01M4/13 , H01M4/62 , H01M10/0566 , H01B1/06 , H01B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其能够实现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即便反复进行充放电循环时也能够抑制内电阻上升,并对于充放电循环具有优异的耐久性。锂离子二次电池1具备:正极4,其具备包含正极活性物质11的正极合剂层3;负极7,其具备包含负极活性物质12的负极合剂层6;分隔膜8;电解液9;及,容器10,其容纳正极4、负极7、分隔膜9及电解液9;其中,正极合剂层3和负极合剂层6的至少一方包含高介电性氧化物固体13,并且,正极活性物质11或负极活性物质12,在其表面,具备与高介电性氧化物固体13接触的部位、及与电解液9接触的部位。
-
公开(公告)号:CN112154565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1980033808.0
申请日:2019-05-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 , H01M4/13 , H01M4/62 , H01M10/056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颗粒、复合颗粒的制造方法、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及锂离子二次电池,能够实现一种如下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优异的耐久性,而且因减小内部电阻而具有较大的容量。锂离子二次电池具备:正极,其具备包含正极活性物质和导电助剂的正极活性物质层;负极,其具备包含负极活性物质和导电助剂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及,电解液。该正极活性物质层或该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至少一层中,包含导电助剂‑锂离子传导性无机固体电解质复合体,所述复合体的锂离子传导性无机固体电解质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导电助剂覆盖,该导电助剂的内部具有包含非水系电解液的空隙。
-
公开(公告)号:CN116895840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204098.1
申请日:2023-03-0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69 , H01M10/052 , H01M10/42
Abstract: 本发明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锂金属电池用电解液,能够使电解液中的电解质盐浓度低浓度化,并且安全性和充放电时的耐久性优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种锂金属电池用电解液,含有有机溶剂和电解质盐;电解质盐含有锂盐;有机溶剂含有25℃下的蒸气压为0.003MPa以上且不具有闪点的第一有机溶剂和25℃下的蒸气压为0.007MPa以下的第二有机溶剂。
-
公开(公告)号:CN114388793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1161779.1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62 , H01M4/13 , H01M10/0567 , H01M10/0525 , H01M10/058 , H01M10/4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耐久性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在负极活性物质的粒子表面结合有多支链分子。将多支链的高分子配置在负极活性物质的表面,由此,电解液与负极活性物质的锂嵌入面的直接接触得到抑制,因此,能够抑制电解液被分解而导致SEI生长。由此,锂消耗减少,长期保存特性得到改善,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容量保持率提高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14361408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181412.6
申请日:2021-10-1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正极活性物质,其可以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循环特性,同时可以获得优选的放电容量。其解决手段是,一种正极活性物质,其是包含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锂化合物的凝聚体,其中,在正极活性物质的粒子表面形成有包含多种锂盐的固体覆膜。固体覆膜优选包含氟化合物及磷化合物。在固体覆膜中,相对于氟原子与磷原子的合计摩尔数,优选含有70摩尔%以上的氟原子。
-
公开(公告)号:CN113906594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1980097158.6
申请日:2019-06-0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62 , H01M50/40 , H01M50/414 , H01M4/13 , H01M10/052 , H01M10/056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解液吸收颗粒、含有所述电解液吸收颗粒的自立片、含有所述电解液吸收颗粒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使用所述电解液吸收颗粒的隔膜、及使用所述电解液吸收颗粒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所述电解液吸收颗粒具有电解液的液体保持性并可以提高锂离子的传输特性。作成一种颗粒,其将能够吸收电解液的树脂层配备在高介电性氧化物固体的表面。具体来说,作成一种电解液吸收颗粒,其在高介电性氧化物固体的表面具有能够吸收电解液的树脂层。
-
公开(公告)号:CN113381020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244644.5
申请日:2021-03-0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孔质介电性颗粒、包含所述多孔质介电性颗粒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及使用了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而得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所述多孔质介电性颗粒能够实现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高,为高输出,且即使进行反覆充放电,输出特性的降低仍较少。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使用多孔质的介电性氧化物,并将其分散配置于电极的活性物质颗粒间的间隙。具体来说,作为掺合于具备电解液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极中的颗粒,使用一种多孔质介电性颗粒,其多孔质的核心颗粒的至少一部分表面被介电性氧化物覆盖。
-
公开(公告)号:CN112042073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1980029020.2
申请日:2019-03-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充电控制装置。该充电控制装置具备:预测充电中的蓄电池的温度的经时变化的预测部;基于由预测部所预测的温度的经时变化,计算因蓄电池的温度超过预先设定的上限温度控制值而导致的蓄电池受到的影响度的计算部;在影响度比预先设定的基准值小的情况下,允许蓄电池的温度超过上限温度来使蓄电池充电的充电控制部。
-
公开(公告)号:CN114824266B
公开(公告)日:2025-05-23
申请号:CN202210087764.3
申请日:2022-01-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62 , H01M4/04 ,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4/131 , H01M4/1391 ,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136 , H01M4/139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及其制造方法,其能够在不增加粘合剂的量的情况下增强电极活性物质的粘接力,并能够获得优选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是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包含电极活性物质、树状高分子、及粘合剂,树状高分子化学键合在电极活性物质的表面,树状高分子与粘合剂化学键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