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微生物制氢及氢能-电能转化一体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528905A

    公开(公告)日:2004-09-15

    申请号:CN200310100892.4

    申请日:2003-10-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21/04 C12M27/02 C12M43/08 C12M47/18

    Abstract: 涉及一种利用微生物发酵有机物制氢及氢能-电能转化的一体化装置。设有生物制氢反应装置,气体纯化装置进口接反应装置出口,贮氢装置接纯化装置,氢能-电能转化装置的氢气进气口接贮氢装置的氢气出气口。利用分解微生物将各种复杂有机物质转化为易被微生物利用的简单物质,通过高效产氢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产生氢。最后在燃料电池中被转化为电能。可实现生物质能-电能的可控转化。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排放企业的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城市环保部门有机废物或废水的环保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乡村农户对农作物秸秆的能源化利用、偏远山区或海岛利用当地的秸秆或有机废物发电等。

    一株产纤维素酶的工程菌Oxa-3及其应用、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99779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111038765.0

    申请日:2021-09-0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提供一株产纤维素酶的工程菌Oxa‑3及其应用、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中,一株产纤维素酶的工程菌Oxa‑3,其分类命名为里氏木霉,拉丁文学名为Trichoderma reesei,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为中国武汉市武汉大学,邮编为430072,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21845,保藏日期为2021年7月8日;该工程菌Oxa‑3是由xyr1‑hph‑ace3表达盒转化里氏木霉RUT C‑30的原生质体,通过酶活力筛选得到,所述xyr1‑hph‑ace3表达盒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株产纤维素酶的工程菌Oxa‑3具有高效的产纤维素酶特性,在5L发酵罐中补料发酵6天,发酵液FPA酶活力达到51.23FPU/ml,产酶效率为355.76FPU/h/L且发酵过程简单,周期短,可应用

    一株产纤维素酶的工程菌Oxa-3及其应用、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99779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1038765.0

    申请日:2021-09-0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提供一株产纤维素酶的工程菌Oxa‑3及其应用、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中,一株产纤维素酶的工程菌Oxa‑3,其分类命名为里氏木霉,拉丁文学名为Trichoderma reesei,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为中国武汉市武汉大学,邮编为430072,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21845,保藏日期为2021年7月8日;该工程菌Oxa‑3是由xyr1‑hph‑ace3表达盒转化里氏木霉RUT C‑30的原生质体,通过酶活力筛选得到,所述xyr1‑hph‑ace3表达盒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株产纤维素酶的工程菌Oxa‑3具有高效的产纤维素酶特性,在5L发酵罐中补料发酵6天,发酵液FPA酶活力达到51.23FPU/ml,产酶效率为355.76FPU/h/L且发酵过程简单,周期短,可应用于纤维素酶工业化生产中,以降低生产成本。

    一种石墨烯抗病毒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21646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123689.7

    申请日:2021-01-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墨烯抗病毒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对含有石墨烯的材料进行金属离子注入,得到石墨烯抗病毒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对含有石墨烯的材料进行金属离子注入,将金属离子注入含有石墨烯的材料中,对石墨烯进行修饰,改变了石墨烯的表面结构,增强了材料的负电性,进而提高了石墨烯抗病毒复合材料的抗病毒性能。实施例的结果显示,本发明制备的石墨烯抗病毒复合材料对浓度为1×105CFU/mL的囊膜病毒的抗病毒率为99.9%。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091866B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1711415495.4

    申请日:2017-12-2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将纤维素原料使用碱性尿素溶液溶解,得均相溶液;将得到的均相溶液加入单质硅材料混合,得纤维素‑硅粉混合溶液,再生处理,即生成纤维素‑单质硅复合材料;将纤维素‑单质硅复合材料焙烧炭化处理,得用于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首先采用可再生且廉价的纤维素原料。在制备过程中可同时生成二氧化硅层,使电极材料形成多层结构,进一步增强电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方法简单、无毒、无污染,适合大规模产业化生产。

    一种氮化碳/二硫化锡量子点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32719B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611102093.4

    申请日:2016-12-0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氮化碳/二硫化锡量子点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涉及光催化剂。所述氮化碳/二硫化锡量子点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三聚氰胺为原料,经过煅烧,制备氮化碳纳米片;将制得的氮化碳纳米片超声分散在乙二醇中,依次加入二硫化锡前驱体和硫源,进行水热反应,自然冷却后,加水搅拌,离心洗涤,烘干后磨细成粉,即得氮化碳/二硫化锡量子点复合光催化剂。所制备的氮化碳/二硫化锡量子点复合光催化剂可在制备有机染料光催化降解剂、电池电极材料和光解水产氢中应用。采用的原料价格低廉,制备条件简单,容易操作和实现。能促进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通过适当比例的掺杂和复合,降低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速率,从而展现出更高催化活性。

    一种多糖分散液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20869B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610592201.4

    申请日:2016-07-2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多糖分散液的制备方法,涉及多糖。包括以下步骤:1)将多糖经过溶剂交换后烘干;2)以DMAc为溶剂,配制LiCl质量浓度为2%~6%的DMAc/LiCl溶液,再加入步骤1)经活化、烘干后的多糖,即得多糖非均相分散液,再加入LiCl,使其总质量浓度为3%~20%,即得多糖分散液。避免了使用高温条件,可有效防止纤维素及甲壳素的降解及溶剂挥发,低温常压条件节能及节省设备造价。分两步添加LiCl,节省一部分LiCl的溶解时间,而完全解决了尤其是配制高浓度纤维素溶液时溶解过程中的结块聚集问题,大大缩短了溶解时间。

    分批补料-氧化预处理辅助酶水解壳聚糖制备壳寡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88150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388841.2

    申请日:2018-04-2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分批补料-氧化预处理辅助酶水解壳聚糖制备壳寡糖方法,涉及低分子量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壳聚糖的分批补料-氧化降解预处理,得降解液;双氧水脱除;壳聚糖的酶法水解与副反应抑制;产物分离与干燥,得壳寡糖。在氧化预处理过程中通过分批补料方式提高壳聚糖降解体系中底物浓度,实现初步水解,最终通过酶的作用使壳聚糖进一步水解。与前期开发的壳聚糖高浓水解法比较而言,预处理方法具有设备简单、适应性强,易于与酶膜反应器、固定化酶等技术相结合,在制备窄分子量分布的壳寡糖方面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一种负载纳米银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42307B

    公开(公告)日:2017-07-04

    申请号:CN201510937956.9

    申请日:2015-12-1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负载纳米银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涉及负载纳米银抗菌纤维。包括以下步骤:1)将植物纤维粉碎过筛,得植物纤维粉;2)将氧化剂溶解在水中,配成氧化剂溶液,将氧化剂溶液与植物纤维粉混合,避光反应后,过滤,洗净,烘干,得氧化植物纤维;3)将氧化植物纤维与银氨溶液配制的微乳液反应后过滤烘干,即得负载纳米银抗菌纤维。采用氧化剂与植物纤维作用,产生具有还原性的醛基,通过反相微乳液控制银镜反应,将银负均匀的负载在植物纤维表面。通过该微乳液方法获得的抗菌纤维具有大约99.9%的抗菌特性,同时具有较好的水洗稳定性,经过多次水洗后抗菌性几乎无明显变化。

    一种多糖分散液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20869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592201.4

    申请日:2016-07-2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J3/091 C08J2301/04 C08J2305/08

    Abstract: 一种多糖分散液的制备方法,涉及多糖。包括以下步骤:1)将多糖经过溶剂交换后烘干;2)以DMAc为溶剂,配制LiCl质量浓度为2%~6%的DMAc/LiCl溶液,再加入步骤1)经活化、烘干后的多糖,即得多糖非均相分散液,再加入LiCl,使其总质量浓度为3%~20%,即得多糖分散液。避免了使用高温条件,可有效防止纤维素及甲壳素的降解及溶剂挥发,低温常压条件节能及节省设备造价。分两步添加LiCl,节省一部分LiCl的溶解时间,而完全解决了尤其是配制高浓度纤维素溶液时溶解过程中的结块聚集问题,大大缩短了溶解时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