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00805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1462233.X
申请日:2021-12-0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50/403 , H01M10/0562 , H01M50/411 , H01M50/49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改良界面层的全固态电池及其电极界面改良方法。方法为将含有锂盐、催化剂和开环聚合单体的界面改良剂原位注入全固态电池的电极界面之间,室温下静置至反应结束,使电极界面之间形成凝胶状的界面层。所述开环聚合单体为1,3‑环氧戊烷、环氧丙烷、四氢呋喃、环氧丁烷、环氧异丁烷、环氧丙基甲基醚或苯基环氧丙烷中的至少一种。采用该方法改良后的界面层为无色透明凝胶态物质,具有较好的粘性,可以填充于陶瓷电解质与正负极之间的界面间隙,提高电极和固态电解质的接触性,降低界面阻抗,增加锂离子传输通道。
-
公开(公告)号:CN113823829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010536078.0
申请日:2020-06-1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10/0525 , H01M10/44 , H01M10/0566 , H01M10/0568 , H01M10/0569 , H01M50/411 , H01M50/434 , H01M50/417 , H01M50/449 , H01M4/38 , H01M4/485 , H01M4/58 , H01M4/58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高温的锂离子电池体系及其充放电方法。该耐高温的锂离子电池体系包括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各元件均采用耐120℃及以上高温的材料,所述电解液的组分中包括LiDFOB/PC和LiBOB/PC中的至少一种,且电解液满足其分解温度高于130℃。该锂离子电池体系的充放电方法为将其置于60~120℃的温度下,以1~20C倍率进行充电,再以0.01~10C倍率进行放电,实现高倍率充电,一般倍率放电,贴近实际应用的使用场景。通过提高电解液离子电导率及锂离子脱嵌反应速度,实现锂离子电池以更高的倍率充放电,解决实际应用中的快充问题,同时保证了锂离子电池的高功率密度和高能量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363554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010151786.2
申请日:2020-03-0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10/052 , H01M50/434 , H01M50/451 , H01M50/417
Abstract: 本发明的提供一种高能量密度电池,其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以及隔膜;所述隔膜单面或双面涂覆陶瓷颗粒,在陶瓷层上包覆热固性聚合物,隔膜孔隙率大于40%。使用隔膜厚度较薄,电池能量密度高。通过渗透陶瓷隔膜的支撑热固性聚合物层,将陶瓷层与有机微孔隔膜基材连为一体,从而大幅提高隔膜的热尺寸稳定性,防止隔膜在高温下收缩,从而提高电池安全性能,解决高能量密度电池因隔膜变薄而潜在的安全性问题。
-
-
公开(公告)号:CN112952125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231455.4
申请日:2021-03-0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6/3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激活电池的电解质结构及其应用。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解质结构,解决了热电池热激活温度过高的问题。本发明将电池内部的具有导离子结构的电解质用不导离子的惰性层包裹起来,使得电池在贮存时内部没有离子通路,电池可以长时间贮存而不发生自放电,电池可以长时间贮存而不损失电量。包裹电解质的不导离子的惰性层是可以根据电池使用环境灵活选择的,进而实现激活温度和激活形式的灵活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10265651B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1910614828.9
申请日:2019-07-0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583 , H01M4/62 , H01M4/136 , H01M4/1397 , H01M10/0525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水电解液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复合材料电极、含锂金属对电极、隔膜和非水电解液;所述复合材料电极包括导电集流体和设置于导电集流体表面的复合材料层,所述复合材料层包括碳包覆Cu2‑xS复合材料,其中0≤x≤1.2,且Cu2‑xS的一次粒子粒径为2~200nm,每个Cu2‑xS一次粒子都被碳包覆,碳包覆层厚度为2~100nm。该非水电解液电池的活性物质材料来源广泛低廉、比容量高,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本身具有高容量的电池特性,不仅可作为手机等可移动信息化仪器中驱动电源用的二次电池,还可以作为电动汽车或混合电动车等各种机器的电源而广泛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817894A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910151783.6
申请日:2019-02-2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4/1395 , H01M4/04 , H01M4/134 , H01M10/052 , H01M1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金属电池用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通过在导电集流体上生成高分子聚合物层,再进行锂化,生成具有导锂离子作用的功能层,能够为锂金属提供稳定有效的保护。本发明方法在制备过程中不需要惰性气体保护锂金属,在大气中即可进行,极大减少了生成成本,推动了锂金属实用化进程。并且制备的锂金属电池用负极能够提供均匀地锂沉积和剥离,有效抑制锂枝晶生成,从而使得电池的库伦效率,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明显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785025B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710059631.4
申请日:2017-01-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10/0564 , H01M10/056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磺酸基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原位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是将聚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加入含有‑SH的硅烷偶联剂,超声除去体系的气泡后成膜,然后浸入氧化剂溶液中,将末端的‑SH氧化为磺酸基,同时硅烷偶联剂水解生成SiO2,清洗后再放入酸液中酸化,取出后,用去离子冲洗,并用水煮沸除去残余的酸,再放入锂交换液中进行锂交换,清洗烘干,得到含有磺酸锂的聚合物电解质膜。制备的磺酸基聚合物电解质热稳定性和电化学特性均得到了提高,可在锂离子电池等化学电源体系中应用,满足锂离子电池大电流充放电,同时得到单离子导体的作用,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161658B
公开(公告)日:2018-01-23
申请号:CN201510530651.6
申请日:2015-08-2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2/16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合物改性陶瓷复合隔膜及其应用,该聚合物改性陶瓷复合隔膜包括有机隔膜基材和涂覆于隔膜基材表面的厚度为0.1μm~20μm的陶瓷层,还包括在隔膜基材和陶瓷层的表面及内部原位生长的聚合物,该聚合物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聚丙烯腈、聚酰亚胺、聚醚酰胺、聚氧化乙烷或聚环氧乙烯等。陶瓷层中的无机粉体的粒径为5nm~10μm,有机隔膜基材的材料的分子量为1000‑100000000。本发明的聚合物改性陶瓷复合隔膜由于该聚合物的存在,可以有效降低陶瓷层掉粉以及漏液所造成的安全隐患,有效提高隔膜的物理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同时由于聚合物的存在,还能够提高隔膜电解液和电极之间的界面稳定性,界面稳定性的提高能够有效地抑制锂支晶的产生,因此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容量保持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4916802B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510165644.0
申请日:2015-04-0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隔膜及其应用,该复合隔膜包括微孔基膜,该微孔基膜的一面涂覆聚合物层,另一面涂覆陶瓷层,两面涂覆的厚度为0.5~20μm。本发明在微孔基材表面涂覆聚合物可以有效地提高隔膜的浸润性以及离子电导率,涂覆陶瓷层可以提高隔膜的热稳定性等,另外陶瓷粉体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可以有效吸收电解液中痕量的水和酸,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池的容量保持能力。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聚合物或者无机粉体对隔膜进行涂覆改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