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896566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414546.0
申请日:2016-06-13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IPC: H02J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链式静止同步补偿器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涉及电能变换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链式静止同步补偿器控制方法难以准确的区分交流电压传感器断线故障和低压侧电压故障,导致链式静止同步补偿器难以对低压侧电压故障起到支撑作用的技术问题。该链式静止同步补偿器控制方法包括:获取链式静止同步补偿器的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桥臂信息;根据当前时刻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桥臂信息,经过一系列的变换,获得当前时刻三相桥臂参考电压;采集静止同步补偿器的桥臂子电路的电容电压,并根据当前时刻三相桥臂参考电压,获得桥臂子电路的开关信号,通过桥臂子电路的开关信号,对链式静止同步补偿器进行控制。本发明应用于控制链式静止同步补偿器。
-
公开(公告)号:CN104076693A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410243488.0
申请日:2014-06-03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5B1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直流输电实时仿真系统及其仿真方法,柔性直流输电实时仿真系统包括实时仿真平台、A套装置及B套装置,A套装置包括A套阀控装置、A套阀控信号转换装置、A套换流阀控制装置、A套站控装置、A套直流保护装置、A套直流测控装置、A套交流测控装置、集中录波装置,其中实时仿真平台通过A套阀控信号转换装置与A套阀控装置连接,A套阀控装置与A套换流阀控制装置连接,A套换流阀控制装置与A套站控装置连接,实时仿真平台通过信号接口屏分别与A套直流保护装置、A套直流测控装置、A套交流测控装置连接及与集中录波装置连接;B套装置与A套装置的组成及各个装置的连接关系一样。本发明能精确模拟柔直系统的稳态和暂态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746399A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310708472.8
申请日:2013-12-20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6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提高电压源换流器直流输电故障穿越能力的主回路及方法。交流受端电网与风电场之间设置有受端换流站、送端换流站,且受端换流站直流侧接入能量吸收装置。本发明将受端换流站直流进线侧直流吸能回路配置为火花间隙及金属氧化物限压器的型式。当受端电网交流侧发生故障时,吸能回路触发火花间隙动作,间隙导通,直流电压加在金属氧化物限压器两端并超过金属氧化物限压器额定直流电压,金属氧化物限压器动作后电压加在间隙火花放电装置及金属氧化物限压器两端,同时间隙火花放电装置将放电电流控制在合理范围。新的主回路结构采用金属氧化物限压器、GAP、间隙火花放电装置等成熟设备元件,运行可靠性高,降低直流吸能回路造价。
-
公开(公告)号:CN103618308A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310609323.6
申请日:2013-11-27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清华大学 , 张家港智能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6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流与柔性直流输电过程中交流线路的潮流自动控制方法。本发明通过远方测量装置测量交流线路的有功潮流,由通讯系统传送至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通过增减柔性直流换流站传输的有功功率间接调节交流线路有功潮流。本发明的控制思路明晰、具体实现手段简单、控制结果准确,可适用于交流输电线路与柔性直流输电线路组成的交直流并列输电系统,减小交直流系统的输电损耗,在电网发生故障失去交流通道时,转移到直流通道的潮流很小,有助于实现换流站从交直流方式到纯直流方式的平滑切换,提高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066614A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210588616.6
申请日:2012-12-31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及其启动方法。包括两个送端换流站及一个受端换流站,风电场接入两个送端换流站,两个送端换流站将电能转换成直流后通过直流线路传输到受端换流站,受端换流站逆变成交流后再接入大电网,两个送端换流站中的第一送端换流站通过直流隔离开关Sdc1与第二送端换流站及受端换流站连接,第二送端换流站通过直流隔离开关Sdc2与第一送端换流站及受端换流站连接,受端换流站通过直流隔离开关Sdc3与第一送端换流站及第二送端换流站连接。本发明启动过程平稳,安全可靠性高,适用范围广,用于采用模块化多电平拓扑结构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实现在多端换流站解锁的瞬间减小交直流侧的冲击电流,平稳建立直流电压到额定值。
-
公开(公告)号:CN107910886B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1711318392.6
申请日:2017-12-12
Applicant: 荣信汇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梦网荣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柔性直流输电换流阀的子模块拓扑结构及方法,所述的换流阀的子模块拓扑结构由全桥结构子模块(1)和半桥结构子模块(2)相连接构成。所述的全桥结构子模块(1)的一个交流端A2与半桥结构子模块(2)的直流端正极D21相连接,全桥结构子模块(1)的直流端负极D12通过二极管D7与半桥结构子模块(2)的直流端负极D22相连接。通过一个附加的二极管,将全桥和半桥混合拓扑改造成能够抑制故障电流的新拓扑,而且在抑制故障电流的过程中,子模块中的两个电容自动保持电压均衡,避免了电压不平衡和耐压过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481905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158257.0
申请日:2022-09-22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户参与的电网用电需求响应方法及相关装置,方法包括:根据获取的历史室外光照度、历史发电量和预置天气预报信息预测用户家庭在未来预置时间段内的预测发电量;根据家庭电动汽车充电数据预测用户在未来预置时间段内的预测充电量;依据预测发电量、预测充电量、预置储能信息和预估用电量推荐潜力用户响应预置需求响应策略,预置需求响应策略的基本原则为在响应期间用户不取用电网电量,且为电网送电。本申请解决了现有家用发电储能机制无法稳定地与电网需求响应协调调度,既不能发挥用户发电的效用,也无益于电网的柔性用电发展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150487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110168458.8
申请日:2021-02-07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塑性屏蔽材料制备方法,属于电力电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乙烯丙烯嵌段共聚聚丙烯加入有机溶剂中,加热后添加抗氧化剂,搅拌至乙烯丙烯嵌段共聚聚丙烯完全溶解;将炭黑和石墨烯加入上述同种有机溶剂中,添加偶联剂后超声,得到炭黑‑石墨烯分散液;然后将炭黑‑石墨烯分散液加入到聚丙烯溶液,搅拌后添加萃取剂,然后抽滤,抽滤所得固体真空烘干;最后挤出造粒,得到热塑性屏蔽材料。本发明采用超声分散填料,有效建立导电网络,降低热塑性屏蔽材料的渗流阈值,增强导电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271657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011217666.4
申请日:2020-11-04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IPC: H02G1/14
Abstract: 一种聚丙烯10kV模塑电缆接头及制作方法,在两条聚丙烯10kV模塑电缆的对接端分别沿径向锯出两个断口,剥除外保护层、铠装层和内保护层,再剥除铜屏蔽层、外半导电层、绝缘层和内半导电层;在裸露的外半导电层、绝缘层和内半导电层上缠绕多层隔热胶带,将电缆两端的电缆导体进行放热焊接,形成焊接导体;将内半导电层恢复,在内半导电层外包缠聚丙烯绝缘带,对聚丙烯绝缘带进行加热然后分段降温,使电缆绝缘、内半导电层与绕包绝缘熔融;然后将外半导电层、铜屏蔽层与保护层恢复。本发明中的接头绝缘层采用聚丙烯基绝缘材料,绝缘性能和耐热性能优异,可以实现与环保型聚丙烯绝缘电缆的无界面对接,适合现场制作、操作方便、成本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14614409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283700.0
申请日:2022-03-2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聚丙烯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丙烯电缆及其导体屏蔽层修复方法和应用。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聚丙烯电缆及其导体屏蔽层修复方法和应用,修复方法包括:先将半导电尼龙布带绕包铅笔头斜坡绝缘层后,再将聚丙烯半导电屏蔽带绕包半导电尼龙布带,最后通过金属模具加热聚丙烯半导电屏蔽带使聚丙烯半导电屏蔽带熔融;其中,先剥削为平滑过渡的铅笔头斜坡屏蔽层能够在熔融修复完成后使得屏蔽层与导体贴合效果好,绕包半导电尼龙布带防止了电缆出现质量隐患,最后在绕包聚丙烯半导电屏蔽带后直接通过自加热金属模具加热,实现了对聚丙烯半导电屏蔽层的修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乏聚丙烯半导电屏蔽层修复工艺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