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533993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110446619.1
申请日:2011-12-2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倍体杨树的筛选方法及其专用引物,该方法以待筛选样品的DNA为模板,在特异性微卫星引物的引导下进行PCR扩增获得产物,对产物进行电泳,并进行基因型分析,若扩增出的等位基因数目大于或等于3个,则对应样品为多倍体杨树,否则不为多倍体杨树;其中,特异性微卫星引物为专用12对引物中全部引物。与现有的多倍体杨树检测方法相比,本发明利用专用微卫星引物,进行多倍体杨树筛选,检测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样品的检测,为多倍体杨树筛选提供了高效可靠技术手段,为多倍体杨树育种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应用前景广阔,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能够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7417930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311251644.3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美洲黑杨lncRNA分段基因组及其分段方法和应用,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对美洲黑杨lncRNA‑MSL分段,包括MSL‑1序列、MSL‑2序列和MSL‑3序列,其核苷酸序列分别对应SEQ ID NO.1‑3。与野生型的四强雄蕊相比,MSL‑1的转基因植株有7‑8个多分枝雄蕊或具有多个花药的雄蕊;MSL‑2和MSL‑3的转基因植株与MSL‑1中异常雄蕊的表型类似。因此,转基因研究表明,MSL‑1、MSL‑2和MSL‑3分段序列可以促进雄蕊的发育。转基因植株中MSL序列的相对表达水平:MSL‑3>MSL‑2>MSL‑1。
-
公开(公告)号:CN115812582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211608298.5
申请日:2022-12-1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杨、柳无土栽培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杨、柳无土栽培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种子置于培育装置中,覆膜后培养;(2)待幼苗长出3~5片叶片后,施加1‰浓度的营养液;(3)待幼苗植株高1.5~2.5cm后,去膜,施加5‰浓度的营养液;(4)待幼苗植株高4~6cm后,施加1%浓度的营养液。本发明杨、柳种子无土栽培技术的成功应用,将大大提高杨、柳杂交子代的成活率,缩短育种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7417933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358596.8
申请日:2023-10-1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N15/113 , C12N15/82 , A01H5/02 , A01H6/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美洲黑杨花药特异表达启动子ProRR08及其应用,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美洲黑杨花药特异表达启动子ProRR08,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首次在美洲黑杨中克隆获得了促进花药特异性表达的启动子ProRR08,在此基础上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KGWFS7.1‑ProRR08::GUS,转入烟草中,得到转基因烟草植株。检测结果表明,35S::GUS对照在所有组织中均表达,而ProRR08启动子驱动GUS在花药中高表达,在其他组织中均不表达,结论表明美洲黑杨启动子ProRR08驱动GUS基因在花药中特异性表达。
-
公开(公告)号:CN115669407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483971.7
申请日:2022-11-2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凤丹牡丹的组织培养预处理方法及凤丹牡丹外植体,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取6~7年生的植株作为组织培养对象,于9~10月份将所述植株平茬后在露天环境中培养12~14个月;S2:将植株再次进行平茬并移入温室中培养1~2个月;S3:将植株置于冷库中进行冷处理,所述冷处理的时间为40~50天;S4:将冷处理后的植株置于温室中培养25~35天,得到新抽生的枝条。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凤丹牡丹的组织培养预处理方法,具有取样简易、污染率低、嫩茎萌发力强等特点,能够促进凤丹牡丹微繁殖的研究,有助于凤丹牡丹的产业化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3322346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110760927.5
申请日:2021-07-0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51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簸箕柳雌花荧光定量的内参基因及其专用引物和应用。本发明选择簸箕柳雌花为实验材料,这些雌花涵盖4个不同发育阶段:雌蕊分化期、休眠期、初花期和盛花期,依次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扩增曲线和熔解曲线分析,LinRegPCR扩增效率分析,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基因表达稳定性分析,筛选出符合适用于簸箕柳雌花荧光定量PCR的2个内参基因(α‑TUB1和ACT),其中,α‑TUB1基因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ACT基因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并用这些基因为基础设计了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填补了不同发育时期的簸箕柳雌花没有内参基因的现状,为簸箕柳雌花发育相关功能基因的精确定量提供有力支持,可提高研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416794B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110760926.0
申请日:2021-07-0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44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簸箕柳雄花荧光定量的内参基因及其专用引物和应用。本发明选择簸箕柳雄花为实验材料,这些雄花涵盖4个不同发育阶段:雄花分化期、休眠期、初花期和盛花期。依次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扩增曲线和熔解曲线分析,LinRegPCR扩增效率分析,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基因表达稳定性分析,筛选出符合适用于簸箕柳雄花荧光定量PCR的2个内参基因(DnaJ和ACT),其中,DnaJ基因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ACT基因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申请填补了不同发育时期的簸箕柳雄花没有内参基因的现状,为簸箕柳雄花发育相关功能基因的精确定量提供有力支持,可提高研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567520B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010416787.5
申请日:2020-05-1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柳树柳蓝叶甲成虫的方法及其使用的引诱剂,属于昆虫引诱剂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使用固相微萃法萃取簸箕柳树叶片中的挥发性物质,鉴定出对伞花烃,经过测定柳蓝叶甲成虫对引诱剂和对照的选择性,发现对伞花烃对柳蓝叶甲成虫有一定引诱性,通过制备对伞花烃诱芯和使用粘虫板,100头成虫捕获了59.6±8.9头,取得了良好的诱捕效果。本发明提供的柳蓝叶甲成虫引诱剂具有释放周期长、配制简单、对柳蓝叶甲成虫引诱效果好的特点,并且为植物中的天然成分,对人畜安全,对环境无污染。本发明为柳树柳蓝叶甲成虫人工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应用前景广阔,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能够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3322346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760927.5
申请日:2021-07-0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51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簸箕柳雌花荧光定量的内参基因及其专用引物和应用。本发明选择簸箕柳雌花为实验材料,这些雌花涵盖4个不同发育阶段:雌蕊分化期、休眠期、初花期和盛花期,依次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扩增曲线和熔解曲线分析,LinRegPCR扩增效率分析,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基因表达稳定性分析,筛选出符合适用于簸箕柳雌花荧光定量PCR的2个内参基因(α‑TUB1和ACT),其中,α‑TUB1基因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ACT基因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并用这些基因为基础设计了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填补了不同发育时期的簸箕柳雌花没有内参基因的现状,为簸箕柳雌花发育相关功能基因的精确定量提供有力支持,可提高研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889668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139950.2
申请日:2021-02-0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以杨树叶柄为外植体进行农杆菌侵染的高效遗传转化方法。本发明选择美洲黑杨和欧美杨的杂交种为实验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pCAMBIA1301载体转化NL895外植体。对本发明以叶柄为外植体和以叶片为外植体的对照组进行侵染后的转化效率进行比较,发现以叶柄为外植体转化效率高达80.6%,比传统方法以叶片为外植体进行侵染转化效率提高5倍以上。首次公开了以NL895叶柄为外植体进行农杆菌侵染的方法,建立了一套针对NL895叶柄的杨树高效遗传转化完整体系,与选择叶片为外植体的传统方法相比转化效率有大幅度提高,同时可以提高分子育种效率,也可以为杨树转基因材料的创制和重要性状基因的功能验证提供了重要工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