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林酸性土壤的改良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02888A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810298421.5

    申请日:2018-04-04

    Inventor: 姜姜 庄家尧 林杰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杉木林酸性土壤的改良方法,包括:对待改良的杉木林酸性土壤深耕至距表面30~50cm,形成耕层;15~20天后,将杉木林酸性土壤再次翻耕至距20~30cm,并施播杉木林酸性土壤改良剂,将杉木林酸性土壤改良剂与翻耕土壤混匀,杉木林酸性土壤改良剂的施用量为0.56~1.5kg/亩;20~30天后,形成改良的土壤种植层;每年重复以上步骤处理一次土壤,3~5年后形成改良后土壤。本发明的杉木林酸性土壤改良剂,能够改良酸性土,降低土壤中铝离子的含量,并在土壤中形成团粒结构,通过阳离子吸附,固定营养元素和有机质,逐年扩增团粒结构的规模,从根本上改善土壤结构,显著提升土壤肥力。

    一种盐碱土壤改良方法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207157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810060932.3

    申请日:2018-01-22

    Inventor: 姜姜 庄家尧 林杰

    Abstract: 一种盐碱土壤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需要改良的盐碱土壤表面均匀撒施盐碱土壤改良剂,并使盐碱土壤改良剂与厚度为5~10cm的盐碱土壤混合均匀,所述盐碱土壤改良剂的施用量为盐碱土壤质量的6~10%,所述盐碱土壤改良剂由黄腐植酸钾,粉煤灰,1~2mol/L硼酸,魔芋粉,钙基膨润土,硫酸铝,水组成;(2)将盐碱土壤进行翻耕20~30cm,得到耕层;(3)将盐碱土壤表面平整后,用水浇透;然后在浇水15~20天后,将盐碱土壤再次进行翻耕20~30cm,得到种植层。本发明持续调解了土壤的物理结构,降低土壤含盐量,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孔隙度的作用,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从而显著降低土壤的pH值。

    一种位移式蒸渗仪
    2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968418A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1010518670.4

    申请日:2010-1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位移式蒸渗仪。该位移式蒸渗仪包括依次相联的测量装置、数据处理单元和终端显示单元;所述的测量装置包括支架和钢槽;在支架的对称的2个侧边上各设有一组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在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上设有滑轮组;在滑轮组之间设置有钢丝绳;在钢丝绳上固定有夹板;夹板与配重杆相联;在配重杆上设置有配重块和位移传感器。本发明的位移式蒸渗仪,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可同时监测被测土体水分蒸腾蒸发、渗漏随时间的微小变化及气温、空气湿度、光照、降水等对应相关参数,并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实时在线快速分析处理,做到了数据采集的高速化、准确化,增强了稳定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一种水土侵蚀抗冲仪
    2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967817A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1010518620.6

    申请日:2010-1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土侵蚀抗冲仪。该仪器包括箱式壳体;在所述的箱式壳体内设置有电源、水泵、调压阀和出水口;在所述的箱式壳体的壳体上设置有控制开关、电流表和压力表;所述的电源与控制开关相连接;在所述的水泵上设有入水管路和出水管路,在入水管路和出水管路之间设置有调压阀;所述的压力表设置在出水管路上。本发明的水土侵蚀抗冲仪,将仪器放至实验土地区,开启仪器即可开始实验,以恒定1公斤的压力工作,在出水一端分成十路,以0.7mm口径的针头成直线对地方进行喷射。工作方便,实验结果可靠。能够满足对各种的原状土壤(实验当地非扰动土)表层,在不同的流速、流量径流水冲刷下,产沙、产流的时空过程分布的研究要求。

    一种依据中华穿山甲华南亚型野外视频监控影像区分确定个体数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10701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651756.2

    申请日:2024-1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种依据中华穿山甲华南亚型野外视频监控影像区分确定个体数量的方法,涉及野生动物红外相机视频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在中华穿山甲华南亚型的活动区域内设置高清视频监控设备,确保能够清晰捕捉到穿山甲的活动影像。视频设备应具备夜视功能,以适应穿山甲夜间活动的习性。本发明还对采集到的视频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增强对比度、色彩校正等,以提高影像质量,便于后续分析。本发明利用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算法,对预处理后的视频影像进行个体识别。这通常涉及对穿山甲的外观特征(如鳞片图案、体型大小、颜色等)进行提取和分析,以区分不同的个体。在个体识别的基础上,对视频中出现的穿山甲个体进行数量统计。这可以通过自动计数算法实现,也可以结合人工审核,以提高统计的准确性。本方法通过视频监控进行个体识别,大大提高了种群数量监测的效率,也提高了数量统计的准确性。能够实时获取穿山甲的活动信息,为保护工作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

    一种提高宿主微生物种群丰度和降低病原微生物丰度的木豆促生混合菌M1H

    公开(公告)号:CN118318694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003230.7

    申请日:2024-0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宿主微生物种群丰度并降低病原微生物丰度的木豆促生混合菌M1H(Serratia marcescens.红色粘质沙雷氏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partial.多粘芽孢杆菌)。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混合菌M1H增强了木豆对土壤养分的消耗、提高了宿主微生物种群丰度,并降低了病原菌种群丰度,从而促进木豆生长发育。其中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40.75%,土壤水解氮含量显著降低19.08%,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21.89%。木豆根际土壤中宿主微生物木豆属(Cajanus)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由26.39%提高到37.23%;显著降低病原菌柄孢壳属(Zopfiella)和孢壳属(Podospora)的相对丰度,柄孢壳属由7.37%降低至0.32%,孢壳属由3.92%降低至0.47%。土壤微生物种群丰度变化共同影响木豆的生长发育,但木豆属丰度的大小是决定混合菌M1H对木豆促进作用的主要因素。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工业碳排放遥感监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052356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093176.X

    申请日:2024-01-2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碳排放遥感监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工业碳排放遥感监测系统,本发明通过将监测年度进行季节时段划分,并在利用红外遥感设备监测各季节时段的工业地区碳排放量时增加气象条件的获取,使得在识别出碳排放量突变时能够结合气象条件进行真实性甄别,大大提高了碳排放量突变数据剔除的准确性,为分析结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与此同时将各季节时段得到的碳排放量数据按照气象类型进行归类,由此分析反演模型对各种异常天气的敏感度,进而能够基于分析敏感度分析结果从各季节时段得到的碳排放量数据中提取有效碳排放量数据,使得碳排放量数据的取用更加灵活,有利于降低分析结果的误判率。

    一种柔性式原位减速根系拉力测定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489815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1810502545.0

    申请日:2018-05-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柔性式原位减速根系拉力测定装置,包括丝杆机固定板、安装于丝杆机固定板上的丝杆拉力机、控制装置以及柔性连接夹头;所述的丝杆机固定板上设置有贯穿的通孔以及安装孔,所述的丝杆拉力机通过安装孔安装在丝杆机固定板上,且所述丝杆拉力机的位移杆穿过通孔伸出到丝杆机固定板的前端。本装置中前端的拉力传感器感受不到拉力后,控制装置相应控制丝杆拉力机停止工作,并记录位移杆的相应位移距离,从而得到根系所能承载的拉力极限数据,该数据从两方面相互佐证,数据结果更加准确,并且整体装置结构合理,原理清楚,使用方便,可有效的测定根系拉力数据。

    一种双模式测量大型蒸发器

    公开(公告)号:CN110898446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1911261267.5

    申请日:2019-12-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模式测量大型蒸发器,包括底框以及设置在底框上方的箱体框;所述的底框上前侧框边与后侧框边的两侧还分别安装有一向上凸起的刀环,并且前侧框边与后侧框边的上方还分别设置有一左一右的两个横向力臂,而相应横向力臂的下端则设置有与刀环对应的刀环槽,该下端面的刀环槽与底框上的刀环位置对应安装。本装置中各力臂设置较为合理,纵向力臂上的重量压力可直接传递至力感应器上,而四角处的重量压力先通过竖向力臂,再通过横向力臂的杠杆作用以及刀环和刀环槽的配合传递至中间力臂,中间力臂与纵向力臂汇合后,传递至力感应器上,使得蒸发箱的重量测量数据更加的准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