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SB的生物阻抗分析仪
    2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496720B

    公开(公告)日:2010-08-25

    申请号:CN200910025775.3

    申请日:2009-03-0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基于USB的生物阻抗分析仪,包括上位机和下位机,上位机与下位机通过USB通信连接,上位机为PC,下位机包括主控制器LPC2148、阻抗分析芯片AD5933、存储器和电源,阻抗分析芯片AD5933通过四电极法模拟前端并使用芯片内DSP计算出人体的特性阻抗,主控制器通LPC2148过I2C接口获得特性阻抗数据,所述数据再经USB通信传送至上位机PC作显示和分析,最终完成对人体阻抗模值和相位的扫频测量。本发明采用四电极法模拟前端,以LPC2148微控制器控制AD公司芯片AD5933进行人体阻抗信息的多频点测量和采集,并通过USB2.0接口送达PC机控制系统,以应用于人体成分分析,是一个小型化、低成本、高性能的数字式医疗仪器。

    一种基于EDGE网络的远程心电智能监护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579235A

    公开(公告)日:2009-11-18

    申请号:CN200910027927.3

    申请日:2009-05-13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EDGE网络的远程心电智能监护系统,包括便携式心电信号采集端、网络传输模块以及服务器监护终端,便携式心电信号采集端通过网络传输模块与服务器监护终端相连,网络传输模块包括EDGE传输模块和GPS模块,服务器监护终端设有网络传输守护进程和心电自动分析和诊断系统。本发明便携式心电信号采集端对心电信号进行采集、显示和本地存储,操作方便;通过EDGE传输模块快速有效的将数据远程发送与接收;紧急情况下进行报警及GPS定位;服务器监护终端的心电自动分析和诊断系统可以自主的分析和诊断病情并及时反馈诊断信息,大大的减轻了医护人员的负担;新采用的基于混沌的非线性动力学参数分析增加了诊断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一种便携式皮肤电信号采集与情绪实时识别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204812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048889.X

    申请日:2023-01-1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便携式皮肤电信号采集与情绪实时识别系统,该方法包括:首先,基于ESP32处理器和AD5941模拟采集前端,内置电池,可实时采集交、直流皮肤电信号,支持WIFI、蓝牙和串口等多种通信方式;上位机界面支持绘制实时波形、存储CSV格式等功能;采集高兴、伤心皮肤电信号,保存为CSV文件;计算出信号时域、频域特征,极度随机树计算特征的权重,根据权重筛选新的特征向量数组,拟合分类器。实时采集被测试者皮肤电信号,依据最新的数据判断被测试者情绪划分。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领域,采集设备小型便携,上位机界面简洁清晰,可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情绪识别。

    表面肌电检测与肢体协调性训练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036553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048756.2

    申请日:2023-01-1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表面肌电检测与肢体协调性训练系统,该系统包括: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极、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模块、主控模块、显示模块和生物反馈模块。将表面电极贴到目标肌群上,设置检测参数,实时采集表面肌电信号。肢体做出预设动作并进行动作识别和指令转化。在FCEUX仿真器中运行超级马里奥游戏,修改游戏控制脚本,以达到通过做出预设肢体动作而产生的相应指令对游戏的玩法进行控制的效果。检测不同肢体动作所产生的肌电信号,以游戏作为生物反馈,可作为康复治疗的一种方式帮助患者有意识地、自主地进行肢体协调性训练,治疗躯体疾病。

    一种基于振幅整合脑电的复杂网络特征的新生儿惊厥自动诊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35595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048734.6

    申请日:2023-01-1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生儿惊厥诊断方法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振幅整合脑电的复杂网络特征的新生儿惊厥诊断自动方法,技术方案具体包括:步骤1,脑电采集和预处理;步骤2,振幅整合脑电转换和预处理;步骤3,振幅整合脑电特征提取,提取线性,非线性,复杂网络三类特征,构成特征向量;步骤4,随机森林分类器训练和生成;步骤5,利用训练好的随机森林分类器模型执行新生儿惊厥自动诊断。本发明通过加入结合振幅整合脑电复杂网络特征构建的11维特征向量,训练和生成的模型,在较低的特征维度下,实现了新生儿惊厥可靠准确的自动诊断。

    一种嵌入式脑电阻抗测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438740A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申请号:CN202011235647.4

    申请日:2020-11-0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脑电阻抗测量方案,包括信号采集系统、控制系统及阻抗值的计算与存储。在下位机采集系统完成脑电数据采集的同时,实时测量电极与皮肤的接触阻抗,可分别支持上位机与下位机中阻抗计算。通过配置ADS1299的参数,系统通过数字滤波器可以分开脑电信号与阻抗测量信号,使其不会相互影响。下位机中的阻抗测量,将阻抗值与脑电数据同时以BDF的格式存储在SD卡中,方便后处理分析。每个时刻阻抗值大小用来评价该时刻电极与皮肤的接触状况,进而判断该时刻采集的脑电数据的质量,这对信号的处理起到关键性作用。该方案阻抗测量精度高,集成度高,占用空间小,适用于下位机独立采集脑电数据的模式和与上位机协同工作的模。

    一种六路合成超大功率高强度聚焦超声射频驱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578915B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810227614.1

    申请日:2018-03-14

    Abstract: 一种六路合成超大功率高强度聚焦超声射频驱动系统,就是为了解决目前超声换能器输出功率较低,无法有效地治疗肿瘤病变组织的问题;本次设计采用的是6路合成的方案,通过驱动6片超声换能器,自聚焦合成超大功率高强度超声波于病变组织处,在病变组织处瞬间产生很高的温度,从而达到有效治疗病变组织的目的;系统控制台控制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值,用来驱动超声换能器;系统控制台控制具有ARM+FPGA双核系统的射频控制单元的工作情况,输出频率超高,可微调,相位可微调的PWM波,用来作为射频驱动单元全桥电路的开关信号;系统集成呼吸门控系统,使得超声激励更具安全性;本次设计采用闭环控制调节风扇的转速,提高系统的工作环境适应能力。

    一种基于STM32F334的大功率高强度聚焦超声驱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743107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1027736.7

    申请日:2019-10-2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STM32F334的大功率高强度聚焦超声驱动系统,由ARM控制单元,UI控制单元、数字电源单元、射频驱动单元、风扇控制单元、呼吸门控单元六个单元构成。所有单元均由同一片STM32F334来控制与协调,相比于经典的MCU加FPGA的控制方案,本系统集成度高、可靠性好,充分利用了STM32F334片内的高精度定时器资源,可以从4.608GHz往下分频,最高分辨率可达217ps,保证了数字电源单元的移相全桥和射频驱动单元的H桥的PWM驱动信号的精度。同时呼吸门控单元也是采用STM32F334片内的高速ADC采集呼吸信号来实现,在治疗过程中射频驱动单元与呼吸门控单元之间的同步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一种支持对战模式的脑功能反馈训练方法与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553222B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210009136.X

    申请日:2012-01-13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一种支持对战模式的脑功能反馈训练系统方法,支持传统的人机交互的反馈训练模式,而且支持双人对战的反馈训练模式。两名受试者通过两台脑电信号采集终端,可以利用各自的脑电波进行对战和协同训练。这种双人对战训练模式又分为本地和网络远程两种子模式:在本地一台PC机上插入两台脑电信号采集终端,即可进入双人对战的本地模式;在网络上的两台PC机上分别插入脑电信号采集终端,通过网络的支持进行信息传输与人机交互,即可克服地理上的限制,进入双人对战的网络远程模式。支持对战模式的新型脑功能反馈训练系统。系统在量化分级的基础上,智能地设置受试者反馈训练的阈值和难度等级。

    疲劳检测装置及方法
    3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642376B

    公开(公告)日:2012-02-08

    申请号:CN200810041377.6

    申请日:2008-08-0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一种疲劳检测方法及装置。所述疲劳检测方法包括:获取连续的多帧脸部红外图像;定位所述脸部红外图像中的眼部位置;基于所述眼部位置的红外图像,获得眼部运动特征数据;根据所述眼部运动特征数据分析人体的疲劳程度。所述疲劳检测方法及装置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疲劳检测结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