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递推修正混合线性状态估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53538B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110532099.X

    申请日:2021-05-14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递推修正混合线性状态估计方法,包括:获得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网络参数以及量测数据;根据SCADA量测数据计算相对于参考节点的SCADA复数伪量测,估计粗略系统状态;根据PMU量测数据,对粗略系统状态进行递推修正,获取精确系统状态;根据获取的精确系统状态,进行权重递推校正;利用修正区域调整算法进行修正区域调整;建立基于流计算的多线程处理框架,将粗略系统状态和精确系统状态的估计过程拆分为若干个并行执行的进程,获取最终的精确系统状态输出。本发明提高了状态估计的估计精度和计算效率,提高了状态量更新的频率和状态估计的实时性,并且可以并行执行,保证了算法的可行性,使得估计性能更加稳定。

    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综合能源系统鲁棒日内滚动调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81866B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210423144.2

    申请日:2022-04-21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综合能源系统鲁棒日内滚动调度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当前调度时段开始前,预测出未来预设时段的可再生能源出力的概率分布信息;根据可再生能源出力概率分布信息,构建基于预测区间的可再生能源出力模糊集和基于数据驱动的综合能源系统鲁棒日内滚动调度模型;采用线性决策规则和强对偶理论对综合能源系统鲁棒日内滚动调度模型进行转化,获得转化后的模型;求解转化后的模型,获得未来预设时段内综合能源系统的调度决策;根据当前调度时段的调度决策,对综合能源系统进行调度;将调度时间窗向后移动一个调度时段,并重复上述步骤,继续对综合能源系统进行调度。提高了调度结果的可靠性。

    基于地基云图引导深度分解的光伏功率概率预测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777066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756434.3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基云图引导深度分解的光伏功率概率预测方法及装置,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云图引导分解阶段:首先对原始地基云图流分别实施通道注意力和空间注意力,得到云图特征编码,其次应用云图导向深度分解方法,分解得到光伏功率趋势分量和周期分量;基于密度的预测场景辨识阶段:通过半监督聚类方法对隐特征进行聚类,得到光伏功率场景辨识信息;灵活场景求解阶段:采用滚动采样‑预测结构,通过分位数回归‑混合高斯模型得到高分辨率的光伏功率概率预测结果。本发明可应用于部署全天空成像仪的光伏电站,获得高精度超短期光伏功率概率预测结果,满足电网监控与经济安全调控的需求。

    一种计及灵活爬坡的气-电耦合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93518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0826046.3

    申请日:2022-07-13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计及灵活爬坡的气‑电耦合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方法,考虑了高比例新能源渗透下为了平抑净负荷波动,调度侧具备的充裕的灵活爬坡能力。以含碳捕集电厂的气‑电耦合综合能源系统为对象,首先,计及了电力系统、天然气系统和碳捕集电厂的运行约束,构建了计及碳排放成本的低碳经济模型。考虑了发电机组与碳捕集电厂提供运行灵活性爬坡服务,建立了计及灵活爬坡产品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模型。本发明不仅能通过碳捕集装置形成碳循环,提高系统的碳减排能力,还能有效利用碳捕集电厂和火电厂的运行灵活性,在消纳新能源的同时缓解天然气提供灵活爬坡需求的压力,实现高比例新能源渗透下综合能源系统高效经济稳定运行。

    信息物理系统物理域和网络域一体化耦合建模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034060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210635058.8

    申请日:2022-06-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物理系统物理域和网络域一体化耦合建模方法及装置,本方法根据耦合逻辑将电网信息物理系统划分为网络域和物理域两个部分,具体包括:步骤1:将电力系统分为物理域和网络域,首先建立物理域模型,包括物理实体层建模和物理域系统建模;步骤2:建立网络域模型,包括网络域元件建模和网络域系统建模,其中网络域系统建模涵盖通信网络建模和保护测控网络建模;步骤3:建立信息系统层网络模型,联合步骤1的物理域模型和步骤2的网络域模型,建立一体化耦合模型。基于本文提出的信息物理系统物理域和网络域一体化耦合建模方法,能够精细描述复杂的信息物理系统,例如电力系统,对分析信息物理系统的稳定运行意义重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