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345278B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310337073.5
申请日:2013-08-05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R3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钒液流电池SOC检测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测量所述全钒液流电池的正极电解液的正极电位和负极电解液的负极电位;采集所述正极电位和负极电位,经过滤波放大后分别转换为正极电位数字信号和负极电位数字信号;对所述正极电位数字信号和负极电位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分别生成正极SOC值和负极SOC值;对所述的正极SOC值和负极SOC值进行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全钒液流电池SOC检测方法及系统,设计合理,操作方便,检测精确,误差较小,可以为长期运行的钒电堆电解液的维护管理工作提供指导作用,保证了电推的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8063005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254598.0
申请日:2024-03-06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IPC: C02F3/34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补水方法。该方法包括:1)确定能够实现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冷却塔内填料中生活的微生物种群出现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成为优势菌种的补充水氨氮浓度、补充水氮磷比、浓缩倍率以及进入冷却塔的循环冷却水温度;2)调整城市中水的氨氮浓度达到步骤1)确定得到的补充水氨氮浓、氮磷比达到步骤1)确定得到的补充水氮磷比,得到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水补充水;3)根据步骤1)确定的浓缩倍率确定补水量;4)将步骤2)得到的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水补充水作为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按照步骤3)确定的补水量进行循环冷却水系统补水,同时控制循环冷却水系统内循环冷却水的温度为步骤1)确定得到的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433941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210945798.1
申请日:2022-08-08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SCAL型间冷系统腐蚀用缓蚀剂和方法及室内模拟系统和方法。控制SCAL型间冷系统腐蚀用缓蚀剂包括33‑35wt%的有机酸和65‑67wt%的联胺;以有机酸总质量为100%计,有机酸包括:12‑14%的葡萄糖酸钠、9‑11%的氨基磺酸、31‑33%的聚丙烯酸和42‑48%的水。控制SCAL型间冷系统腐蚀的方法包括:在SCAL型间冷系统中碳钢材质管道中设置牺牲阳极,并向循环水中添加控制SCAL型间冷系统腐蚀用缓蚀剂调节循环水的导电性能使循环水的电阻率不超过10000Ω·cm。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同时抑制纯铝制散热器、不锈钢材质凝汽器、碳钢材质循环水管道的腐蚀。
-
公开(公告)号:CN115433941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0945798.1
申请日:2022-08-08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SCAL型间冷系统腐蚀用缓蚀剂和方法及室内模拟系统和方法。控制SCAL型间冷系统腐蚀用缓蚀剂包括33‑35wt%的有机酸和65‑67wt%的联胺;以有机酸总质量为100%计,有机酸包括:12‑14%的葡萄糖酸钠、9‑11%的氨基磺酸、31‑33%的聚丙烯酸和42‑48%的水。控制SCAL型间冷系统腐蚀的方法包括:在SCAL型间冷系统中碳钢材质管道中设置牺牲阳极,并向循环水中添加控制SCAL型间冷系统腐蚀用缓蚀剂调节循环水的导电性能使循环水的电阻率不超过10000Ω·cm。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同时抑制纯铝制散热器、不锈钢材质凝汽器、碳钢材质循环水管道的腐蚀。
-
公开(公告)号:CN105628562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610004069.0
申请日:2016-01-04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1N1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箱防腐材料溶出特性检测试验方法。方法包括:试样预处理:取防腐涂层试样,称重量取尺寸;初期溶出:将试样浸泡在试验用水中,初始的15个浸泡日内以1至3天的浸泡时间间隔取样,然后以3至5天的间隔取样3至5次,以后以10至15天的间隔取样,每次检测溶出的总有机碳浓度;深度溶出:取出试片,重新浸泡在试验用水中,初始的15个浸泡日内间隔1至3天取浸泡液检测,然后以3至5天的间隔取样3至5次,每次检测溶出的总有机碳的浓度Cs,最后一次取浸泡液时同时检测其他离子浓度;数据处理:对溶出物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分别计算初期溶出阶段和深度溶出阶段的试片的总有机碳溶出速率,得出水箱防腐材料溶出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375037A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510707500.3
申请日:2015-10-27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态参比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固态电极适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氧化还原电位测量,所述固态参比电极包含:银片、硫酸银膜层、离子交换膜、导线和电极外壳;所述硫酸银膜层包覆于所述银片,与所述银片构成参比电极体;所述参比电极体放置于所述电极外壳内部;其中所述参比电极体一端与所述导线连接,用于导出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氧化还原电位测量数据,所述参比电极体另一端与所述离子交换膜相接,用于测量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氧化还原电位。以此,使得固态参比电极方便于安装在工程液流电堆管路系统内,且电极电位长时间稳定,实现了ORP电位的原位在线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03629657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310473215.0
申请日:2013-10-11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F22B37/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监测发电机组高温氧化皮情况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对发电机组启动时及运行过程中汽水系统中省煤器入口、汽水分离器出口、过热器出口、和再热器出口的溶解氢含量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并监测机组参数、水工况参数;采集监测数据,分析建立机组参数、水工况参数与溶解氢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实时对机组发生的腐蚀及氧化情况进行跟踪监测。本发明可对运行机组蒸汽系统中的溶解氢含量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建立起机组各项操作所带来的溶解氢的变化关系,实时对机组发生的腐蚀及氧化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并进一步根据腐蚀氧化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对机组启停过程中的操作、机组运行工况进行优化调整,最大限度降低机组的腐蚀与氧化。
-
公开(公告)号:CN103439631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310349437.1
申请日:2013-08-12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接地网腐蚀状态检测方法及系统,该接地网腐蚀状态检测方法包括:采用三电极体系传感器对被测接地网施加阶跃电流,采集被测接地网的阶跃响应信号;对阶跃响应信号进行小波信号提取生成检测信号;对检测信号进行重构生成滤波响应信号;根据重构后的滤波响应信号判断采集到的阶跃响应信号是否有效;确定阶跃响应信号有效,根据检测信号和Kohonen神经网络模型生成被测接地网的神经网络权值;根据被测接地网的神经网络权值和预存储的标准神经网络权值生成接地网腐蚀状态检测结果。本发明对得到的现场检测电化学信号,无须拟合,直接得到判断结果,对于没有检验知识的检测者同样适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315403B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0710099692.X
申请日:2007-05-29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地网腐蚀检测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采用小孔限流传感器测量被测接地网金属的腐蚀电位,采用小孔限流传感器对被测接地网金属施加恒电流阶跃信号,并采集其恒电流阶跃响应信号,小孔限流传感器的极化电流通过小孔流向被测接地网金属;对采集的所述接地网土壤腐蚀电化学检测数据进行小波滤波处理;对小波滤波处理后的接地网土壤腐蚀电化学检测数据进行腐蚀电化学参数解析处理,生成接地网腐蚀检测结果。用以通过电化学检测方法精确而方便的对接地网腐蚀状况进行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1661013A
公开(公告)日:2010-03-03
申请号:CN200810118898.7
申请日:2008-08-27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27/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化学测量装置,包括:电解槽、盖体、转盘、辅助电极、参比电极以及至少三个同材料电极;转盘设置在盖体上;辅助电极及参比电极连接于盖体上;同材料电极均匀分布并通过电极支柱连接在转盘上;所述转盘的外缘上均匀设置有对应于同材料电极的第一导电接触体,与对应同材料电极的引线连接;盖体的容置孔内壁上均匀设置有三个第二导电接触体,能够与三个第一导电接触体分别一一接触;盖体上设置有一个切换开关,其一侧的输入端分别连接两个第二导电接触体,其另一侧的输入端分别连接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其输出端分别为辅助电极测量端和参比电极测量端;未与切换开关连接的第二导电接触体为工作电极测量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