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73066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238375.5
申请日:2024-03-03
Applicant: 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斌 , 樊彬 , 陈志伟 , 齐桂芬 , 邸晓丹 , 王海磊 , 赵翠 , 巩跟盼 , 许妍妍 , 平腾志 , 张圆圆 , 石文静 , 王洋 , 张钺 , 刘艳娜 , 田丰 , 张丽丽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换流变压器的可拆卸运输出线结构,包括屏蔽管,所述屏蔽管的一端设置有均压套,屏蔽管插接在均压套中,所述屏蔽管另一端能够与网侧引线均压管连接,所述屏蔽管与均压套可拆卸。所述均压套内壁固定设置有一号法兰,所述屏蔽管环形设置有二号法兰,所述一号法兰与二号法兰之间连接固定。所述一号法兰与二号法兰之间贯穿设置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一种用于换流变压器的可拆卸运输出线结构,通过调节螺母调整屏蔽管进入均压套距离,用以确保达到最佳电气性能。在变压器运输时将屏蔽管拆卸,可以大大减小变压器运输尺寸。
-
公开(公告)号:CN114447784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111594349.9
申请日:2021-12-24
Applicant: 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开关控制柜。该新型开关控制柜,包括柜体以及连接在柜体侧部的侧门,侧门的一端和柜体铰接,另一端和柜体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柜体的后端连接有模块化数字接口以及智能控制单元,模块化数字接口和智能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柜体的另一侧内壁上连接有电器件排版连接机构;该新型开关控制柜,采用模块化数字接口,可以将变压器其它组件的传感器信号接入,并设计了一个智能控制单元,不仅可以实现开关本身的驱动和控制,而且还可以全天候实时监测变压器的各种状态,提前预知变压器出现的各种问题,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并设置了电器件排版连接机构,可以便捷的对柜体内其余电器件的排版设计以及调整过程,调节过程较为便捷。
-
公开(公告)号:CN103680896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707558.9
申请日:2013-12-20
Applicant: 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容量旋转变压器结构,属于大容量旋转变压器设备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电机的定子和转子上分别设有三相绕组,大容量旋转变压器内还设有电机驱动系统(2)和收集器系统(1),三相转子绕组(3)和定子母线分别与收集器系统连接,所述电机驱动系统驱动转子和定子,大容量旋转变压器以主驱动轴(5)为轴中心对称布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电机驱动系统能够调节转子相对于定子的位置,控制通过旋转变压器功率的方向和角度,收集器系统传导三相转子绕组以及定子母线之间的电流,结构简单,旋转变压器容量大。
-
公开(公告)号:CN103662386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707574.8
申请日:2013-12-20
Applicant: 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流变压器运输梁结构,属于变压器运输设备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包含运输板(1)、运输挡板(2)、固定装置(3)、变压器油箱(4)和运输孔(5),变压器油箱(4)两个对应的侧壁上分别对称固定运输板(1),运输板厚度为30-80mm,运输板上设有若干个运输孔(5),运输挡板(2)与运输板连接,运输挡板和固定装置(3)表面上均设有锯齿纹,运输挡板和固定装置通过锯齿纹咬合,运输挡板的厚度为40-90mm。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充分利用了变压器油箱侧壁的空间,既可以作为运输时的运输梁,又可以作为BOX-IN结构件的支撑,节省了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20015488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024102.5
申请日:2025-01-07
Applicant: 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许妍妍 , 平腾志 , 王海磊 , 巩跟盼 , 张丽丽 , 李斌 , 张圆圆 , 石文静 , 王洋 , 赵翠 , 樊彬 , 张嘉政 , 田丰 , 邸晓丹 , 齐桂芬 , 赵文祥 , 王清璞 , 陈志伟 , 吴增泊 , 刘艳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新型屏蔽板及其制作方法。该新型屏蔽板,包括绝缘纸板、双面上胶纸,其中,所述绝缘纸板包括第一绝缘纸板以及第二绝缘纸板,所述双面上胶纸包括第一双面上胶纸以及第二双面上胶纸,所述第一绝缘纸板上依次铺设第一双面上胶纸、铜带组、半导电纸、第二双面上胶纸以及第二绝缘纸板;该新型屏蔽板,铜带、半导电纸和绝缘纸板的组合使屏蔽板在电场和磁场的屏蔽能力上得到了优化,这种多层复合材料的设计使得屏蔽板的整体性能得到了有效提升,能够更好地抵抗电磁干扰,双面上胶纸的使用能够保证铜带、半导电纸等材料的稳定粘接,避免干燥过程中的鼓包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889894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319352.3
申请日:2024-09-22
Applicant: 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F27/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高压高适应性双屏蔽升高座屏蔽结构。该特高压高适应性双屏蔽升高座屏蔽结构,包括第一屏蔽环与第二屏蔽环,所述第一屏蔽环与第二屏蔽环均为非闭合环,所述第一屏蔽环设置于第二屏蔽环的外侧,所述第一屏蔽环通过第一安装件连接于过渡法兰的表面,所述第二屏蔽环通过第二安装件连接于过渡法兰的表面,所述第一屏蔽环连接有第一接地装置;该特高压高适应性双屏蔽升高座屏蔽结构,在不同电压等级升高座采用“高适应”、“双环”屏蔽环结构,通过不同口径的过渡法兰安装两个非闭合的屏蔽环,改善电场分布、改变电极形状、阻止尖角放电,满足不同电压等级引出线,在标准化、模块化油箱中使用,具有高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584191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010511738.X
申请日:2020-06-08
Applicant: 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流变压器阀侧升高座减震吸能支撑装置,属于输变电设备制造维护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支撑臂(2)固定在换流变压器本体(1)上,减震横梁(3)固定在支撑臂(2)上,两根支撑方钢(6)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减震横梁(3)的两端,两根支撑方钢(6)的另一端均固定在阀侧升高座(10)上,两根支撑方钢在阀侧升高座上的固定位置靠近阀侧套管(11),两根支撑方钢(6)和减震横梁(3)之间构成三角形结构;两根支撑方钢之间设有吸能梁(7)。本发明能有效解决换流变压器在厂内转运、试验或现场就位过程中阀侧系统整体强度问题,使阀侧升高座刚度与阀侧套管刚度相匹配,防止阀侧套管在地震工况时发生根部断裂。
-
公开(公告)号:CN110534308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1910957647.6
申请日:2019-10-10
Applicant: 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流变压器开关取油及在线智能自动补油装置及方法,属于换流变压器维护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换流变本体(1)通过补油联管(2)连至开关储油柜(3),补油联管(2)上设置补油电动阀门(4)和逆流阀(5);在换流变开关(17)油室上设置取油样联管(13),取油样联管(13)末端加装取油样球阀(14)。本发明解决了换流变压器开关油室直接取油检测问题,可自动从本体油路对开关储油柜进行补油,无需换流变压器停运即可自动进行,结构简单,自动补油,经济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611463B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110834473.1
申请日:2021-07-23
Applicant: 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套管引线固定装置及方法,属于电力装置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套管上部拉杆(1)通过拉杆外部加固衬套(2)与下部拉杆(3)连接到一起;下部拉杆加固插销(4)将拉杆外部加固衬套和下部拉杆紧固连接到一起形成拉杆组合;下部拉杆依次穿过拉杆衬套安装垫片(5)和接线紫铜座(6)用紫铜座底部螺母安装底片(8)和紫铜座底部加装的螺母(9)将拉杆组合和接线紫铜座紧固成一个整体,引线(15)通过连接螺孔(7)与接线紫铜座连接,形成整体底座,形成引线电流通道。本发明引线与整体底座安装后不再拆卸,消除钢‑铜螺纹连接薄弱点,规避拉杆和紫铜座的装拆质量风险,大幅提升了电网安全水平,促进电网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3611483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834475.0
申请日:2021-07-23
Applicant: 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独立开关换流变压器及使用方法,属于换流变压器设备制造领域。技术方案:开关独立油箱(1)与换流变压器油箱(2)通过紧固件(10)与密封垫圈(11)及升高座(9)固定连接,隔板装置(8)通过绝缘紧固件(6)固连于换流变压器油箱(2)箱壁,开关独立油箱(1)安装有压力释放器(16)和气体继电器(17),开关(18)安装于开关独立油箱(1)。本发明通过各部件的配合,能够完全避免有载分接开关故障对换流变压器器身的影响,保护器身、引线绝缘件的洁净和安全,提高换流变压器运行的可靠性,缩短了故障排除时间,减小了故障排除难度,减小了故障发生时的经济损失,提高了故障排除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