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定子绕组内部蒸发冷却循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847899B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1010198303.0

    申请日:2010-06-04

    Abstract: 一种电机定子绕组内部蒸发冷却循环系统,由定子绕组线圈的内冷通道出口、集液环(20)、空气冷凝器(10)、循环磁力泵(40)、汇液环、线圈内冷通道进液口顺序相联构成蒸发冷却循环回路,蒸发冷却循环系统中注入冷却液体。空气冷凝器由高压冷凝单元(107)、稳压冷凝单元(108)和冷却冷凝单元(109)三个独立且又相互联通的冷凝单元构成,使压力均匀并控制冷却液体在线圈内吸热汽化点的位置。通过调节进风流量控制冷却液体的温度,保障本冷却循环系统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

    发热装置喷淋式蒸发冷却循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573385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010593104.X

    申请日:2010-12-08

    Abstract: 一种发热装置喷淋式蒸发冷却循环系统,其发热装置柜体(120)中有多个元件密封箱体(110)。控制阀(20)设置于储液箱(10)与循环泵(30)之间。过滤器(40)置于液体分配器(50)的前端;液体分配器(50)置于发热装置柜体(120)内的任意位置。多个喷嘴(60)安装在液体分配器(50)上,集气管(70)的一端与元件密封箱体(110)连接。经喷嘴(60)雾化后的蒸发冷却介质与发热单元(80)进行热交换后,其液体部分通过回液管(100)流回储液箱(10),汽化后的蒸发冷却介质通过集气管(70)上升到冷凝器(90),经过冷凝器(90)冷凝变为液体,经回液管(100)流回到储液箱(10)。

    卧式全蒸发冷却电机
    2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364758B

    公开(公告)日:2010-12-29

    申请号:CN200810114870.6

    申请日:2008-06-13

    Abstract: 一种卧式全蒸发冷却电机,该电机定子腔体与转子腔体相连通,并共用一个冷凝器(90)。定子(10)浸泡在注有蒸发冷却介质的腔体中,该腔体由套筒(40)、机壳(70)和定子两端的端环(30)所围成。电机的定子绕组(101)和铁心(102)将热量传递给冷却介质,冷却介质吸热而汽化,气态介质上升,并进入冷凝器(90),经冷凝后的液态介质滴回到定子腔体。电机的转子(20)采用局部浸泡的蒸发冷却方式或轴向管道的蒸发冷却方式,蒸发冷却介质由定子腔体通过液位开关(60)流入转子腔体,液态介质吸收转子(20)的热量蒸发,气态的介质经转子腔体两端的通道上升,并进入到冷凝器(90)。在转轴处转子腔体采用旋转密封结构(50)实现与机壳外的密封。本发明电机的冷却效果好,结构紧凑,冷却系统简单。

    一种超级计算机冷却系统
    2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794165A

    公开(公告)日:2010-08-04

    申请号:CN201010117532.5

    申请日:2010-03-03

    Abstract: 一种超级计算机的冷却系统,由风冷系统和制冷循环系统组成;风冷系统为安装于计算机机柜后面板的风机;制冷循环系统包括置于机柜底部的蒸发器(21)、置于机柜外部的膨胀阀(24)、压缩机(22)和冷凝器(23);压缩机(22)和冷凝器(23)封装成一个整体;蒸发器(21)、压缩机(22)、冷凝器(23)、膨胀阀(24)和蒸发器(21)通过铜管顺序依次连接构成一个封闭的制冷循环回路,回路中各连接管路外包裹保温层。

    卧式全蒸发冷却电机
    2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364758A

    公开(公告)日:2009-02-11

    申请号:CN200810114870.6

    申请日:2008-06-13

    Abstract: 一种卧式全蒸发冷却电机,该电机定子腔体与转子腔体相连通,并共用一个冷凝器(90)。定子(10)浸泡在注有蒸发冷却介质的腔体中,该腔体由套筒(40)、机壳(70)和定子两端的端环(30)所围成。电机的定子绕组(101)和铁心(102)将热量传递给冷却介质,冷却介质吸热而汽化,气态介质上升,并进入冷凝器(90),经冷凝后的液态介质滴回到定子腔体。电机的转子(20)采用局部浸泡的蒸发冷却方式或轴向管道的蒸发冷却方式,蒸发冷却介质由定子腔体通过液位开关(60)流入转子腔体,液态介质吸收转子(20)的热量蒸发,气态的介质经转子腔体两端的通道上升,并进入到冷凝器(90)。在转轴处转子腔体采用旋转密封结构(50)实现与机壳外的密封。本发明电机的冷却效果好,结构紧凑,冷却系统简单。

    电机定子槽内绕组冷却结构及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276279B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210939399.4

    申请日:2022-08-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机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定子槽内绕组冷却结构及冷却系统,旨在解决电机运行过程中散热性能差,无法有效降低线圈绕组温度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电机定子槽内绕组冷却结构包括定子铁芯、绝缘组件、绕组组件和绝缘套筒;定子铁芯的内壁设置有凹槽;绝缘套筒插装于定子铁芯,形成沿定子铁芯的轴线方向延伸的通孔;绕组组件包括线圈绕组,线圈绕组放置于通孔中;绝缘组件包括绝缘件,绝缘件设置为螺旋结构,且绝缘件包裹于线圈绕组的外表面,以使线圈绕组与通孔的内壁之间形成沿定子铁芯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流动通道;冷却介质配置为沿流动通道流动。本发明提供的电机定子槽内绕组冷却结构能够有效降低线圈绕组温度。

    绝缘密封连接组件及包括该绝缘密封连接组件的带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742616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510125949.2

    申请日:2025-01-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管道绝缘密封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绝缘密封连接组件及包括该绝缘密封连接组件的带电装置,旨在解决现有密封连接接头无法适用于有限空间的快速拆装、安装过程中存在零件掉落风险的问题。本发明的绝缘密封连接组件包括绝缘软管、金属内管、金属外管及卡接构件,金属内管与带电装置连接,金属内管的外壁与绝缘软管的内壁相适配,金属内管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部,金属外管的内壁与绝缘软管的外壁相适配,金属外管上设置有第二固定部,卡接构件能够将第二固定部卡紧在第一固定部上,以将绝缘软管夹紧在金属内管和金属外管之间。本发明能够通过卡接构件将绝缘软管卡紧在金属内管和金属外管之间,结构更简单、拆装更方便、装配效率更高。

    基于液态金属灌封的电机定子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567124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210172783.6

    申请日:2022-02-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机散热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电机定子铁心与机壳之间因存在导热系数较低的空气隙而导致电机机壳散热效率低的问题,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灌封的电机定子结构,包括电机机壳、定子铁心、第一密封端环、第二密封端环和液态金属,电机机壳的内壁设置有多个定位销,定子铁心的外壁设置有与多个定位销间隙卡合的多个定位凹槽;第一密封端环、第二密封端环分别设置于定子铁心的顶部和底部,且其外壁均与电机机壳的内壁抵紧;第一密封端环的底部、第二密封端环的顶部、电机机壳的内壁与定子铁心的外壁构成密闭腔室;液态金属填充于密闭腔室;本发明可有效改善电机机壳的热传导性能,增强其散热效率,同时保证电机正常的安全稳定运行。

    一种轴承油箱密封结构及水轮发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17685154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410030244.8

    申请日:2024-0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轮发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承油箱密封结构及水轮发电机,旨在解决现有密封结构密封效果差、耐用性差、制造和使用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轴承油箱密封结构包括电机主轴、旋压器和机壳;旋压器套装于电机主轴并与电机主轴连接,旋压器与机壳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缝隙;旋压器上设置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电机主轴带动旋压器绕自身轴线转动,进而带动气体沿气流通道流动,气体从出气口向下流出并流向机壳的内壁。通过设置环形缝隙避免摩擦造成的磨损,提升了密封结构的耐用性;通过气流将环形缝隙进行封闭,防止内部的油雾向上流动,同时兼具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的优点,显著降低了制造和使用成本。

    小型定子扁线绕组的装配设备及装配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6667620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535573.3

    申请日:2023-05-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机绕组装配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小型电机定子扁线绕组的装配设备及装配工艺,旨在解决定子扁线绕组装配工艺复杂的问题。本发明包括:绕组外推装置(1)、绕组模具(2)、定子扁线绕组(3);所述绕组外推装置(1)将所述定子扁线绕组(3)由所述绕组模具(2)的第一凹槽内侧(21)装配至定子铁心(4)的第二凹槽内侧(41)。本发明通过上述内容减少了装配工艺的流程,使所述定子扁线绕组在装配时易于操作,提高装配的效率,降低了定子扁线绕组(3)在装配过程中的成本,降低材料花费,同时也能够避免所述定子扁线绕组(3)绝缘的损坏,有效提高了定子扁线绕组(3)装配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