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509120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323764.5
申请日:2022-10-2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WOA‑BP的并网逆变器智能PI调节算法,其技术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带LCL滤波器的并网逆变器模型,选择基于并网逆变器模型的BP神经网络逆系统的参数;采用WOA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结构;建立基于WOA‑BP神经网络的PI控制器,并对逆变器系统的输出电压进行控制。本发明设计合理,其对BP神经网络的加权系数初值进行优化,避免了初始权值陷入局部最优,并通过BP神经网络对系统性能的学习来实现具有最佳组合的PI控制功能,具有控制精度高、稳定性高、响应速度快、并发性强、计算量小并可自主控制输出功率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420309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064576.5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感器、用于传感器的抗电磁干扰接口电路及工作方法,抗电磁干扰接口电路包括:用于采集传感器电容Csen的电荷变化信号并发送至运算放大电路的信号采集电路;运算放大器OA1、运算放大器OA2和运算放大器OA3,运算放大器OA1、运算放大器OA2的正、反输入分别通过一个具备辅助偏置差分管结构的输入电路结构与信号采集电路的输出连接,接收采集传感器电容Csen的电荷变化信号;运算放大器OA1、运算放大器OA2输出分别连接运算放大器OA3的正、反输入。辅助偏置差分管通过控制输入差分管的体电位来辅助OA1和OA2的直流偏置,提高了电路直流工作点的稳定性,降低了电磁干扰对电路造成的偏置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5378220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0987042.3
申请日:2022-08-1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与摩擦复合式能量收集器,包括:至少一个能量收集机构;能量收集机构包括壳体、至少一个发电机构;壳体包括壳体外部和壳体内部,壳体外部与壳体内部之间形成容纳腔,至少一个发电机构设于容纳腔内;发电机构包括弧形质量块和至少一个发电组件,发电组件包括线圈、折叠弹簧和磁铁,线圈设置于壳体内部的外侧壁,折叠弹簧的一端连接于壳体外部的内侧壁,折叠弹簧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摩擦材料和至少一个第二摩擦材料,磁铁对着线圈,折叠弹簧的另一端和磁铁均能够跟随弧形质量块运动,第一摩擦材料和第二摩擦材料接触与分离实现摩擦发电,且磁铁的磁感线切割线圈实现电磁发电。本发明实现复合式、多方向多频率宽频带的能量收集。
-
公开(公告)号:CN115313511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975360.8
申请日:2022-08-1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张伟 , 马汝括 , 李蕊 , 吴童生 , 成静 , 赵健勃 , 杨军 , 韩照洋 , 杜涛 , 杨爱国 , 张祖胜 , 张强 , 赵隆乾 , 路长宝 , 王朝龙 , 冯超 , 刘伟 , 刘苑红 , 闫涛 , 惠慧 , 刘姝嫔 , 李鹏丽 , 赵阳 , 王昕萌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量化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及装置,包括:将配电网仿真系统中的电气参量代入预先构建的日前的优化调度模型并求解,得到配电网仿真系统中储能单元的剩余容量;将所述配电网仿真系统中储能单元的剩余容量代入预先构建的孤岛划分模型并求解,得到归入孤岛供电范围的负荷节点;基于所述归入孤岛供电范围的负荷节点对配电网仿真系统进行孤岛规划;记录配电网仿真系统中设备的停电次数和累计停电时间,并基于配电网仿真系统中设备的停电次数和累计停电时间分析配电网的可靠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对风光储投资者进行利润评估以及对未来电网进行规划都具有参考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5271541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1085111.8
申请日:2022-09-0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字化项目效益评估的方法和系统,依据数字化建设背景及现状制定评估方案;依据评估方案进行数据采集填报;对数据采集填报的内容进行数据审核校验;利用审核校验后的数据计算评估结果,编制评估报告。本发明在数字化项目竣工验收通过并运行一段时间后,对项目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进行系统的、客观的分析和总结,实现从项目及系统两个维度综合评定数字化工作成效。
-
公开(公告)号:CN111504489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010224730.5
申请日:2020-03-2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农业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K7/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电缆接头的液态金属温度传感器,包括:热缩管、若干液态金属腔室及引线;其中,所述热缩管包覆于待测电缆接头导体部分的外表面;所述液态金属腔室位于所述热缩管内、外层的环形通道中,其内封装有液态金属以形成的液态金属测温元件;所述引线连接在所述液态金属腔室的两端,用于将所述液态金属测温元件连接至外部电路以测量所述液态金属测温元件的电阻。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电缆接头的液态金属温度传感器,利用热缩管的热收缩特性及液态金属随温度变化的电阻特性对电缆接头处的温度进行监测,结构简单,易于实施,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灵敏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585675B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2010360370.1
申请日:2020-04-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4B17/3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力通信信道模拟装置及其工作方法,所述装置包括FPGA处理器、信号的收发接口模块、缓存模块和数模转换模块;所述FPGA处理器负责接收上位机控制信号,确定仿真的要求,生成相应随机数和延时控制信号、及频偏信号,并控制整个系统的工作流程;所述信号的收发模块由于接收原始信号和发送加入信道变化后的信号;所述移位寄存器用于存储产生的随机数,并每进行一位的异或操作,就读入一位,使得随机数的使用不重复;所述数模转换模块将频偏信号转换成频偏电压,并加载在压电晶体晶振上;其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中E1信道的仿真,模拟各种信道的干扰,导致传输信号产生各种问题,如误码、延时、频偏等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386746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1432207.2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虑负荷转供的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方法和系统,包括:基于获取的待评估配电网基本结构和数据,得到各主变的联络单元;对所述各联络单元逐一进行N‑1校验,得到理想条件下各主变的联络单元的最大平均负载率;计算N‑1校验下各主变在各路径上的网损,得到考虑网损时各主变的联络单元的最大平均负载率;根据所述理想条件下和考虑网损时各主变的联络单元的最大平均负载率,分别计算理想条件下和考虑网损时的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本发明填补了当前对具有负荷转供功能的配电网供电能力解析性计算的空缺,通过计算N‑1校验下各主变在各路径上的网损,得到考虑网损时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解决了现有技术未计及网损对供电能力计算精确性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8963998B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1810570355.2
申请日:2018-06-0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H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旋转式液态金属限流器,包括:限流器本体,其中,限流器本体中的外电极套设在内电极外侧,并在外电极与内电极之间形成密闭的用以承载液态金属的环形腔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内电和外电极,在内外电极间的缝隙内放置液态金属,并通过绝缘密封将内外电极间的缝隙设置为密闭的腔体,在绝缘密封上设置永磁体对,同时在腔体内部设置环形挡板,将腔体分为两部分,以放置液态金属。通过外加磁场,使液态金属在所形成流道内旋转,不仅散热能力得到了提高,液态金属在旋转时还会带走绝缘挡板通流孔处由起弧所产生的杂质,并且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绝缘挡板内侧液态金属通过绝缘挡板通流孔进入绝缘挡板外侧,实现了双重限流。
-
公开(公告)号:CN107453347B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1610377739.3
申请日:2016-05-3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区域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价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步骤1:建立配电网主设备供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步骤2:建立同层设备总体供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步骤3:建立配电系统供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旨在基于较少的拓扑信息,建立从单体设备到配电系统的供电能力评价体系,针对单体设备、同层设备及配电系统三个层级分别提出供电能力评价模型,每个层级中包括三个评价指标,即最大可供电能力、供电能力储备、供电能力裕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