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597425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510030502.3
申请日:2015-01-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GIS电子式互感器带电考核平台,包括GIS管道连接的样品安装工位、大电流发生器和升压装置;电子式互感器样机设置在样品安装工位内,GIS管道设有断路器、隔离开关、VFTO测量传感器、标准电流互感器、标准电压互感器、振动传感器、温度测量传感器和湿度测量传感器;GIS管道的与样品安装工位连接的工位连接端的底部均设有滑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带电考核平台用于模拟实际工程中电子式互感器在正常工况和故障工况下开展长期可靠性分析、使用寿命预计、连续运行数据分析以及电磁兼容方面工作;保证了电子式互感器在实际工程中运行的可靠性,推进了电子式互感器在智能电网中的广泛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330684A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410602143.X
申请日:2014-10-31
IPC: G01R31/02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多参量电力变压器铁芯内部局部短路故障监测方法,包括步骤1:计算振动信号的特征矢量距离dNQ;步骤2:比较特征矢量距离dNQ和阈值KDQ;若dNQ>KDQ且特征矢量距离dNQ在故障特征矢量距离区间内,则执行步骤3;步骤3:分析变压器油中的气体组分,若特征指标值ΥN与变压器铁芯内部局部短路故障时的气体特征指标值ΥF相同,则变压器发生短路故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参量电力变压器铁芯内部局部短路故障监测方法,通过监测变压器铁心振动信号与绝缘油中的气体组分,实现变压器铁心内部局部短路故障的多参量监测,更准确地判断铁心内部局部短路故障,消除单一振动法监测的局限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682977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115952.9
申请日:2012-04-1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高压1000kV降压220kV变压器,其特征在于,采用单相单体结构,所述变压器铁心采用单相四柱两心柱结构,所述变压器两个心柱及一个旁柱套线圈,所述变压器每个心柱1/2容量,由铁心向外依次为低压、中压和高压线圈,两柱的高压、中压、低压线圈全部并联,所述变压器铁心一个旁柱由铁心向外依次为激磁和调压线圈,调压线圈通过低压线圈励磁调压,连接无励磁线性调压开关。本发明的变压器可以方便地将220kV系统接入特高压骨干网,节省电网投资;优化了1000kV降压220kV变压器设计,提高特高压主干网的可靠性;实现1000kV系统与220kV系统连接,减少占地,降低损耗提高输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910118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111363353.4
申请日:2021-11-1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对交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进行观测的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分别在交流输电线路的待观测线路周边设置测量设备;通过工频场强仪的场强探头测量待观测线路下方的工频电场和磁场,获取工频电场和磁场数据;通过多通道噪声分析仪的多个噪声传声器测量距离线路不同距离的可听噪声,获取多个可听噪声数据;通过无线电干扰测量仪测量距离输电线路预设范围内的无线电干扰,获取无线电干扰数据;通过激光测距仪测量各相导线的对地高度和导线相间距离,获取线路布置数据;通过气象参数测量仪测量线路周围的气象参数,获取气象数据;将获取的测量数据发送至观测点的存储设备进行存储。
-
公开(公告)号:CN106849640B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510888570.3
申请日:2015-12-07
Inventor: 汪本进 , 徐思恩 , 吴士普 , 王晓琪 , 冯宇 , 邱进 , 余春雨 , 毛安澜 , 杜砚 , 李璿 , 王玲 , 陈晓明 , 陈江波 , 许晶 , 何妍 , 周翠娟 , 朱丝丝 , 黄华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散热装置的直流分压器,所述直流分压器包括:分压电阻器、均压电容器、空心绝缘子和环氧桶;直流分压器顶部设有涡旋换热器,所述涡旋换热器包括:换热片、热管和圆桶。本发明采用多热管散热器,换热片按照涡旋设计,增加热接触面积,以及产生涡流效应,提高热交换效率。采用热交换方式,高效的将直流分压器内部的热量向外散发出去,保证直流分压器的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4267230B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410551162.4
申请日:2014-10-17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 , 江苏西电南自智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源型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信号还原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滤除所述无源型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光纤传感器输出信号中的直流信号分量;步骤S2,对所述输出信号中的交流信号分量进行AD转换;步骤S3,对AD转换后的数字信号进行数字积分。该方法既提高了无源型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信号还原精度,同时还提高了其暂态响应及暂态恢复能力,有效提升了无源型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综合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436398A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申请号:CN201710453781.3
申请日:2017-06-15
Inventor: 徐征宇 , 程涣超 , 张书琦 , 李金忠 , 高飞 , 赵志刚 , 刘雪丽 , 汪可 , 孙建涛 , 王健一 , 郭锐 , 赵晓宇 , 申泽军 , 汤浩 , 遇心如 , 关健昕 , 吴超 , 仇宇舟 , 邓俊宇 , 贾鹏飞 , 周翠娟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绝缘螺栓局部放电性能试验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底部开口且顶部设有第一封盖的测量桶组件、电极组件和试件组件;其中,测量桶组件与支撑组件相连接,用于容置电极组件和试件组件,试件组件和电极组件并列设置于测量桶组件内的顶部和底部;试件组件与测量桶组件的侧壁相连接,用于放置待试验绝缘螺栓;电极组件与测量桶组件的侧壁相连接,用于穿设待试验绝缘螺栓并对待试验绝缘螺栓进行局部放电性能试验。本发明中,通过将待试验绝缘螺栓的一端固定于试件组件上,另一端穿设于电极组件,通过外部局部放电设备对电极组件施加电压,从而对待试验绝缘螺栓进行局部放电性能测试,保证了换流变压器用绝缘螺栓的绝缘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556745A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510624534.6
申请日:2015-09-25
Inventor: 汪本进 , 徐思恩 , 吴士普 , 王晓琪 , 冯宇 , 邱进 , 余春雨 , 毛安澜 , 杜砚 , 李璿 , 王玲 , 陈晓明 , 陈江波 , 许晶 , 何妍 , 周翠娟 , 费烨 , 朱丝丝 , 黄华
IPC: G01R27/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流分压器及其电容量和介质损耗检测方法,所述直流分压器包括绝缘套管、安装在所述绝缘套管内的高压臂和低压臂,所述绝缘套管的顶端同轴安装有金属导电筒,其底端同轴安装有金属基座,所述高压臂的高压端与金属导电筒电气相连,所述金属基座接地;所述金属导电筒通过开关与高压极线电气相连,连接所述高压臂低压端的引线与连接所述低压臂高压端的引线在所述绝缘套管外部通过短接跳线连接。本发明提供的直流分压器散热性能好,可靠性好,可对高压臂和低压臂分别进行加压试验,检测直流分压器高压臂和低压臂的电容量和介质损耗,操作简便,安全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468729A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510510525.4
申请日:2015-08-2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Inventor: 汪本进 , 徐思恩 , 吴士普 , 王晓琪 , 冯宇 , 邱进 , 余春雨 , 毛安澜 , 杜砚 , 李璿 , 王玲 , 陈晓明 , 陈江波 , 许晶 , 何妍 , 周翠娟 , 朱丝丝 , 徐明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散热结构的直流分压器,所述直流分压器包括:分压电阻器、均压电容器、空心绝缘子、环氧桶和换热器;环氧桶和空心绝缘子围成的区域为外气室,环氧桶围成的区域为内气室,内气室和外气室两个气室的上端和下端连通。直流分压器中内气室内部的绝缘气体上升,在分压器顶部通过换热器将热量传递到外界环境,提高了散热效率。直流分压器中内气室内部的绝缘气体上升,在分压器顶部流向与内气室相通的外气室,致使绝缘气体产生上下循环,降低绝缘子的内部上端和下端温度梯度,达到均衡内部温度的目的。提高直流分压器的精度和稳定性,可以改善直流分压器在污秽和潮湿环境下的绝缘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124928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453478.9
申请日:2016-06-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085 , G01K11/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特高压交流混合气体GIL线段温度监测方法,用于监测特高压混合气体GIL在运行过程中耐受温度的情况,其中所述特高压交流混合气体GIL线段形成回路。本发明通过在对特高压混合气体GIL线段带电的过程中进行温度信号的采集,并将采集的信号传输至专家诊断系统进行记录和分析,便于工作人员及时了解特高压混合气体GIL的状态和分析可能出现故障原因,有效提高特高压混合气体GIL的运行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