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408438B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510463538.0
申请日:2015-07-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全过程动态仿真的安全稳定控制策略自动校核方法,包括:基于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策略的拓扑约束和潮流约束,提取表征电网运行方式的特征设备及其状态,自动生成特征设备表;根据电网拓扑、基础潮流和动态元件参数,识别电网运行方式,并自动匹配当前运行方式所对应的安全稳定控制策略;自动生成预设故障集,并基于全系统动态仿真模型,实现了安全稳定控制策略的批量化自动校核。该方法解决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策略无法准确、高效的完成系统自动校核的缺陷,为评估和制定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策略提供了有力工具。
-
公开(公告)号:CN110197322A
公开(公告)日:2019-09-03
申请号:CN201910388143.7
申请日:2019-05-10
Applicant: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环网解合环的评价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建立了完善的评价电磁环网解合环运行方式的评价体系,计算评价体系中各评价指标的值,使用层次分析法法,获取评价体系中各评价层次的权重,使用熵权法获取各评价层次包含的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各评价指标的值、各评价层次的权重、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使用电磁环网综合能效评价模型计算电磁环网解环前后的综合评价值,通过对比电磁环网解环前后的综合评价值,确定电磁环网是否需要解环;本发明构建了完善的评价电磁环网解合环的评价体系,提供了一种简单、准确度高的评价电磁环网解合环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5337290B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510813442.2
申请日:2015-11-23
Inventor: 刘涛 , 叶小晖 , 宋新立 , 仲悟之 , 吴国旸 , 苏志达 , 戴汉扬 , 马世英 , 侯俊贤 , 宋墩文 , 王毅 , 董毅峰 , 王晓彤 , 杨学涛 , 熊选文 , 陈勇 , 冯静 , 刘燕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电力系统低频振荡辅助决策的无功调整方法,包括:(1)根据初步的小干扰稳定分析,获取振荡模式及机组信息;(2)设定筛选条件,筛选低频振荡模式;(3)对所有筛选出的所述低频振荡模式逐一构造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并求解优化问题;(4)汇总无功调整的辅助决策策略表,指导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调整机组的无功出力,提高系统阻尼,消减低频振荡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0112755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910387705.6
申请日:2019-05-10
Applicant: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周切机方案的设计方法及系统,根据电网情况设置高周切机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高周切机首末轮频率定值、高周切机的动作延时、高周切机的切机总量、高周切机的每级切除量,预设不同运行方式下系统出现的各种故障,使用PSD-BPA潮流计算程序对高周切机方案进行校验,根据校验结果对高周切机方案进行调试,使得到的高周切机方案适用于电网系统不同运行方式下可能发生的不同故障。
-
公开(公告)号:CN105356456B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510794503.5
申请日:2015-11-18
Inventor: 王毅 , 高峰 , 宋墩文 , 董毅峰 , 王虹富 , 侯俊贤 , 马世英 , 汤涌 , 仲悟之 , 杨学涛 , 张海顺 , 杜三恩 , 冯静 , 刘涛 , 刘道伟 , 张志强 , 刘燕嘉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边界节点等值的输配电网联合潮流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配电网和输电网在边界节点处分开,并完成初始化;步骤2:分别进行配电网潮流计算和输电网潮流计算;步骤3:判断输配电网联合潮流是否收敛,若不收敛则更新边界节点电压,返回步骤2。本发明提供的输配电网联合潮流计算方法中,输电网潮流计算和配电网潮流计算是相互独立的,能够根据输配电网各自的特点和计算要求采用合适的算法,可以利用现有的计算方法,便于利用现有的计算程序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05224721B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510565981.9
申请日:2015-09-08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电暂态失稳模式的自动识别方法,所述机电暂态失稳模式包括功角失稳模式和电压失稳模式;包括以下步骤:分析并统计网络结构;判断系统是否处于功角稳定状态和电压稳定状态;识别振荡中心断面和低电压负荷区域;确定功角失稳模式和电压失稳模式对应的区域。本发明充分考虑了实际不同电网的特性差异,并进行了较好的综合,从比较复杂的理论研究成果中提出了简单、实用的方法;且充分考虑实际高电压电网的特点,对于不同结构的高电压电网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736500A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710273952.4
申请日:2017-04-2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区域电网富裕电力直流外送系统的优化切机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获取直流闭锁故障后区域电网需切除的机组总量;切除直流闭锁故障前后直流近区风电机组机端母线暂态电压变化量大于等于耐高压能力的风电机组,计算安控系统所需补切的区域电网机组容量和省级电网需切除的机组总量;按照省级电网切机顺序切除省内机组。本发明提供一种区域电网富裕电力直流外送系统的优化切机方法和装置,可操作性强,可用于实际特高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安控措施的制定、并指导特高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可靠运行及特高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投运后交直流混联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8599198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461914.6
申请日:2018-05-1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Inventor: 许鹏飞 , 宋墩文 , 马世英 , 汤伟 , 杨铖 , 宋新立 , 杨学涛 , 胡晓飞 , 刘辉 , 李铮 , 杜三恩 , 陈勇 , 侯俊贤 , 刘道伟 , 仲悟之 , 冯静 , 熊选文
IPC: H02J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电力系统频率和电压协调校正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电力系统当前预测周期的初始时刻的系统运行数据预测当前预测周期的系统基准响应轨迹,并利用数值法和直接法计算轨迹灵敏度;步骤2,根据轨迹灵敏度、控制集、期望轨迹和简化后的约束条件确定频率和电压协调优化模型;步骤3,求解频率和电压协调优化模型确定控制量,并在下一预测周期的初始时刻投入所述控制量;步骤4,判断电力系统的电压和频率是否恢复到稳态运行水平;若已恢复,则结束;反之,返回步骤1。本发明提高了优化的效率并降低无解的可能性,对频率和电压进行闭环协调控制,提高了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人员频率和电压稳定分析和决策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8595753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227829.3
申请日:2018-03-2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黄彦浩 , 李文臣 , 仲悟之 , 郑惠萍 , 刘新元 , 宋述勇 , 王艺璇 , 孙丽香 , 徐树文 , 李晓明 , 瞿合祚 , 黄建明 , 安宁 , 李芳 , 陈兴雷 , 徐希望 , 丁平 , 赵敏 , 文晶 , 杨小煜 , 蔡靖 , 李木一 , 田鹏飞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机电磁暂态恢复特性曲线优化方法和装置,先确定风力发电设备在电网发生不对称故障下的电磁暂态恢复特性曲线和机电暂态恢复特性曲线,并根据机电暂态恢复特性曲线对电磁暂态恢复特性曲线进行预处理;然后根据预先构建的优化模型选取预处理后的电磁暂态恢复特性曲线的关键数据点,本发明通过选取关键数据点实现电磁暂态恢复特性曲线的优化,减小了电磁暂态恢复特性曲线的长度,使得单一样本占用存储空间小,适用于对大量电磁暂态恢复特性曲线进行优化,并将优化后的曲线存入电磁暂态恢复特性曲线样本库中,从而能够满足对其他故障和工况下的恢复特性进行研究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3823998B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410103482.3
申请日:2014-03-19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网络拓扑变化对输电能力影响的薄弱断面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计算考虑网络拓扑变化的输电断面静态稳定输电能力;计算输电断面的负载率;根据网络拓扑变化对输电能力的影响程度对输电断面进行筛选,确定薄弱断面。本发明提供的考虑网络拓扑变化对输电能力影响的薄弱断面确定方法,针对已经给定的断面,分别针对正常运行状态、网络拓扑变化后的状态进行评估,采用静态输电能力评估正常状态下的稳定裕度和输电能力,采用输电断面线路N‑1断开、多回线路N‑M断开的方式评估网络结构变化之后对系统输电能力和裕度的影响程度,最后综合评价断面的薄弱程度,识别薄弱断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