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415848B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910717159.8
申请日:2019-08-0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对排热减少叠加SWCCF事故的保护系统,所述保护系统用于在核电厂发生一回路排热减少的事故,且核电厂的安全级平台发生SWCCF的工况下,且反应堆主保护系统丧失保护功能,对核电厂进行保护,所述保护系统包括:测量单元,所述测量单元用于测量核电厂的相关安全数据;处理传输通道,所述处理传输通道用于将测量获得的相关安全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传递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将传输通道处理后的数据进行逻辑判断,基于判断的结果对核电厂进行保护操作;能够在主保护系统失效时触发紧急停堆、启动辅助给水系统,避免核电厂失去保护,从而保证堆芯的安全和安全壳的完整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916231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812102.9
申请日:2020-08-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李松蔚 , 刘卢果 , 刘余 , 杜思佳 , 邓坚 , 黄代顺 , 李喆 , 沈才芬 , 邱志方 , 黄慧剑 , 张勇 , 周铃岚 , 陈曦 , 王啸宇 , 辛素芳 , 刘伟 , 王玮 , 李浩 , 李燕
IPC: G21C15/12
Abstract: 本方案公开了一种可均匀堆芯流量分配的压水堆,包括压力容器及设置在压力容器上的入口接管,所述入口接管用于向压力容器内导入一回路冷却剂,还包括设置在压力容器内的吊篮组件,还包括固定于吊篮组件外壁上的导流块,所述导流块上设置有第一导流面,所述入口接管的出口端局部朝向所述第一导流面,且第一导流面的上端与下端两者中,上端位于下端外侧的倾斜面。采用本方案提供的压水堆结构设计,可有效均匀以上下降段内冷却剂周向分布的均匀性,达到利于优化反应堆热工水力性能的目的,同时该结构的运用并不影响压力容器本身。
-
公开(公告)号:CN109859866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910167974.1
申请日:2019-03-0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水堆核电站缓解主蒸汽管道破裂事故后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主蒸汽管道破裂事故发生后,“蒸汽流量高与反应堆冷却剂平均温度低或补偿蒸汽管线压力低符合”信号触发,关闭所有主蒸汽和主给水隔离阀;第二步:“蒸汽管线压力低-3”信号触发冷却剂泵停运。本发明需要在反应堆保护系统中新增“蒸汽管线压力低-3”停运冷却剂泵信号。本发明能够显著减缓主蒸汽管道破裂事故中冷却剂的降温速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主蒸汽管道破裂事故过程中的冷却剂降温速率快的本质问题。本发明通过降低堆芯重返临界后的功率峰值,从而有效降低燃料元件烧毁的风险,达到缓解事故后果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9397876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201338.3
申请日:2024-08-2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7 , G06N7/01 , G16C20/10 , G16C20/70 , G06F18/2415 , G06F111/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核反应堆安全分析技术领域,提出一种反应堆安全分析模型的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以与反应堆的瞬态工况相关的目标参数作为目标输出,通过构建现象识别排序表识别目标参数对应的多个输入参数,利用矩独立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从多个输入参数中筛选出多个重要参数,对多个重要参数进行多次随机抽样后构建与目标参数对应的目标输入,进而利用根据目标输入以及目标输出构建的样本集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得到反应堆安全分析模型。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能够实现高精度的核反应堆多场耦合系统瞬态安全分析替代模型的构建,构建的反应堆安全分析模型能够以较小的样本获得较高的精度,从而用于核反应堆故障诊断及事故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829011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636392.6
申请日:2023-12-0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流体力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料组件双侧再淹没分析方法。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对燃料元件的双侧流体区域的粗糙网格划分以及精细网格划分;步骤2、对燃料元件按照精细网格进行轴向和径向热传导过程的模拟,获得每个精细网格通过热传导过程导致的能量变化,并获得各节点温度变化以及每个粗糙网格的能量变化;步骤3、对步骤2的计算结果进行修正;步骤4、计算燃料元件各个粗糙节块的总能量变化。本发明能够使板状加热元件、环形燃料元件在发生大破口失水事故时再淹没过程能够被合理模拟,进而为一些先进自主电站以及研究堆的安全分析及设计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7521557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679582.6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反应堆长期冷却阶段流动阻力设计方法,包括:建立核反应堆在长期冷却阶段的等效热工水力程序模拟模型,并使用水力学阻力件等效模拟滤网和管线的流动阻力;基于试验设计原理分别设计不同的滤网和管线阻力组合,使用阻力组合执行热工水力程序的批量计算,并筛选满足安全准则的阻力设计方案;在所有满足安全准则的阻力设计方案中选择合适阻力设计方案,并将阻力分配至滤网和管线,用于指导滤网和管线的具体设计;基于设计完成的滤网和管线方案,建立详细的热工水力模拟模型,并执行安全分析计算,验证方案设计的可行性。该方法实现了长期冷却阶段流动阻力的高效正向设计,缩减地坑滤网及管线工程设计周期,降低设计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422739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054204.4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06K9/62 , G06F1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数可选模型融合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确定模拟某个现象的可选模型的数量;获取每一个可选模型的最佳权重因子;将各个可选模型的输出乘以最佳权重因子并加和,构建最佳融合模型;本发明通过获取多个可选模型进行最佳权重因子,并构建最佳融合模型,能够消除程序中存在复数个可选模型时人为选择模型可能引入的认知不确定性,同时通过构建最佳融合模型使得模型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解决在缺乏实验数据支撑时模型可能存在的不适用问题,大大增加程序模拟的精度,减少模型在模拟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性,在提高安全分析可靠性的同时更准确地预测安全裕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916230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010812098.6
申请日:2020-08-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刘卢果 , 杜思佳 , 刘余 , 邓坚 , 李松蔚 , 黄代顺 , 沈才芬 , 李喆 , 邱志方 , 黄慧剑 , 张勇 , 周铃岚 , 陈曦 , 王啸宇 , 辛素芳 , 刘伟 , 王玮 , 李浩 , 李燕
IPC: G21C15/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实现下降段流量周向均匀分布的压水堆,包括压力容器,还包括设置在压力容器内的吊篮组件,所述压力容器与吊篮组件围成用于一回路冷却剂向压力容器下封头流动的下降段,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下降段内的孔板,所述孔板为其上设置有多个通孔的板环状结构,所述通孔均连通孔板的上、下端,所述通孔沿着孔板的周向方向环形布置;所述孔板的外侧与压力容器的内壁相接,所述孔板的内侧与吊篮组件的外壁相接。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压水堆结构设计,可有效均匀以上下降段内冷却剂周向分布的均匀性,达到利于优化反应堆热工水力性能的目的,同时该结构的运用并不影响压力容器本身。
-
公开(公告)号:CN110009228B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1910270638.X
申请日:2019-04-0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邱志方 , 邓坚 , 方红宇 , 张丹 , 吴清 , 江光明 , 李喆 , 冉旭 , 李峰 , 喻娜 , 陈宏霞 , 初晓 , 张舒 , 陈宝文 , 吴鹏 , 鲜麟 , 周科 , 杨帆 , 张卓华 , 陆雅哲 , 吴广皓 , 蔡容 , 张晓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概率论与确定论相结合的核电厂多样性保护系统设计方法,通过概率论识别系统及功能的重要度,确定多样性保护系统必须考虑的安全功能及系统;通过确定论确定安全系统功能的最小割集,确定多样性保护系统的功能需求。综合概率论与确定论的分析结果初步确定多样性保护系统的功能需求,并考虑相应的保护信号设置,最终通过概率论与确定论的定量化计算确定最优的多样性保护系统设置。本方法在传统的系统设计中引入了概率风险指引的方法,以实现系统设置最小化,安全功能最大的目的,在保障核电厂安全性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核电厂的建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420226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301061.3
申请日:2020-11-1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环形气冷器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包括至少两个独立的余热排出子系统和共用的补水箱,其中,每个余热排出子系统包括:由换热水箱和热交换器组成的换热装置,由下降腔、气冷管、上部环形联箱和下部环形联箱组成的环形气冷器,以及环形气冷器入口电动阀和出口电动阀;将气冷管内的热气体作为上升段,下降腔内的冷气体为下降段,依靠冷热气体的密度差和位差在环形气冷器和换热装置之间形成自然循环流动换热,从而在堆芯正常停堆或事故停堆后,实现安全、可靠地排出堆芯内的剩余热量,并保证燃料包壳、压力容器、反应堆腔室壁面的温度不超过允许温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