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186334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566123.1
申请日:2021-05-24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豆高油分相关的分子标记和鉴定高油分大豆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为了快速和准确的筛选高油分优质大豆品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豆高油分相关的分子标记,本发明提供了大豆高油分相关的分子标记SNP1、SNP2、SNP3、SNP4和SNP5,它们对应的核苷酸位点分别为Gm02_45782543、Gm05_34698561、Gm05_40120889、Gm06_38700895和Gm06_38795846。通过对标记的选择来实现对性状的选择,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实现定向改良大豆品种的作用即可以选择出高蛋白的大豆品种。
-
公开(公告)号:CN105925723B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610541720.8
申请日:2016-07-11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两个与大豆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分子标记、分子标记的获得方法及其应用。QTL分别位于连锁群C1、H上,分别由分子标记Satt181、Satt180定位,分子标记Satt181的5’‑3’引物如SEQ ID NO.7所示,3’‑5’引物如SEQ ID NO.8所示;分子标记Satt180的5’‑3’引物如SEQ ID NO.9所示,3’‑5’引物如SEQ ID NO.10所示。分别以相应大豆个体基因组DNA为模板,用上述5’‑3’引物和3’‑5’引物对上述模板进行PCR扩增,将PCR扩增得到的产物经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分离后,得到目标分子标记。得到的分子标记可用于大豆分子育种。
-
公开(公告)号:CN105925723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541720.8
申请日:2016-07-11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两个与大豆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分子标记、分子标记的获得方法及其应用。QTL分别位于连锁群C1、H上,分别由分子标记Satt181、Satt180定位,分子标记Satt181的5’‑3’引物如SEQ ID NO.7所示,3’‑5’引物如SEQ ID NO.8所示;分子标记Satt180的5’‑3’引物如SEQ ID NO.9所示,3’‑5’引物如SEQ ID NO.10所示。分别以相应大豆个体基因组DNA为模板,用上述5’‑3’引物和3’‑5’引物对上述模板进行PCR扩增,将PCR扩增得到的产物经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分离后,得到目标分子标记。得到的分子标记可用于大豆分子育种。
-
公开(公告)号:CN118755762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143483.0
申请日:2024-08-20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GmCDPKa蛋白在调控大豆油分含量中的应用,属于植物育种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提高大豆的油分含量。本发明创造了不含有钙依赖蛋白激酶大豆突变体,基因敲除后,增加大豆油分含量。GmCDPKa蛋白与植物生长发育具有密切的关系,为本发明提供重要材料,实现大豆品种定向改良。
-
公开(公告)号:CN118599888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721909.X
申请日:2024-06-05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NopL蛋白在提高大豆根瘤数量、大豆产量或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中的应用,属于植物育种技术领域。为了提供一种提高大豆结瘤数量的方法。NopL蛋白进在增加大豆根瘤数量、大豆产量或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NopL蛋白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为Ⅲ型效应因子NopL的功能的解析和大豆高效氮利用及高产的品种选育提供重要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7727027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137956.1
申请日:2023-09-05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G06V20/68 , G06V10/30 ,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豆荚分类方法,其涉及图像识别技术领域。包括:采集整株大豆的正向图像与反向图像,在正向图像与反向图像上标注出豆荚生长区域;使用YOLOX模型分别对标注后的正向图像与反向图像进行目标检测,得到正向图像与反向图像上的豆荚初步分类结果;构建孪生网络模型SE‑Siamese Network;使用所述孪生网络模型SE‑Siamese Network对正向图像与反向图像的豆荚检测结果进行配对,判断正反两张图像的豆荚是否为同一个;按照配对结果进行统计,得到整株大豆的豆荚数量表型。本发明不会破坏大豆植株的整体形态特征,避免了由于拆解大豆植株造成的表型信息丢失,减少由于遮挡造成的识别误差,进而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非拆解大豆植株的豆荚类别以及各类豆荚的数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418030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332131.5
申请日:2023-10-13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位于大豆7号染色体上的大豆粒蛋白含量相关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属于植物鉴定领域。为了快速和准确的筛选高蛋白优质大豆品种。本发明提供一种大豆粒蛋白含量相关的分子标记,所述分子标记的基因为Glyma.07G151300,且在2192位上的核苷酸位点为A或G,以及上述这些标记在制备检测大豆高蛋白含量的试剂盒中的应用和筛选方法。通过对标记的选择来实现对性状的选择,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实现定向改良大豆品种的作用即可以选择出高蛋白的大豆品种。
-
公开(公告)号:CN117136952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0982557.9
申请日:2023-08-04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羰基化合物或羰基化合物的衍生物在防治病原菌中的应用,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提供一种新型的农药成分用于防治大豆的病害。本发明提供羰基化合物在以下至少一项中的应用,(1)防治病原菌;(2)提高植物对病原菌的抗性;(3)抑制病原菌的致病力;(4)抑制病原菌的菌丝生长;为大豆的病害防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797529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248223.9
申请日:2023-03-15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G06T7/00 , G06T7/11 , G06N3/08 , G06V20/68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结实率测算方法,该问题属于农学领域。具体包括如下步骤:获取稻穗整穗图像;将稻穗整穗图像进行分割,然后对分割后的稻穗图像按照半粒、全粒实和全粒瘪进行分类标注;根据分类标注数据对多个卷积神经网络进行特征提取和训练,以获得识别效果最优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将分割后稻穗整穗图像输入最优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稻穗整穗图像进行提取和识别,获得最优的分割样本,识别稻穗图像中的半粒、全粒实和全粒瘪的稻穗籽粒状态,并计算稻穗图像中不同状态的稻穗籽粒的数量;将半粒比例转化成全实粒和全瘪粒的比例,计算单株水稻结实率。本发明能够快速准确自动地计算出水稻结实率,极大的节省了水稻的考种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6497054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390356.X
申请日:2023-04-12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GmSGT1基因在控制大豆结瘤中的应用,属于农业种植的技术领域。为了控制大豆的结瘤能力,在降低人工人本的前提下,减少根瘤的数量,解决了很难控制大豆根瘤数量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GmSGT1基因在大豆中超表达或者突变后获得的大豆毛状根后,接种根瘤菌后,获得的的大豆植株的结瘤数量会相应的减少或者增加,达到控制大豆根瘤数量的效果。为后续研究大豆‑根瘤菌共生体系形成提供了基础,为提高大豆与根瘤菌的共生效率提供了可能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