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515597A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1310423296.3
申请日:2013-09-1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2 , H01M4/136 , H01M4/366 , H01M4/62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用途;所述新型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当新型负极材料为羟基氯化钴时:将氯化钴、氢氧化钠、十二胺依次加入去离子水中,充分分散后,置于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将反应后的产物洗涤干燥,可得羟基氯化钴;当新型负极材料为羟基氯化钴/碳复合材料时:将氯化钴、氢氧化钠、十二胺、碳源依次加入去离子水中,充分分散后,将其置于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将反应后的产物洗涤干燥,得到羟基氯化钴/碳复合材料。本发明还涉及新型负极材料的用途。本发明方法简单,可控性强,成本低廉,收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1867046A
公开(公告)日:2010-10-20
申请号:CN201010147644.5
申请日:2010-04-1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电池技术领域的锂离子电池石墨烯纳米片-氢氧化钴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材料由石墨烯纳米片和氢氧化钴组成,石墨烯纳米片交错分布在氢氧化钴颗粒上,石墨烯纳米片的质量分数为10-90%,石墨烯纳米片的厚度为1-50纳米,氢氧化钴的粒径为0.5-30微米。制备方法:先将氧化石墨超声或搅拌分散在醇-水溶液或水溶液中,加入钴盐、碱和还原剂,搅拌后倒入水热釜中;进一步密封、反应、过滤、洗涤、烘干。本发明以200mA/g的电流进行充放电时,复合材料的可逆比容量可以稳定在900mAh/g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604750A
公开(公告)日:2009-12-16
申请号:CN200910054595.8
申请日:2009-07-0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硝酸钠、高锰酸钾和浓硫酸对鳞片石墨进行氧化、超声分散、真空抽滤、自然风干的方法得到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即石墨烯薄膜,其面积在0.1-100平方厘米,厚度在0.1-100微米。本发明的负极材料具有高的电导率,且具有反应面积大、充放电时自由膨胀空间大、适应大充放电速率各种环境等优点,可使电池具有高循环性能,高电池比容量和快速充放电能力,以100mA·g-1的电流充放电时可逆比容量可以稳定在300mAh·g-1以上。本发明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过程中不使用粘结剂、导电剂和金属集流体,使生产流程大大简化,成本降低,适合进行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1393984A
公开(公告)日:2009-03-25
申请号:CN200810202318.2
申请日:2008-11-0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为一种包覆型正极材料,即金属纳米粒子包覆LiFeO2,提高了其电子和离子电导率,以25mA·g-1的倍率充放电时可逆比容量达到155mAh·g-1,比不包覆金属纳米粒子的LiFeO2正极材料提高了35mAh·g-1,且表现出稳定的循环性能。本发明金属纳米粒子包覆LiFeO2的方法工艺简单易行,清洁无污染,适合进行工业化生产。
-
-
公开(公告)号:CN116754945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774374.8
申请日:2023-06-2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1R31/36 , G01R31/378 , H01M1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浆料电池的测试方法,用于测试正极或负极至少一种是浆料状态的高能量浆料电池。测试方法包括,先在316L不锈钢上加工出一个深度为50‑1000μm、直径为5mm‑10mm的圆柱形凹槽,用于放置正极浆料或负极浆料,然后制备400‑18000 cp,凝胶状态的正极浆料或负极浆料;将正极浆料或负极浆料转移至对应的测试装置内,利用差量法称得浆料的质量,迅速覆盖一层隔膜压平使其平整,并和其对电极组装成全电池后进行性能测试,全电池的NP比为0.8~3.0。此方法可以实现浆料极片快速、准确的称量,电池可以进行稳定的电化学循环,便于后续的电化学数据分析及其机理研究,装置加工简单,便于操作,易于放大化应用,在浆料电池中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101745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816136.4
申请日:2022-07-1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1M4/525 , H01M10/0525 , C01G5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层状结构的微富锂镍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首先将镍源、锂盐和熔盐添加剂混合均匀,锂盐、熔盐添加剂与镍源的物质的量的比例分别是1.1‑1.7、0.1‑0.5,通入氧气,550‑650度保温10‑20小时,降至室温;机械破碎后去除过量的锂盐和熔盐添加剂,烘干,再次通入纯氧气,升温至450‑550度,保温2‑5小时后降温至室温,本发明制备的富锂镍酸锂正极材料化学式为Li1+xNi1‑xO2,0.02
-
公开(公告)号:CN114843603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674242.3
申请日:2022-06-1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1M10/0566 , H01M10/056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局部高浓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该电解液由锂盐、用于溶解锂盐的有机溶剂、含氟稀释剂和一定量的二氟磷酸锂混合分散制得,有机溶剂与导电锂盐的物质的量比例为(1~2):1,含氟稀释剂与导电锂盐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为(2~3):1,二氟磷酸锂的加入量为总质量的1‑4%,导电锂盐为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双氟磺酰亚胺锂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获得的电解液与高电压氧化物正极和锂金属负极相容性较好,组装出的锂金属电池的循环寿命较使用传统局部高浓电解液的电池显著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5762360B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610205702.2
申请日:2016-04-0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1M4/583 , H01M4/62 , H01M4/38 , H01M4/36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墨烯包覆硅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包括由石墨烯构成的空腔结构和包覆于所述空腔结构内的纳米硅颗粒,所述纳米硅颗粒的粒径为1~100nm,且纳米硅颗粒所占的重量百分数为5~95%。该制备方法为:将氧化石墨烯和硅粉分散于去离子水中,超声条件下混匀后进行冷冻干燥;将所述冷冻干燥后的产物进行后处理,得到石墨烯包覆硅复合负极材料。该负极材料可在锂离子电池中得到应用。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将所合成的一种豌豆状石墨烯包覆硅复合负极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中,首次放电容量高达3215mAh/g,首次库伦效率为74%,并表现出优异的循环和倍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515597B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310423296.3
申请日:2013-09-1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用途;所述新型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当新型负极材料为羟基氯化钴时:将氯化钴、氢氧化钠、十二胺依次加入去离子水中,充分分散后,置于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将反应后的产物洗涤干燥,可得羟基氯化钴;当新型负极材料为羟基氯化钴/碳复合材料时:将氯化钴、氢氧化钠、十二胺、碳源依次加入去离子水中,充分分散后,将其置于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将反应后的产物洗涤干燥,得到羟基氯化钴/碳复合材料。本发明还涉及新型负极材料的用途。本发明方法简单,可控性强,成本低廉,收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