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115313B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380009104.2
申请日:2013-02-22
Applicant: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IPC: H01M4/587 , H01M4/36 , H01M10/0525 , H01M10/056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7 , C01B32/05 , C01P2004/32 , C01P2004/61 ,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4/366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多层结构碳材,其是石墨质颗粒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碳质物被覆而成的,满足下述条件(1)~(3):(1)该多层结构碳材的平均粒径d50为19.1μm以上且50μm以下;(2)该多层结构碳材的圆形度为0.88以上;(3)下述所定义的压延负荷(P)与该多层结构碳材的d50之比(P/d50)为30以下:P=(使用前述多层结构碳材、按照特定的条件对负极活性物质层进行压延所需的线压力(kg/5cm))。
-
公开(公告)号:CN103518279A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1280023069.5
申请日:2012-05-11
Applicant: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C01B32/05 , C01P2002/82 , C01P2002/85 , H01M4/58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水系二次电池用碳材料,通过将其作为非水系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使用,可获得高容量,且具有良好的充放电负荷特性。本发明涉及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碳材料满足特定的(1)拉曼R值、(2)N原子浓度/C原子浓度比、以及(3)S原子浓度/C原子浓度比。
-
公开(公告)号:CN115571875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211210611.X
申请日:2015-07-07
Applicant: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得到高容量、且具备优异的输入输出特性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的碳材料,作为其结果,提供高性能的非水系二次电池。本发明涉及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碳材料包含能够吸留和放出锂离子的石墨,该碳材料的微孔径0.01μm以上且1μm以下范围的累积孔容为0.08mL/g以上,通过流动式粒子图像分析求出的圆度为0.88以上,下述式(1A)所示的微孔径与粒径之比(PD/d50(%))为1.8以下。PD/d50(%)=通过压汞法求出的微孔分布中微孔径0.01μm以上且1μm以下的范围的众数微孔径(PD)/体积基准平均粒径(d50)×100(1A)。
-
公开(公告)号:CN110024189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1780072248.0
申请日:2017-11-22
Applicant: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IPC: H01M4/587 , H01M4/36 , H01M4/38 , H01M4/48 , H01M10/052 , H01M10/056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得到高容量且放电时的速率特性优异的非水二次电池的非水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以及使用了该负极材料的非水二次电池用负极及非水二次电池。另外,提供充放电的效率优异的非水二次电池。本发明的非水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包含碳质粒子(A)和氧化硅粒子(B),且满足下述a)~c):a)平均粒径(从小粒子侧起50%累积部的粒径)(d50)为3μm以上且30μm以下、从小粒子侧起10%累积部的粒径(d10)为0.1μm以上且10μm以下;b)从小粒子侧起90%累积部的粒径(d90)与d10之比(R1=d90/d10)为3以上且20以下;c)d50与d10之比(R2=d50/d10)为1.7以上且5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2166513A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1980032607.9
申请日:2019-05-20
Applicant: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水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其包含碳质粒子(A)和氧化硅粒子(B),碳质粒子(A)的使用微小压缩试验机通过特定的测定方法测定的10%粒径变位压力为10MPa以下,并且,氧化硅粒子(B)的中值粒径(D50)为0.8μm以上且20μm以下。相对于碳质粒子(A)和氧化硅粒子(B)的总量,氧化硅粒子(B)的含量小于30重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517319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2010218663.6
申请日:2014-03-26
Applicant: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IPC: C01B32/215 , C01B32/21 , C01B32/05 , H01M4/58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包含石墨、并且满足(a)及(b)的碳材料。(a)通过升温热脱附质谱仪(TPD‑MS)测得的碳材料在500℃之前的脱离硫氧化物气体量为0.39μmol/g以下;(b)将碳材料5质量份悬浮分散在蒸馏水30质量份中时分散液的pH为9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9997257A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780072246.1
申请日:2017-11-22
Applicant: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IPC: H01M4/48 , H01M4/134 , H01M4/36 , H01M4/38 , H01M4/587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0567 , H01M4/133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容量、且低温时的输入输出特性、充放电速率特性、循环特性等优异的非水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以及使用了该负极材料的非水二次电池用负极及非水二次电池。本发明的非水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包含氧化硅粒子(A)和碳材料(B),氧化硅粒子(A)包含零价的硅原子,碳材料(B)在粉体密度1.1g/cm3时的体积电阻率低于0.14Ω·cm。
-
公开(公告)号:CN104584286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380044185.X
申请日:2013-08-22
Applicant: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7 , H01M4/0416 , H01M4/0471 , H01M4/1393 , H01M4/364 , H01M4/366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2004/027 , H01M2220/20 , H01M4/362
Abstract: 本发明课题在于提供即便在低温下输入输出特性也优异的非水系电解液二次电池。为了解决本课题,通过使用满足特定的条件的复合颗粒(炭材)作为非水系电解液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能够大幅地改善非水系电解液二次电池的在低温时的输入输出特性;所述复合颗粒为石墨颗粒与一次粒径为3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碳颗粒的复合颗粒,优选为还含有无定形碳的复合颗粒。
-
公开(公告)号:CN102326283B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080008421.9
申请日:2010-02-19
Applicant: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IPC: H01M4/58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3 , C01B32/05 , C01B32/20 , C01P2002/82 , C01P2004/51 , C01P2006/11 , C01P2006/12 , C01P2006/20 , H01M4/1393 , H01M4/58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负极材料,能够得到初期循环时呈现的充放电不可逆容量充分小、并具有优异的高温保存特性、且初期循环时以及高温保存时气体产生减少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碳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下述式1表示的表面官能团量O/C值为1%~4%,并且由下述式2表示的表面官能团量Cl/C值与由下述式3表示的表面官能团量S165/C值之和(Cl/C+S165/C)为0.05%~0.5%。式1:O/C值(%)=基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中的O1s谱的峰面积求出的O原子浓度/基于XPS分析中的C1s谱的峰面积求出的C原子浓度×100;式2:Cl/C值(%)=基于XPS分析中的Cl2p谱的峰面积求出的Cl原子浓度/基于XPS分析中的C1s谱的峰面积求出的C原子浓度×100;式3:S165/C值(%)=基于XPS分析中的与S2p对应的谱中165eV附近的峰的峰面积求出的S165原子浓度/基于XPS分析中的C1s谱的峰面积求出的C原子浓度×100。
-
公开(公告)号:CN103460459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280015656.X
申请日:2012-03-29
Applicant: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4/366 , H01M4/587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水系二次电池用碳材料,其用于制作具有高的初期容量和速率特性、并且循环特性也优异的非水系二次电池,尤其是锂离子二次电池。本发明涉及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碳材料含有内部空隙率为1%以上且20%以下的天然石墨粒子(a)、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吸油量为0.31mL/g以上且0.85mL/g以下的碳质物质复合粒子(b)。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