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277146C
公开(公告)日:2006-09-27
申请号:CN200310120356.0
申请日:2003-11-13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IPC: G02F1/133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0055 , G02B6/0038 , G02B6/005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背光组件的反射器和应用该反射器的背光组件。一种用于LCD装置的背光组件中的反射器包括基膜;置于基膜表面上的由弹性材料组成的突起;覆盖在基膜和该弹性突起上的用于反射光线的反射层。在这种结构下,防止了由于光导板和反射器之间摩擦或者挤压而造成的背光组件的损伤和变形,并且增加了LCD装置的亮度。
-
公开(公告)号:CN1751264A
公开(公告)日:2006-03-22
申请号:CN200480004416.5
申请日:2004-03-06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IPC: G02F1/33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604 , F21V19/008 , F21V29/15 , G02F1/133608
Abstract: 在能够改善显示质量的背光模组和包括该背光模组的LCD装置中,该背光模组包括灯和绝缘元件。灯包括灯管和设置在灯管端部的电极。绝缘元件与灯的端部结合以包围电极并防止电极产生的热被传导到灯管。从而,改善了LCD装置的显示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209666C
公开(公告)日:2005-07-06
申请号:CN00136466.9
申请日:2000-12-26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IPC: G02F1/13357 , G02F1/133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0051 , G02B6/0046 , G02B6/0053 , G02F1/133615 , G02F2001/133607
Abstract: 液晶显示器中的照明方法,实现该方法的背光组件及用该组件的液晶显示器,能提高前光亮度和生产量。灯管的光线入射到LCD面板侧,第一次漫射使入射光线光通量均匀。第一次漫射光线光通量在平行LCD面板平面上的第一方向分量聚集,并且第二次漫射,以延伸LCD面板像素视角。第二次漫射光线光通量在第二方向分量聚光后,聚光光线照射到LCD面板上。漫射片和聚光片由单一片形成以缩短液晶显示器制造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585911A
公开(公告)日:2005-02-23
申请号:CN02822417.5
申请日:2002-07-24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IPC: G02F1/1335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0038 , G02B6/0053 , G02B6/0055 , G02F1/1336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增强的轴向亮度并实现了轻薄LCD的液晶显示装置(600)。从光源(120)发出的第一光线(L1)入射到光导板(200)。第一光线的光路被光导板(200)改变,并且第三光线(L3)向反射板(300)出射。然后,第三光线(L3)在反射板(300)上反射,改变成具有增强的轴向亮度的第二光线(L2)。第三光线(L3)通过反射板(300)会聚成具有增强的轴向亮度的第二光线(L2),其中反射板(300)具有三角棱柱形状的表面结构。因而液晶显示装置能够增强轴向亮度并使整体尺寸和重量最小。
-
公开(公告)号:CN1517724A
公开(公告)日:2004-08-04
申请号:CN200310102659.X
申请日:2003-10-28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IPC: G02B5/02 , G02F1/1335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0036 , G02B6/0061 , G02B6/00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导板,包括:用于接收光束的光入射面;第一和第二光发射面,用于相对第一和第二光发射面以第一光发射角发射出光束;和一种光反射图案,其形成在第一光发射面上,用于将光束反射向第二光发射面,其特征在于,从光反射图案反射的光相对第二光发射面以第二光发射角从第二光发射面出射,并且第二光发射角大于第一光发射角。光反射图案包括多个在其表面上有棱镜图案的点和在选定方向延伸的光反射面。相邻的光反射面在其延伸边缘彼此相遇以形成棱镜状。
-
公开(公告)号:CN1499221A
公开(公告)日:2004-05-26
申请号:CN200310103662.3
申请日:2003-11-11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IPC: G02B5/02 , G02B5/04 , G02F1/133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5/045 , G02F2001/133507 , G02F2001/1336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棱镜片及其制作方法,该棱镜片包括:一个接收光线的光入射面;一个发射入射到光接收面上的光的光发射面,其中光发射面至少包括一个光集中单元,该光集中单元至少具有两个入射并折射光线的斜面。所述两斜面之间的顶角为钝角,该顶角的确定与棱镜片的折射率有关。所述光发射面可以包括多个光集中单元,每个光集中单元具有棱镜列的形状并且沿光集中单元的纵向彼此平行地分布。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装置包括:所述棱镜片,一个用于发光的灯光组件;一个用于扩散光线的扩散片;和一个利用来自棱镜片的光和外部提供的图像数据显示图像的LCD板组件。
-
公开(公告)号:CN1458547A
公开(公告)日:2003-11-26
申请号:CN03131482.1
申请日:2003-05-15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IPC: G02F1/13357 , H01J6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B41/2824 , G02F1/133604 , G02F2001/133612 , H01J65/046 , Y02B20/186
Abstract: 一种背后照明设备,其具有灯驱动器件,用于驱动彼此并联的外部电极荧光灯(EEFL)。灯驱动器件包括:功率切换晶体管、二极管、变换器以及PWM控制器。晶体管基于切换信号将外来直流功率信号转换为脉冲功率信号,二极管防止冲流流入晶体管。变换器将脉冲功率信号转换为交流功率信号,升高交流功率信号的电压,并给灯提供已升高的交流功率信号。由外来开/关信号激活PWM控制器,以给晶体管提供切换信号,以便调节交流功率信号的电压。EEFL可以保持恒定的电流,并且背后照明设备可以具有均匀亮度、高亮度和高热效率的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608807A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210083160.8
申请日:2007-06-21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IPC: G02F1/13357 , G02B3/00 , G02B5/02 , F21S8/00 , F21V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3/0068 , G02B3/0043 , G02B3/005 , G02B5/0226 , G02B5/0278 , G02F1/133604 , G02F1/133606 , G02F2001/1336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成光学板、以及具有该集成光学板的背光组件和液晶显示装置。该集成光学板包括凸透镜板、微透镜片和粘结元件。该凸透镜板包括光入射于其中的第一光入射表面和与该第一光入射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一光出射表面,且在该第一光出射表面上形成凸透镜图案。微透镜片设置在第一光出射表面上,并包括微透镜图案。粘结元件设置在凸透镜板和微透镜片之间以结合凸透镜板和微透镜片。凸透镜图案包括多个凸透镜,该多个凸透镜具有沿凸透镜板纵向延伸的条纹形状。
-
公开(公告)号:CN1746704B
公开(公告)日:2010-05-05
申请号:CN200510085956.7
申请日:2005-07-21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IPC: G02B5/04 , G02F1/1335 , G02F1/13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0053 , G02B6/0055 , G02B6/0065 , G02B6/0068 , G02B6/0071
Abstract: 一种棱镜片、具有棱镜片的背光组件,以及具有棱镜片的LCD装置,棱镜片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反射部件。光入射到第一表面上。第二表面包括棱镜图案。入射光通过第二表面出射。反射部件设置在第一表面上以部分反射在第一表面上接收到的照射光。
-
公开(公告)号:CN101231421A
公开(公告)日:2008-07-30
申请号:CN200710199931.9
申请日:2007-09-13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IPC: G02F1/13357 , G02B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0051 , G02B6/005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组件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所述背光组件包括光产生单元,导光板,其引导从光产生单元提供的光,至少一个光学片,其设置在导光板上,保护片,设置在光学片上。保护片包括扩散层,形成在与光学片面对的保护片的第一面上。扩散层具有的厚度在大约5μm到大约100μm的范围内。保护片进一步包括划痕保护层,形成在位于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上。划痕保护层具有的厚度在大约1μm到大约10μm的范围内。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