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048828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1910961958.X
申请日:2019-10-11
IPC: H01M10/056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合电解质、包括其的锂金属电池和制备所述复合电解质的方法。复合电解质包括:锂盐;固体电解质,其中所述固体电解质为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氧化物固体电解质、或其组合;和离子液体,其中所述离子液体和所述锂盐的混合物具有约4‑约12的介电常数,和基于所述复合电解质的总重量,从所述复合电解质洗脱的卤素离子的量小于约25百万分率重量,如通过离子色谱法测量的。
-
公开(公告)号:CN111129578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1910952877.3
申请日:2019-10-09
IPC: H01M10/0562 , H01M10/0565 , H01M10/0525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杂电解质、各自包括其的电极和锂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混杂电解质包括:无机固体电解质;和有机电解质,其中所述有机电解质包括包含有机阳离子和有机阴离子的有机盐,并且所述有机阳离子包括卤素。电极和固态二次电池各自包括所述混杂电解质。
-
公开(公告)号:CN108727588B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1810359556.8
申请日:2018-04-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包括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的制品、和包括其的显示设备。根据实施方式,提供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包括至少一种四羧酸二酐、至少一种二胺、和至少一种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反应产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四羧酸二酐包括由化学式1表示的四羧酸二酐,所述至少一种二胺包括由化学式2表示的二胺,和所述至少一种二羧酸或其衍生物包括由化学式3表示的二羧酸或其衍生物,其中,R1‑R3、X1和X2与说明书中定义的相同。化学式1。化学式2NH2‑R2‑NH2。化学式3
-
公开(公告)号:CN107394115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1710290599.0
申请日:2017-04-28
IPC: H01M4/134 , H01M10/052
Abstract: 提供用于锂金属电池的负极和包括其的锂金属电池,所述负极包括:包括锂金属或锂金属合金的锂金属电极;和在所述锂金属电极的至少部分上的保护层,其中所述保护层具有约106Pa或更大的杨氏模量并且包括具有大于1μm至约100μm或更小的粒度的选自有机颗粒、无机颗粒、和有机‑无机颗粒的至少一种颗粒。
-
-
公开(公告)号:CN108232289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711326411.X
申请日:2017-12-13
IPC: H01M10/056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2 , H01M2/1646 , H01M2/1653 , H01M2/166 , H01M2/1673 , H01M2/1686 , H01M4/04 , H01M4/624 , H01M10/052 , H01M10/4235 , H01M2300/0065 , H01M10/056 , H01M10/0525
Abstract: 提供复合电解质结构体和包括其的锂金属电池。所述复合电解质结构体包括:具有约106Pa或更大的杨氏模量且包括选自有机颗粒、无机颗粒和有机‑无机颗粒的至少一种颗粒的保护层,所述至少一种颗粒具有大于1μm至约100μm或更小的颗粒尺寸;和包括选自有机颗粒、无机颗粒和有机‑无机颗粒的至少一种颗粒的固体电解质,所述至少一种颗粒具有大于1μm至约100μm或更小的颗粒尺寸。
-
公开(公告)号:CN110010954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1910006997.4
申请日:2019-01-04
IPC: H01M10/052 , H01M10/0562 , H01M10/058 , H01M4/38 , H01M4/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负极锂金属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无负极锂金属电池包括:包括正极集流体和在所述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活性材料层的正极;在正极上的负极集流体;以及在正极和负极集流体之间的复合电解质,其中复合电解质包括第一液体电解质、以及锂金属或锂金属合金的至少一种。
-
公开(公告)号:CN109467699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1811049916.0
申请日:2018-09-10
Abstract: 公开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组合物、制品、和显示设备。所述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为在可见光区域中在500纳米(nm)至700nm的范围内具有最大吸收波长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族二胺、由化学式1表示的二胺、由化学式2表示的二羰基化合物、和由化学式3表示的四羧酸二酐的反应产物,其中,在化学式1至3中,A、R3、R10、R12、R13、X、n7和n8与在说明书中定义的相同。化学式1NH2‑A‑NH2化学式2化学式3
-
公开(公告)号:CN109467702B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1811042395.6
申请日:2018-09-07
Abstract: 公开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组合物、制品和显示设备。所述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线型脂族二胺、由化学式1表示的二胺、由化学式2表示的二羰基化合物、和由化学式3表示的四羧酸二酐的反应产物,其中,在化学式1至3中,A、R3、R10、R12、R13、X、n7和n8与说明书中定义的相同。化学式1NH2‑A‑NH2;化学式2;化学式3。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