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231718C
公开(公告)日:2005-12-14
申请号:CN03107067.1
申请日:2003-03-05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46/10 , A61L9/16 , B01D46/0023 , B01D46/0032 , B01D46/0038 , B01D46/008 , B01D2267/40 , F24F3/1603 , F24F13/28 , F24F2003/1614 , F24F2003/1635 , F24F2003/1667 , F24F2003/1682 , Y02A50/21
Abstract: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根据要净化的环境置换过滤层来增加对相应的特殊杂质净化的功能,并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具有不同空气净化功能的空气净化器。本发明的空气净化器包括:具有允许空气穿过其中的结构的主体;以及从穿过所述主体中的空气中去除杂质的可置换过滤层,所述的可置换过滤层容纳在主体中,并响应于要净化空间的环境特性的变化由使用者进行置换。此外,本发明的空气净化器包括使粉尘颗粒带电荷并通过静电吸引收集粉尘颗粒的粉尘收集装置。金属过滤层的作用是在粉尘收集装置中另外收集带电荷的粉尘颗粒,而HEPA过滤层用于收集微杂质。金属过滤层位于HEPA过滤层的前面。
-
公开(公告)号:CN1231265C
公开(公告)日:2005-12-14
申请号:CN03121625.0
申请日:2003-03-18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IPC: A61L2/2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纳米级金属粒子使机体表面具有抗细菌活性的方法,包括步骤:在机体表面涂覆分散有平均粒子尺寸在500nm或更小的纳米尺寸金属粒子的易挥发溶液,其中所述金属粒子从由银、铝、铜、铁、锌、镉、钯、铑、铬组成的组中任意选取一种,并且以易挥发溶液为基准,所述金属粒子的浓度为100ppm-2000ppm之间;在50℃到150℃的温度范围内对涂覆的机体进行处理以防止机体产生变形;以及使所述纳米尺寸金属粒子沉积到机体上。
-
公开(公告)号:CN1510357A
公开(公告)日:2004-07-07
申请号:CN03107389.1
申请日:2003-03-25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IPC: F24F13/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46/10 , B01D46/50 , B01D2267/40 , B01D2279/50 , B03C3/09 , B03C3/155 , B03C3/47 , F24F3/166 , F24F2003/1635 , F24F2003/1682 , Y02A50/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在空调器中的集尘装置,所述集尘装置具有用于使空气中灰尘颗粒起电的电离器和距离电离器后面预定距离、具有细金属纤维的金属过滤器,其中金属过滤器极性与带电灰尘颗粒的极性相反,以实现电收集灰尘颗粒。
-
公开(公告)号:CN1510353A
公开(公告)日:2004-07-07
申请号:CN03107067.1
申请日:2003-03-05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46/10 , A61L9/16 , B01D46/0023 , B01D46/0032 , B01D46/0038 , B01D46/008 , B01D2267/40 , F24F3/1603 , F24F13/28 , F24F2003/1614 , F24F2003/1635 , F24F2003/1667 , F24F2003/1682 , Y02A50/21
Abstract: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根据要净化的环境置换过滤层来增加对相应的特殊杂质净化的功能,并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具有不同空气净化功能的空气净化器。本发明的空气净化器包括允许空气穿过其中的结构的主体。可置换过滤层容纳在主体中,并根据要净化空间的环境特性进行置换,以便在空气穿过主体时去除杂质。此外,本发明的空气净化器包括使粉尘颗粒带电荷并通过静电吸引收集粉尘颗粒的粉尘收集装置。金属过滤层的作用是在粉尘收集装置中另外收集带电荷的粉尘颗粒,而HEPA过滤层用于收集微杂质。金属过滤层位于HEPA过滤层的前面。
-
公开(公告)号:CN1509794A
公开(公告)日:2004-07-07
申请号:CN03107390.5
申请日:2003-03-25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82Y30/00 , B01J19/088 , B01J19/121 , B01J2219/083 , B01J2219/0839 , B82Y40/00 , C01B32/162 , C01B32/168 , C01B2202/02 , C01B2202/06 , Y10S55/05 , Y10T428/13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空调器的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包括碳纳米管,所述碳纳米管涂敷有至少一种纳米金属颗粒。
-
公开(公告)号:CN1120976C
公开(公告)日:2003-09-10
申请号:CN97109384.9
申请日:1997-12-30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IPC: F28F1/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7/005 , F28F1/325 , Y10S165/503
Abstract: 一种由一系列栅板组形成主体的热交换器,栅板阵列包括四个栅板组。第一、第二栅板组位于各导管之上,第二栅板组位于第一栅板组后。第三、第四栅板组位于各自导管之下,第四栅板组位于第三栅板组之后。各栅板组包括多个具有穿过主体的缝隙的栅板,该缝隙相对空气流动方向横向延伸并相对各自导管径向排列。每一栅板组包括面对各导管的近端和背离其的远端。远端距导管有大致恒定的分离距离。位于各导管的前、后、左、右处的翅片上有排除水的凸檐。每一翅片还包括多个突出于翅片平面的竖向凸檐,其中一些与各自导管竖向对齐排列,还有一些位于各自导管的前部,另外一些位于各自导管的后部。
-
公开(公告)号:CN1090741C
公开(公告)日:2002-09-11
申请号:CN97115640.9
申请日:1997-08-18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1/0059 , F28F1/325
Abstract: 一种热交换器,包括彼此间隔平行布置的平板式换热片,使气流在其间流通。用于导过制冷剂的换热管以曲折方式垂直通过各换热片。每个换热片包含呈缝-片形式的栅格,缝-片部分总体相对于相应的换热管沿径向取向,用于扰动围绕各管外周边通过的气流。在每个换热片中沿每个换热管前侧和后侧形成一些脊状物,以此增加换热片的换热面积和换热片的抗弯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6464C
公开(公告)日:2002-06-19
申请号:CN97114601.2
申请日:1997-07-08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7/005 , F28F1/325 , Y10S165/503 , Y10S165/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器用的热交换器。为了提高空气调节机的表面积和强度,同时使其具有把从传热管等产生的冷凝水顺利排走的排水功能,在平板散热片的预定部位,分别形成至少一个以上的第1及第2补强护条。该构造的空气调节机用热交换器,能使流动气流减少压力降低量,使其暖流化并被混合,从而提高热传递效果。另外,不阻断从传热管散发的热流,使之能顺利地传递,不仅增大平板散热片的表面积,而且,当把热交换器作冷气机的蒸发器或冷凝器使用时,还能使因传热管内部流动的制冷剂温度与平板散热片间流动的气流温度差产生的冷凝水(例如结露现象)容易地流走。
-
公开(公告)号:CN1188228A
公开(公告)日:1998-07-22
申请号:CN97109384.9
申请日:1997-12-30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7/005 , F28F1/325 , Y10S165/503
Abstract: 一种由一系列栅板组形成主体的热交换器,栅板阵列包括四个栅板组。第一、第二栅板组位于各导管之上,第二栅板组位于第一栅板组后。第三、第四栅板组位于各自导管之下,第四栅板组位于第三栅板组之后。各栅板组包括多个具有穿过主体的缝隙的栅板,该缝隙相对空气流动方向横向延伸并相对各自导管径向排列。每一栅板组包括面对各导管的近端和背离其的远端。远端距导管有大致恒定的分离距离。位于各导管的前、后、左、右处的翅片上有排除水的凸檐。
-
公开(公告)号:CN1174969A
公开(公告)日:1998-03-04
申请号:CN97115640.9
申请日:1997-08-18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1/0059 , F28F1/325
Abstract: 一种热交换器,包括彼此间隔平行布置的平板式换热片,使气流在其间流通—用于导过制冷剂的换热管以曲折方式垂直通过各换热片。每个换热片包含呈缝—片形式的栅格,缝-片部分总体相对于相应的换热管沿径向取向,用于扰动围绕各管外周边通过的气流。在每个换热片中沿每个换热管前侧和后侧形成一些脊状物,以此增加换热片的换热面积和换热片的抗弯强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