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晶石型含锂镍锰复合氧化物

    公开(公告)号:CN110402239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1880017741.7

    申请日:2018-02-28

    Inventor: 光本徹也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以金属Li基准电位计具有4.5V以上的工作电位的5V级尖晶石型含锂镍锰复合氧化物,提出了能够抑制高温环境下的气体产生量、并且提高循环特性、且抑制充放电曲线中的放电时的4.1V附近的肩部、同时提高输出特性的5V级尖晶石型含锂镍锰复合氧化物。提出了由通式[Li(LiaNiyMnxTibMgzMα)O4‑σ](式中,0

    Si系负极活性物质
    2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945691A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880047566.6

    申请日:2018-08-10

    Inventor: 光本徹也

    Abstract: 本申请作为能够提高循环特性、能够减少或消除放电曲线中的平台区域、进而还能够提高倍率特性的Si系负极活性物质提出了一种Si系负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是含有:Si、以及包含Si和半金属/金属元素M的化合物的Si系负极活性物质,负极活性物质中的Si的含量大于50wt%、氧原子(O)的含量小于30wt%、半金属/金属元素M的含量大于10wt%且小于50wt%,在通过使用CuKα1射线的粉末X射线衍射装置(XRD)测定的X射线衍射图案中,Si的(111)面的峰的半高宽为0.25°以上、Si的(111)面的峰的峰强度小于20000cps,所述Si系负极活性物质的真密度为2.5g/cm3以上。

    5V级尖晶石型含锂锰的复合氧化物

    公开(公告)号:CN107207280B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680002969.X

    申请日:2016-04-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5V级尖晶石型含锂锰的复合氧化物,其能够兼具扩大高电位容量域和抑制气体产生。本发明提出了尖晶石型含锂锰的氧化物,其为包含Li、Mn、O和它们以外的两种以上元素且具有以金属Li基准电位计为4.5V以上的工作电位的尖晶石型含锂锰的复合氧化物,其特征在于,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电子衍射图像中,确认到在Fd‑3m结构中观测到的衍射斑点以及在Fd‑3m结构中没有观测到的衍射斑点。

    尖晶石型含锂锰复合氧化物

    公开(公告)号:CN108352523A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780003954.X

    申请日:2017-02-28

    Abstract: 提供:关于5V级尖晶石,能抑制气体产生、且提高功率特性进而寿命特性的尖晶石型含锂锰复合氧化物。提出了一种尖晶石型含锂锰复合氧化物,其为至少包含Li、Mn和O、以及除它们之外的2种以上的元素、且在以金属Li为标准电位时具有4.5V以上的工作电位的尖晶石型含锂锰复合氧化物,D50为0.5μm~9μm、(|众数粒径-D50|/众数粒径)×100的值为0~25%、(|众数粒径-D10|/众数粒径)×100的值为20~58%、根据由SEM图像算出的平均一次粒径和前述D50算出的、平均一次粒径/D50为0.20~0.99,一次颗粒为多晶。

    具有层结构的锂金属复合氧化物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06274A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申请号:CN201680014227.9

    申请日:2016-03-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层结构的锂金属复合氧化物的制造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残留在锂金属复合氧化物中的未反应锂化合物。提出了一种具有层结构的锂金属复合氧化物的制造方法,其是通式(1):Li1+xNi1-α-β-γMnαCoβMγO2(式中,0≤x≤0.1、0.01≤α≤0.35、0.01≤β≤0.35、0≤γ≤0.1。M包含选自由Al、Mg、Ti、Fe、Zr、W及Nb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以上的元素)所示的具有层结构的锂金属复合氧化物(B)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具备如下工序:第1工序:在400℃~850℃下进行预焙烧而得到通式(2):Li1+xNi1-α-β-γMnαCoβMγO2(式中,-0.7≤x≤-0.05、0.01≤α≤0.35、0.01≤β≤0.35、0≤γ≤0.1。M包含选自由Al、Mg、Ti、Fe、Zr、W及Nb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以上的元素)所示的锂金属复合氧化物(A);以及、第2工序:将前述第1工序中得到的锂金属复合氧化物(A)和锂化合物混合,在700℃~1000℃下进行正式焙烧,由此得到前述锂金属复合氧化物(B)。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