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升压驱动功能的直流无刷电机风扇电路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6100471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610411.1

    申请日:2016-07-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80/116 H02P7/06 F04D25/08

    Abstract: 一种具升压驱动功能的直流无刷电机风扇电路结构,尤指一种输入电压为12伏特的直流无刷电机风扇电路,包括电连接的一控制整合电路单元、一电机线圈驱动回路单元及一降压回路单元,该控制整合电路单元具有处理器,能够通过讯号输入及输出整合能力以控制该电机线圈驱动回路单元,进而控制风扇的状态;降压回路单元则电连接于控制整合电路单元的入电侧,以提供处理器所需工作电源,该降压回路单元及电机线圈驱动回路单元的入电侧更电性连结有一直流升压电路以及一电流整流滤波电路,该直流升压电路以将直流无刷电机风扇电路的12伏特输入电压升压至15至50伏特,再经由该电流整流滤波电路达到稳流作用,故可令直流无刷电机风扇电路达到提升电压与电机扭力、减少电机操作电流与铜损、提高电机效率的功效与实用进步性。

    薄型化热传导装置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091769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610027.1

    申请日:2016-07-29

    Inventor: 何信威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233 F28D15/04

    Abstract: 一种薄型化热传导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呈面状迭置形态结合的一底板及一盖板,该底板具一平整散热面,底板与盖板之间周边具一压合边,该压合边环围范围内形成一真空腔,压合边一处则设有一抽真空注液口,该抽真空注液口通过压合缘部加以封闭,且压合缘部外端再通过焊接工艺加以封口呈密合状;该抽真空注液口所对应的压合边位置处更设有一向上内凹面,为由底板的平整散热面朝盖板方向面状内凹形态;借此,构成抽真空注液口的压合缘部外端相对于底板的平整散热面呈向上内缩状态,使得封口用的焊料具有可向下凸出的空间,防止焊料凸出于底板的平整散热面之外,以确保底板的平整散热面组装平整度及最佳散热效能。

    具复合毛细组织的扁热管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6091766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603599.7

    申请日:2016-07-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46

    Abstract: 一种具复合毛细组织的扁热管结构,包括:一扁状管体,呈扁状封闭的中空管体形态,包括一顶壁、一底壁、二侧壁及一中空腔室,且扁状管体包括一受热端及冷凝端;长形编织网体,设置定位于扁状管体中空腔室内的顶、底壁任至少一者,且长形编织网体的设置长度为扁状管体的受热端延伸至冷凝端;长形多孔烧结体,设置定位于扁状管体中空腔室内靠临任至少其中一侧壁位置处,该长形多孔烧结体的设置长度为扁状管体的受热端延伸至冷凝端,且多孔烧结体与长形编织网体预先相结合固定成一复合毛细组织;借此设计,可令具有复合毛细组织的扁热管达到兼具较佳导流效果、较佳设置稳固定位性、较佳蒸汽导流空间以及制程简易确可具体实施等诸多实用进步性。

    一种振荡式导热装置的单向循环启动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6091763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610665.3

    申请日:2016-07-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233

    Abstract: 一种振荡式导热装置的单向循环启动结构,该振荡式导热装置的壳体内部具回路型流道,该回路型流道包括受热区段及第一、第二侧导流区段,回路型流道内容置有工作液,受热区段的工作液蒸发形成蒸汽压力以推动工作液流动;且第二侧导流区段至少一侧设有朝旁侧凸伸呈盲孔形态的叉状阻流道,该叉状阻流道与第二侧导流区段之间形成一倒叉缘部,该倒叉缘部的凸伸方向与来自受热区段的工作液移动方向相逆;借此,该叉状阻流道用以阻滞从受热区段朝第二侧导流区段移动的工作液,并相对促进从受热区段朝第一侧导流区段移动的工作液流动状态,从而加速工作液单向循环启动状态的达成。

    振荡式导热装置的单向循环启动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6091762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610246.X

    申请日:2016-07-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233

    Abstract: 一种振荡式导热装置的单向循环启动结构,该振荡式导热装置的壳体内部具回路型流道,该回路型流道包括受热区段及第一、第二侧导流区段,回路型流道内容置有工作液,受热区段的工作液蒸发形成蒸汽压力以推动工作液流动;且第二侧导流区段至少一侧设有朝旁侧凸伸呈盲孔形态的叉状阻流道,该叉状阻流道与第二侧导流区段之间形成一倒叉缘部,该倒叉缘部的凸伸方向与来自受热区段的工作液移动方向相逆;借此,该叉状阻流道用以阻滞从受热区段朝第二侧导流区段移动的工作液,并相对促进从受热区段朝第一侧导流区段移动的工作液流动状态,从而加速工作液单向循环启动状态的达成。

    具回路型热管的新型散热模块

    公开(公告)号:CN106052450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610537.9

    申请日:2016-07-29

    Inventor: 何信威 黄志仁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43 F28F1/22

    Abstract: 一种具回路型热管的新型散热模块,其特点主要包括:一散热座,包括发热源组设面及散热面;至少二鳍片,呈间隔配置形态组设于散热面对应位置,且鳍片包括装设边及延伸边;至少一回路型热管,呈环圈形态组设于鳍片外周,回路型热管对应鳍片的装设边及延伸边分设有第一、第二搭接管侧,回路型热管以其设有第一搭接管侧的管段组设于散热座,且回路型热管的第一搭接管侧至第二搭接管侧之间形成的间距大于鳍片装设边至延伸边之间形成的间距,构成回路型热管组设于鳍片外周呈倾斜状;又鳍片装设边及延伸边分设有搭接凹缘以分别供回路型热管的第一、第二搭接管侧搭接嵌合。

    管端对接式回路型热管
    2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052442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610460.5

    申请日:2016-07-29

    Inventor: 何信威 黄志仁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266 F28D15/046

    Abstract: 一种管端对接式回路型热管,其主要包括:一中空管体,包括二管端及一回路型区段,其内部回路型流道空间呈真空封闭状态并容置有工作液;一插接部,设于中空管体其中一管端;一套接部,设于中空管体另一管端,且套接部与插接部用以套组于插接部外周;一紧配合区段,设于插接部与套接部相插套部位其中一局部区段,通过紧配合区段以令插接部与套接部之间呈紧插合气密状态;一松配合区段,设于插接部与套接部相插套部位另一局部区段,通过松配合区段得于插接部与套接部之间形成一间隙。本发明能够让回路型热管达到组成构件及制造成型步骤大幅简化、制造成本大幅降低且保有其较佳散热效能的实用进步性及较佳产业经济效益。

    一种散热风扇定子组合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6050702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597775.0

    申请日:2016-07-27

    Inventor: 张良升 吴添进

    Abstract: 一种散热风扇定子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其中央凸设有一内部具容置槽的轴受管部;轴承,组设于所述轴受管部容置槽中;阶级状结合定位部,形成于所述轴受管部的端部,其至少包括一缩径的径向结合面;压制组件,包括压制缘部及径向结合缘部,该压制缘部抵靠于所述轴承端部,所述径向结合缘部与所述轴受管部的径向结合面相套合;线圈组,具结合孔以套组定位于所述基座的轴受管部与压制组件外周;借此,可通过所述阶级状结合定位部的大面积组合形态,令所述压制组件抵压定位轴承的状态达到牢固性更加提升的实用进步性。

    轴心反置式电机结构
    2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026505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603576.6

    申请日:2016-07-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7/00 H02K5/00

    Abstract: 一种轴心反置式电机结构,其主要包括基座、轴心座、轴承座、转子组、定子组及防脱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部设于该轴心座与轴承座相对应位置,包含具有弹性扣持缘的一扣环以及形成于该扣环相对位置的一限位槽,令该扣环的弹性扣持缘伸入限位槽中,并与限位槽之间保持有轴向间距;借此设计,使得转子组于高速旋转时能够平稳保持于定子组上端,有效防止该转子组与定子组脱离,且该扣环的弹性扣持缘与限位槽之间保持有轴向间距的形态,能够提供转子组组合时扣环弯曲的避让空间,以令组合顺畅达成而特具实用进步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