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抽吸装置的纺织机以及用于控制纺织机抽吸装置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94179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010254766.4

    申请日:2010-08-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H5/66 B65H54/8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纺织机,特别是纺纱或纺纱制备机器,如碾压机,起绒机或精梳机,的抽吸装置(17)的方法,其中抽吸装置(17)包括用于产生气流的风扇(12),用于过滤气流的滤芯(13)以及用于清洁滤芯(13)的清洁装置(14)。本发明提出了风扇(12)的转速以及清洁装置(14)的运行状态借助于一个控制器(15)相互协调。此外描述了一种具有抽吸装置(17)的相应的纺织机,其中抽吸装置(18)包括用于产生气流的风扇(12),用于过滤气流的滤芯(13)和用于清洁滤芯(13)的清洁装置(14)。纺织机的特征在于风扇(12)和清洁装置(14)与纺织机的控制器(15)相连接,由此风扇(12)的转速和清洁装置(14)的运行状态可相互协调。

    用来清洁路段上的过滤器的方法以及具有抽吸系统的路段

    公开(公告)号:CN104451987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473957.8

    申请日:2014-09-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清洁路段上的过滤器(21)的方法以及一种用来拉伸一个或多个纤维带(FB)的路段,该路段具有控制装置(13)和抽吸系统(3),该控制装置用来控制所述路段(1)的工作过程,该抽吸系统用来吸走在工作过程中释放的尘粒和/或污染粒,其中抽吸系统(15)具有用来产生吸气流(S)的抽风机(17),并且具有用来把尘粒和/或污染粒从吸气流(S)中过滤出来的过滤器(21)。按本发明建议,过滤器的就吸气流(S)而言处于上游的污物沉积面(31)配备有至少一个可借助压缩空气加载的吹气嘴(32),用来产生沿着过滤器(21)的污物沉积面(31)流动的清洁流(R)。

    具有至少两个相同作用的并条机的纺织机器

    公开(公告)号:CN103374772A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310120412.4

    申请日:2013-04-09

    Inventor: A·克里格勒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H5/44

    Abstract: 一种具有至少两个相同作用的并条机的纺织机器,用于单独延展纤维材料,各并条机包括至少两个在纤维材料输送方向相继设置的有下辊和分配给它的上辊的辊对,各下辊和为其分配的上辊构成用于纤维材料的夹线,各并条机有第一设置器和至少一个第二设置器,各并条机的第一辊对的至少一个辊靠第一设置器且相应并条机的第二辊对的至少一个辊靠第二设置器可在纤维材料的输送方向上移动,使得各辊对之间的夹线距离可调整。各并条机的各第一设置器靠第一联接元件互耦且各并条机的各第二设置器靠第二联接元件互耦,使并条机的第一设置器的设置导致所述并条机或其它并条机中的第一设置器的设置且并条机的第二设置器的设置导致所述并条机或其它并条机中的第二设置器的设置。

    包含至少一个具有多个磁性区域的负载辊的纺织机

    公开(公告)号:CN103374771A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310133408.1

    申请日:2013-04-17

    Inventor: D·格赖斯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H5/54 D01H5/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机,优选的是一种牵伸装置,包含一个引导部分(1),该引导部分(1)用于引导被导入所述纺织机或者从所述纺织机导出的纤维复合材料(2),其中所述引导部分(1)含有一个支承区域(3)以及至少一个负载辊(4),所述支承区域(3)用于支撑所述纤维复合材料(2),所述负载辊(4)在纺织机运行过程中,由上而下辗压被支撑在支承区域(3)上面的纤维复合材料(2),所述负载辊(4)具有两个端面(8)。本发明提出,所述负载辊(4)在其两个端面(8)分别具有一个磁性区域,该磁性区域由至少一个磁铁(5)形成。此外,本发明还对一个相应的负载辊(4)进行描述。

    纺织预处理机的换罐器以及用于换罐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74708A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210145705.3

    申请日:2012-05-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H67/0428 B65H2701/311 D01H9/0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罐器,其用于纺织预处理机,优选用于拉伸机、起绒机或精梳机,其中换罐器具有至少两个罐抓取设备,借助其能够使每个罐(1)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变动,其中每个罐抓取设备具有用于罐(1)的止挡面(2)以及相对止挡面(2)可运动地支承的保持元件(3)。根据本发明设计的是,每个保持元件(3)能够借助操作装置(4)在闭合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运动,其中在闭合状态中罐(1)能够借助相应的罐抓取设备的保持元件(3)和相关的止挡面(2)来固定,而在打开状态中不进行罐(1)的固定。此外,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借助换罐器来更换纺织预处理机(优选拉伸机、起绒机或精梳机)上的罐(1)的方法,借助其使罐(1)在换罐期间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变动,其特征在于,在换罐之前每两个罐(1)借助共同的操作元件(9)相对于换罐器固定。

    带有夹紧连接的开棉滚筒
    2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363150B

    公开(公告)日:2011-07-20

    申请号:CN200810135460.X

    申请日:2008-08-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H4/32 Y10T403/606

    Abstract: 用于自由端纺纱装置(6)的开棉滚筒(1),开棉滚筒(1)具有型芯件(2),开棉滚筒(1)在型芯件表面固定于驱动轴(4);和具有齿组承载的齿组导纱器(7),导纱器通过夹紧连接(8)在轴向方向固定于型芯件(2)。此外,开棉滚筒具有通过在圆周方向的突起部分(13)和凹槽(14)的相互作用,来对型芯件(2)和齿组导纱器(7)进行形状配合的连接装置。用于自由端纺纱装置(6)的开棉滚筒(1)的齿组导纱器(7)可用夹紧连接(8)在轴向方向固定于开棉滚筒(1)的型芯件(2)。该齿组导纱器(7)具有用于和型芯件(2)在圆周方向形状配合连接的突起部分(13)。同时,该突起部分(13)形成用于该夹紧连接(8)的挡肩(12)。用于自由端纺纱装置(6)的开棉滚筒(1)的型芯件(2)可通过用于以突起部分(13)和与其作用的凹槽(14)形状配合连接的装置、在圆周方向和开棉滚筒的齿组导纱器(7)连接。该齿组导纱器(7)可在轴向方向通过夹紧连接(8)固定于型芯件。该型芯件(2)由塑性材料组成,以及夹紧连接(8)的夹紧部件(11)实施为和型芯件(2)的一体件。

    确定纱线带单位长度带重的工艺以及纺纱备料机

    公开(公告)号:CN101387021A

    公开(公告)日:2009-03-18

    申请号:CN200810214383.7

    申请日:2008-09-05

    Inventor: M·于丁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H13/26 D01G31/00 D01H5/00 D01H13/24 D01H13/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艺,以确定纺纱备料机上的纱线带(FB)的单位长度的带重,特别在一个段(1)中,其中纱线带在离开纺纱备料机后被展开。依据本发明提供了,即确定被展开的纱线带(FB)的重量和长度并由此确定纱线带(FB)单位长度的带重。对此提供了纺纱备料机,特别是段(1)具有至少纱线带(FB)的出口(26)和控制纺纱备料机的控制装置(19),其中纺纱备料机上安装有第一称重装置(27),特别是在纺纱备料机出口(26)的区域内称量对于离开纺纱备料机的纱线带(FB)的接件装置的重量。

    具有可回转的盖板件和为此使用的止挡结构件的开放型纺纱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372773A

    公开(公告)日:2009-02-25

    申请号:CN200810132322.6

    申请日:2008-07-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H4/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放型纺纱装置(Offenend:open-ended),其包括一个具有支承在轴承座(Lageraufnahme)内的纺纱杯的纺纱杯外壳。具有一个封闭纺纱杯外壳开口的盖板件,盖板件包括一个运转时凸入(hineinragende)纺纱杯内的落纱喷嘴,并可环绕回转轴回转。盖板件包括一个在纺纱杯的轴向上确定落纱喷嘴位置的止挡面(anschlagflaesche)。止挡面设置在一个可装入盖板件内的止挡结构件上。止挡结构件包括止挡面和支承面,止挡面针对与轴承座连接的轴颈,用于接受盖板件锁定力(Zuhaltekraft),支承面用于将锁定力传递到盖板件上。止挡面与支承面具有约25°的角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