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形沉淀池
    2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275001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410573757.X

    申请日:2014-10-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形沉淀池。圆形沉淀池包括池体、进水口、出水口、沉泥板和沉泥筒,沉泥板设置有多层,且每个沉泥板的上侧都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且进水口和出水口沿池体的切线方向设置。本发明提供的圆形沉淀池,沿切向进、出水,此种进水方式可使污水在圆形沉淀池内形成环流,增加了污水在圆形沉淀池内的停留时间,可提高污泥的沉降效果,并且多层沉泥板的设定,相当于增加了多组沉淀池,在占用相同的占地面积下,增加了污泥沉淀面积,大大提高了沉淀效率;另外,由于每两层沉泥板间上下竖直间距较小,这样相对较小粒径的颗粒也会沉降下来,增强了沉淀效果。

    一种活性污泥池
    2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523630A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610061271.7

    申请日:2016-0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C02F3/12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活性污泥池,包括生化池和设置于所述生化池内的沉淀槽,所述沉淀槽为V型沉淀槽,所述V型沉淀槽包括多层斜向设置的沉淀板,所述沉淀槽的内部设有出水槽,所述出水槽连通出水管路,所述沉淀槽底部连通回收管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活性污泥池,采用斜板沉淀池原理,在活性污泥池内置沉淀槽,在保证出水达到二沉池的效果同时,解决现有技术采用二沉池导致的成本高、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一种活性污泥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394996B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1810399581.9

    申请日:2018-04-28

    Inventor: 王旭 李星文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性污泥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罐状主体,所述罐状主体内部的中心设有预处理网袋;所述预处理网袋处于由脱气导流斗型筒与隔气斗型筒形成的半封闭区域内;所述脱气导流斗型筒的外周设有倒置的斗型沉淀筒;所述斗型沉淀筒与罐状主体之间设有出水堰;所述罐状主体的底部设有曝气装置。本发明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利用斗型结构,将装置内部分隔为多个功能区域,使活性污泥处理污水工艺的几大功能完美结合在一体内;同时,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可以方便的加工、运输、安装和维护,而且由于减少了常规工艺中必备的污泥回流泵、搅拌器等设备,使本工艺维护十分简单,运行成本大幅度降低。

    布水装置及布水系统
    2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401615B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申请号:CN201510965335.1

    申请日:2015-12-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布水装置及布水系统。布水装置包括第一输水管(1)、第二输水管(5)、浮子(4)和配重块(6),浮子(4)与配重块(6)分别套设在第二输水管(5)的上部和下部,以使该布水装置悬浮或漂浮于水中并使第二输水管(5)在水中竖直定向,第一输水管(1)与第二输水管(5)的顶端连通。布水系统包括布水装置以及使得布水装置对应布水点定位的锚固配重块(10)和牵拉绳索(11),布水装置中的浮子(4)和配重块(6)、锚固配重块(10)以及牵拉绳索(11)对布水装置中的第一输水管(1)和第二输水管(5)共同作用以使第一输水管(1)和第二输水管(5)悬浮于水中。布水装置和布水系统方便布置。

    一种折伞式活性污泥沉淀器

    公开(公告)号:CN107252575A

    公开(公告)日:2017-10-17

    申请号:CN201710470239.9

    申请日:2017-06-20

    Inventor: 王旭 李星文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21/0027 B01D21/0039 B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折伞式活性污泥沉淀器,包括:倒置且悬浮于水中的伞骨架;其中,伞骨架包括主轴、外壁骨架、导流罩骨架和滑块,所述滑块设在所述主轴上,与所述导流罩骨架相连,所述导流罩骨架与所述外壁骨架通过第一转轴相连,所述外壁骨架与所述主轴通过第二转轴相连;在所述外壁骨架和所述导流罩骨架的表面均设有外壁面料。本发明的折伞式活性污泥沉淀器,采用伞型结构,使用时推动主轴上的滑块,带动伞骨架及外壁面料张开,形成沉淀装置,待不用时,可以将滑块上移,使伞型装置整体闭合,便于存放或运输。

    一种用于污水深度处理及中水回用处理中的滤池

    公开(公告)号:CN104689624B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510114272.9

    申请日:2015-03-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污水深度处理及中水回用处理中的滤池。该滤池包括环形污水池、进水渠、清水池、中空滤板及收集固定器,中空滤板固定在所述收集固定器上,滤板安装更方便,由于污水池为环形,多个中空滤板也呈环形排列,环形污水池中流态更稳定,从而更有利于过滤的进行;同时,清水池位于环形污水池的底侧,收集固定器穿设在环形污水池的底部,连通中空滤板和清水池,各块滤板内的清水可单独通过收集固定器直接进入清水池,从而各块滤板的清水出流不会互相影响,也避免了在滤板底部采用统一的总管设计,清水排出更通畅;采用环形行走轨道,避免了直线型行走轨道的无效反洗回程,减少了反冲洗装置对滤布的磨损。

    多方案生化处理工艺污水的生化反应池及其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91441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461428.6

    申请日:2014-09-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方案生化处理工艺污水的生化反应池,所述生化反应池为长方形,包括七个反应格和好氧格;所述七个反应格呈L形排列在生化反应池一侧,其中第1?6个反应格为厌氧格或缺氧格,第七个为兼氧格;所述兼氧格连接好氧格;所述好氧格为五个廊道回转式连通的形式,布置在生化反应池中的另一侧并占满七个反应格之外的面积;反应格和好氧格之间以隔墙分隔。本发明提出的多方案生化处理工艺污水处理系统,在同一池体内实现了多方案的生化处理方式工艺。可根据进水水质的不同,灵活调节,采用各种运行模式,集各种工艺运行优点于一体,可根据水质情况,季节性地调整运行方式,选择适合的最佳处理工艺。

    一种处理高浓度综合城市污水的方法及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384311A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510906844.7

    申请日:2015-12-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处理高浓度综合城市污水的方法及其装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处理高浓度综合城市污水的方法,将污水进入水解酸化池进行处理获得混合液;并通过中沉池对混合液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污泥和上清液,通过设置中沉池提高了水解酸化效果;将上清液通过集水渠进入厌氧池中进行后续处理;将污泥回流至水解酸化池中,获得VFA有机物为缺氧池提供碳源,经水解酸化后的污泥送到后续污泥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将经二沉池处理后的污泥通过设置有阀门的外回流污泥管进行分流,根据进水水质灵活调节阀门的开度,提高除磷效果;将水解酸化池获得的VFA有机物随上清液分别进入厌氧、缺氧及好氧池进行脱氮除磷工艺。

    旋转式滗水器
    3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217787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10717659.3

    申请日:2015-10-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旋转式滗水器,包括升降支座、升降驱动装置、滗水圆筒、排水支管、排水总管、出水管、排水管支座和升降连接杆,升降驱动装置安装于升降支座,排水总管可转动地设于排水管支座,出水管通过旋转接头与排水总管的端部相连接;滗水圆筒包括过滤罩段和导液段,导液段与过滤罩段相连接,导液段通过排水支管与排水总管相连通,升降连接杆的一端与排水支管铰接,升降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升降驱动装置连接,升降驱动装置通过升降连接杆推动滗水圆筒绕排水总管中心转动,实现滗水圆筒的升降。本发明使滗水器在滗水的同时实现过滤功能,解决现有技术跑泥、跑渣的问题,提高出水水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