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酵罐自动清洗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91998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590027.4

    申请日:2024-05-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酵罐自动清洗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发酵罐体、旋转清洗球和磁力移动组件,所述磁力移动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发酵罐体内侧壁以及外侧壁上,并相对应的内磁道轨和外磁道轨,所述内磁道轨上设置有磁力滑块,所述外磁道轨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磁力滑块跟随移动的强磁力头,所述旋转清洁球设置于磁力滑块上,且旋转清洁球下侧外接输水软管。使强磁力头在外磁道轨内移动,通过磁力带动,使磁力滑块跟随在内磁道轨中由发酵罐体底部逐步向上移动随着磁力滑块的移动使旋转清洁球对发酵罐体内壁不同地点进行清洗,磁力控制器上设置强磁力头运行速度,调整清洗时间及清洗次数,通过旋转清洁头的360度旋转清洁,使罐内充分清洗洁净。

    一种无需蒸汽的全自动在位灭菌发酵罐

    公开(公告)号:CN116948812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214472.2

    申请日:2023-09-20

    Inventor: 石磊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无需蒸汽的全自动在位灭菌发酵罐,属于发酵罐技术领域,包括发酵罐,所述发酵罐的里面凹设着热液腔、发酵腔,所述热液腔包围着发酵腔,所述发酵罐的下部预留着加热空间,所述加热空间和热液腔的下部接通,所述加热空间的上部安设着加热柱。本发明解决了未及时得到分解的生物纤维会持续不断地包裹到搅拌板,导致与搅拌板连接的马达因为负荷过大停转乃至积累热能烧毁,由于发酵罐内部空间狭长,难以人为手动剥离生物纤维,本发明中,采用安装柱、升降桶和内桶,致使马达的输出端防护;电缸一及控制架运转,连动圆柱二和连动圆柱一分开从而卸去马达负荷,进而避免马达积热而毁坏。

    一种具有高效清洁结构的发酵液储罐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25942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939403.2

    申请日:2021-08-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高效清洁结构的发酵液储罐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发酵液储罐主体,发酵液储罐主体顶部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置于发酵液储罐主体内部的转动柱,转动柱侧壁上对称设置有多个搅拌叶,转动柱侧壁上对称设置有多个一端封闭的清洗管,清洗管上对称设置有多个用于对发酵液储罐主体侧壁进行清洁的喷嘴,通过使用喷嘴对称设置,使上下相邻清洗管上的喷嘴对射,从而增大清洁的面积,节约清洁时间,提高清洁效率,发酵液储罐主体底部安装有与转动柱相连通的进液管,转动柱内部开设有与进液管相连通的水腔,转动柱侧壁上开设有使水腔与清洗管相连通的通孔,本发明结构合理,便于组合安装,清洁效率高,清洁烘干便捷。

    一体化管路布置立式大型发酵罐及其管路布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004120B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1810040258.2

    申请日:2018-01-16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一体化管路布置立式大型发酵罐,包括立式罐体,在立式罐体的一侧设有立式管架,立式管架与立式罐体之间具有安装空间,与立式罐体具有的各种接口连接的相应各路工艺管路固定在立式管架上,各路工艺管路上安装有相应控制阀门。本发明可以使接至发酵罐和管路走向简便合理;可以使大型发酵罐的制造、运输、安装更方便,缩短交付客户的工期;可以方便确保夹套(列管)内的冷却水排尽;可以提高立式大型发酵罐的生产效率,且降低客户设备投资成本。

    一种自动移种灭菌系统
    2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305780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910560101.7

    申请日:2019-06-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移种灭菌系统,涉及发酵设备技术领域,直通隔膜阀二与排污口一之间设有温度检测器一,直通隔膜阀四与排污口三之间设有温度检测器二,还包括自动控制系统和报警器,温度检测器一和温度检测器二与自动控制系统连接,当温度检测器一或温度检测器二的测量值在灭菌温度以上达到设定时长后,自动控制系统便切断蒸汽和排污阀门自动停止灭菌,若测量值达不到灭菌温度,则触发报警器以提示操作人员。

    一种无死角泡沫检测电极
    2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187681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0900570.4

    申请日:2018-08-09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无死角泡沫检测电极,包括检测电极,所述检测电极包括金属芯测量主体和四氟管,所述金属芯测量主体设置在所述四氟管内,并且其上下两端延伸处四氟管,所述金属芯测量主体通过所述四氟管固定安装在盖板接口内,在所述检测电极顶端设置有连接压盖,并且与四氟管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检测电极通过连接压盖固定在罐盖接口上;本发明结构简单、密封性强,能够减少罐体死角和染菌风险,同时降低清理难度。

    一种随机通用补料组合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022240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874525.6

    申请日:2018-08-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33/00 C12M33/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随机通用补料组合装置,涉及补料装置技术领域,包括补料底座和补料接头,所述补料底座与发酵罐固定连接,所述补料接头上开设有多个补料口,所述补料底座中部开设有与发酵罐和补料口连通的开口;所述补料底座和补料接头上均开设有对应的螺栓孔,对应的所述螺栓孔内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栓。本方案将原先的多个加料孔转换为一至两个大的标准孔,使得开孔质量比较好控制,且开孔数量大大减少,使得焊接质量比较好控制,且可以依据需求方便更换补料接头。

    一种带导流装置发酵设备
    2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949514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834178.4

    申请日:2018-07-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27/02 C12M27/18 C12M27/20 C12M27/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导流装置发酵设备,涉及发酵罐技术领域,包括罐体,罐体的搅拌轴上设有多组搅拌桨,每组搅拌桨均包括多个将液体上推的扭转桨叶,罐体中部设有导流筒,导流筒与罐体内壁之间形成间隙,导流筒的上下两端均设有敞口,搅拌浆位于导流筒内部;罐体内部位于导流筒上端设有开口向下的导流壳,导流壳呈半圆状,且导流壳的中心处向导流筒方向凹陷,罐体内部位于导流筒下端设有导流体,导流体为圆锥体,圆锥体的锥顶朝向导流筒设置,且圆锥体的轴线与所述导流筒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本方案可以加快罐体内发酵液循环速度,使罐内发酵液充分与氧融合,提高溶氧,且降低搅拌直径,从而降低搅拌功率,节能降耗。

    生物反应器低剪切提升式通气搅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834099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197796.8

    申请日:2017-03-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27/08 C12M27/04 C12M29/08 C12M4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反应器低剪切提升式通气搅拌装置,消泡室、负压搅拌器、通气室以及下搅拌器在同一轴线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消泡段通过溢泡导管穿过负压搅拌段与通气分散段相通,在消泡室外侧设有一圈消泡网罩;负压搅拌器外侧均匀设有三根搅拌管,搅拌管的外侧端部的开口为斜面结构,搅拌管的另一端通过负压搅拌器与通向罐底的中空轴相通;通气室内设有空气均布器。本发明采用无剪切结构对反应罐中的培养液进行搅拌,通过旋转中空轴带动搅拌管,从而在搅拌管管口与中空轴的底端形成压差,使的培养液在罐体内循环搅拌,这样就减小了剪切搅拌造成对细胞的损伤;同时在该搅拌装置的底端设置小型的搅拌桨叶,目的是为了让细胞能更好的利用氧气进行呼吸作用,同时避免了培养液中的细胞沉积的罐底。

    大型发酵罐内列管循环水收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695297A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310722985.4

    申请日:2013-12-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4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发酵罐内列管循环水收集装置,包括风水换热器、主循环泵、缓冲罐、纯水净化装置、补水泵、补水槽以及安装在发酵罐内的列管换热器,列管换热器的出水口经管道与风水换热器的进水口相连,风水换热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主循环泵进口相连,主循环泵的出口经管道与列管换热器的进水口相连;在列管换热器的出水口与风水换热器连接管道上设有第一支管;纯水净化装置与主循环泵连接管道上设有第二支管。本发明通过在管路中增加净化装置和冷却装置,有效提高了循环水的回收利用率,减少污垢的沉积,提高列管的传热效率,由于采用的是循环水回收利用,能够大量的节省水资源,节约生产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