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相流动态膜好氧泥膜共生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06698645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611176406.0

    申请日:2016-12-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C02F3/02 C02F230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相流动态膜好氧泥膜共生反应器,所述多相流动态膜好氧泥膜共生反应器包括反应器(1)、曝气室(2)、澄清池、混合室(3)和带有挂钩的连接板,所述反应器(1)通过隔板分为第一级微生物反应室(11)和第二级微生物反应室(12),第一级微生物反应室(11)和第二级微生物反应室(12)的体积比为1:1.5,第二级微生物反应室(12)的体积大于第一级微生物反应室(11),保证接触充分,有利于污水处理,所述多相流动态膜好氧泥膜共生反应器无运动机件、无机械搅拌系统、能耗极低、几乎不可能堵塞。

    一种装配式多相流动态膜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587504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182016.4

    申请日:2016-12-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9/00 C02F1/001 C02F1/32 C02F3/02 C02F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多相流动态膜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所述装配式多相流动态膜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包括格栅渠(1)、调节池(2)、污泥干化池(9)、依次连接的预脱硝区(3)、厌氧区(4)、缺氧区(5)、好氧区(6)、沉淀区(7)和排放渠(8)、第一阀门(12)、第二阀门(13)、格栅、提升泵(18)、紫外线消毒池(10)和回转鼓风机(11)。所述装配式多相流动态膜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保证厌氧区的严格厌氧环境,使得聚磷菌在厌氧区中释放磷的效率大大提高,确保其在好氧区的吸磷效率相应得到了充分提升,进一步实现装配式多相流动态膜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对氮、磷的高效去除能力。

    一种无动力自主曝气生物膜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05129973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519397.X

    申请日:2015-08-24

    Inventor: 李旭涛 吴高峰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一种无动力自主曝气生物膜组件,属于环保和水处理技术领域。该组件采用不锈钢丝网做成骨架,不锈钢丝网的内侧缝制与不锈钢骨架形状相配合的亲水立毛纤维滤布,外侧缝制与不锈钢骨架形状相配合的拒水针织布,污泥附着在内侧滤布上形成生物膜。该组件的结构可采用长条筒状结构、圆筒形结构或者板式组合结构,通过内侧滤布和外侧无纺布的孔隙,该组件实现了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自主曝气。解决了常规曝气的大功率消耗,生物膜与空气直接接触,减少了曝气量,降低了曝气能耗。

    一种内置筛板过滤预制泵站

    公开(公告)号:CN204715518U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20442829.7

    申请日:2015-06-26

    Inventor: 李旭涛 吴高峰

    Abstract: 一种内置筛板过滤预制泵站,属于环保给排水技术领域。该泵站由筒体、潜水泵、进水集水箱、过滤筛板、卧式小口径粉碎格栅、水泵提升导杆、管道、阀门、液位传感器、控制系统和排风系统等部件组成。水进入泵站,经过倾斜的筛板过滤,小于5mm的固液混合物,直接进入到泵站的底部,大于5mm的颗粒,聚集到筛板的底部,经过底部的卧式小口径粉碎格栅粉碎,汇总到泵站的底部,泵站底部的水,根据液位传感器的信号,启动潜水泵加压输出。该泵站的粉碎格栅的尺寸减小三分之二,功耗降低70%以上。全流经过粉碎格栅的水头损失大为减少。该泵站体积小、效率高、智能化、安装方便、质量可靠,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雨水、排水、废水和源水的输送和排放。

    余热利用储能能源站
    2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893488U

    公开(公告)日:2014-10-22

    申请号:CN201420178118.9

    申请日:2014-04-14

    Inventor: 吴高峰 李旭涛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4

    Abstract: 一种余热利用储能能源站,属于节能和换热技术领域。这种余热利用储能能源站,在集装箱中设有余热回收控制系统、汽动热泵机组、吸收式溴化锂冷水机组、螺旋螺纹管壳式换热器、太阳能辅助加热系统、相变蓄热元件、蓄热水箱、相变蓄冷元件、蓄冷水箱、自动控制系统和能量计量系统,还包括与储能能源站配套的各水泵组。采用管道连接的各泵组及各种控制阀门、换热器、流量计和控制仪表全部集中在集装箱式余热回收控制系统内,集装箱式余热回收控制系统的全部外部接口均在集装箱一侧。该余热利用储能能源站余热高效利用,相变蓄能效果显著,供热方式灵活有效,利用余热制冷蓄冷及移动供冷技术具有唯一性,系统节省现场占地面积,设备安装简单。

    一种燃煤发电厂余废热回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3719099U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420072212.6

    申请日:2014-02-20

    Inventor: 李旭涛 吴高峰

    Abstract: 一种燃煤发电厂余废热回收装置,属于节能和换热技术领域。该余废热回收装置采用循环泵第一出口管道依次与电厂水入口管道、余热回收装置的下程、电厂水出口管道和混水管道连接,循环泵第二出口管道经烟气换热装置连接混水管道。锅炉排污水经过锅炉排污水入口管道进入余热回收装置的上程由锅炉排污水出口管道排出,烟气经过烟气入口管道进入与烟气换热装置换热后由烟囱排出。通过烟气换热装置对烟气的热量进行回收,通过余热回收装置把锅炉排污水的热量进行回收。解决了发电厂烟气和锅炉污水的高温排放,减少热污染,同时降低了加热装置用水而消耗的煤、气、电等资源,节省了能源,使得供热成本大大降低。

    一种无动力自主曝气生物膜组件

    公开(公告)号:CN204939073U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20636738.7

    申请日:2015-08-24

    Inventor: 李旭涛 吴高峰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一种无动力自主曝气生物膜组件,属于环保和水处理技术领域。该组件采用不锈钢丝网做成骨架,不锈钢丝网的内侧缝制与不锈钢骨架形状相配合的亲水立毛纤维滤布,外侧缝制与不锈钢骨架形状相配合的拒水针织布,污泥附着在内侧滤布上形成生物膜。该组件的结构可采用长条筒状结构、圆筒形结构或者板式组合结构,通过内侧滤布和外侧无纺布的孔隙,该组件实现了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自主曝气。解决了常规曝气的大功率消耗,生物膜与空气直接接触,减少了曝气量,降低了曝气能耗。

    一种漂浮滚动式生物膜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204737784U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520428097.6

    申请日:2015-06-22

    Inventor: 李旭涛 吴高峰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一种漂浮滚动式生物膜反应器,属于环保和水处理技术领域。该生物膜反应器的驱动装置采用两个滑动轴承支撑旋转轴,在旋转轴上设置生物填料笼,生物填料笼填充生物填料颗粒的体积占生物填料笼容积的60%。在驱动立架顶部的驱动电机通过小齿形轮经齿形皮带驱动大齿形轮转动生物填料笼。在框架四周设有多个漂浮体和索缆。该生物膜反应器适用于各种好氧水处理工艺中,使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法和附着生长的生物膜法相结合,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小好氧水处理设施的占地面积,大幅缩减曝气量和曝气时间,降低能耗。解决了常规工艺中生物填料的分散放置而产生的部分填料曝气不均,避免了生物填料在运行中的流失,提高了生物填料的利用率和氧转移率。

    一种集束管式多回程余热回收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204286162U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20746512.8

    申请日:2014-12-03

    Inventor: 宋润官 李若晨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42

    Abstract: 一种集束管式多回程余热回收换热器,属于节能和换热器技术领域。该换热器根据余热的热值内部串接不同数量的集束换热管组,形成多个余热流动回程,可以把余热的热量全部传递个被加热冷水,并通过蓄热元件实现热量存储及保温。集束换热管组采用薄壁不锈钢直管,阻力小、耐高温、耐腐蚀、传热效率高,适用于有一定酸碱度的工业废热。集束换热管组为设备的通用件,可任意组合串接,可实现换热器施工周期短,便于安装、维修。该换热器解决了工业企业及建筑排放的低温余废热无法回收而产生的浪费问题,可实现企业热污染为零。该换热器对低温余废热的利用,降低了生产和生活的部分用热成本,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