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065464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110353460.2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
IPC: G06V20/10 , G06V10/7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森林遥感信息变化概率模型,利用GVI差值图像直方图描述森林遥感信息变化概率模型,该GVI差值图像直方图的建立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进行两期TM图像精确配准;建立林区的掩膜图像;再对GVI图像做掩膜操作;得到林区图像,然后分别求得GVI图像;如果两幅图像的物候期差距较大则需进行物候归一化处理,否则直接进行森林变化概率的计算,并按预先设定的阈值对概率图像进行分割。该森林遥感信息变化概率模型,可以通过用正态分布描述森林的变化概率。随着我国林业六大工程的实施,森林的严重退化现象愈来愈少,既满足变化的区域在整景图像中只占较小部分的条件,从而确保了其GVI差值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16429073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679513.9
申请日:2023-06-09
Applicant: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
IPC: G01C15/00 , G08B21/24 , F16F15/06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林业调查测量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林业调查规划用便携式测量装置,包括竖直保护筒和通用型激光测量器,还包括警报控制机构、限位固定机构和筒体支护机构,竖直保护筒的顶面设有相适配的辅助盖板,竖直保护筒的外壁设有圆形保护套板,竖直保护筒外壁的两侧均设有矩形限位板,警报控制机构设于矩形限位板的顶面,通用型激光测量器设于圆形保护套板的顶部;本发明运用了自服务原理和预先作用原理,提出了在设置的警报控制机构、限位固定机构和筒体支护机构三个机构配合工作下,有效解决了测量过程中由于装置本身的不稳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生产成本较大、后期维修费用较高、传统装置笨重等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217062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809319.3
申请日:2022-07-11
Applicant: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流的改造方法,涉及林业技术领域,河流的改造方法包括:在河道的至少一侧沿河道内河水流动的方向交替建造第一滩涂和第二滩涂,其中第一滩涂的深度小于第二滩涂的深度,第一滩涂的面积大于第二滩涂的面积。在河道的边缘交替建造深浅不一的第一滩涂和第二滩涂,进而在竖向上提升河流的蜿蜒度。深度较小的第一滩涂的面积大于深度较深的第二滩涂的面积,增大了浅滩的面积,为湿地生物提供更多的栖息场所,进一步丰富了河流中的生境。
-
公开(公告)号:CN119068328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0984550.5
申请日:2024-07-22
Applicant: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
IPC: G06V20/10 , G06V10/62 , G06V10/76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生态系统交错带识别方法及系统、可读存储介质,涉及生态系统交错带识别技术领域,生态系统交错带识别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多个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根据目标区域构建网格系统;通过土地利用数据和网格系统,计算每个时期的生态交错指数;根据生态交错指数,通过阈值或分类方法提取出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交错程度的交错带区域,得到多期交错带提取结果;通过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多期交错带提取结果进行分析,获得交错带变化情况。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快速识别大范围区域、多尺度下的生态交错带及其动态变化的方法,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8838377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857495.3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 , 宸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D1/46 , G05D10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外信息的采集方法及系统,适用于数据传输领域,该方法由无人机执行,包括:根据待采集信息的基站所在的位置,确定至少一个预飞行轨迹;沿各所述预飞行轨迹在基站周围进行预飞行,并根据在预飞行过程中实时采集的基站测量数据,在所述预飞行轨迹中确定信息采集轨迹,其中,所述信息采集轨迹中包括至少一个轨迹点;在按照所述信息采集轨迹进行二次飞行的过程中,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野外信息,其中,所述野外信息由采集模块采集并预先上传至所述基站。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提高无人机与基站之间数据传输的质量和效率,解决因人工采集野外信息的耗时耗力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154429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572187.6
申请日:2024-05-10
Applicant: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
IPC: G06T3/4053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N3/0475 , G06N3/094 , G06T3/4046 , G06V10/764 , G06V10/771 , G06V20/10 , G01J5/48 , G01J5/00 , G01J5/80 , G01J5/90 , G01N21/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地表温度遥感图像重建方法,通过对地表覆盖类型进行分类,并通过计算不同覆盖类型的地表对应的光谱特征指数,分析不同地表覆盖类型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以在遥感图像中优选出重建重点区域的特异性关键特征集,充分考虑了不同覆盖类型的地表热辐射的物理过程对重建效果的影响,提高了对地表温度遥感图像的重建效果。使用对非线性数据具有较佳处理性能的卷积神经网络作为生成对抗网络,在利用生成对抗网络模型对优选的重建重点区域进行图像重建时,通过计算不同覆盖类型的地表对应的空间权重,考虑了不同区域的温度变化可能具有的不同的空间特征,使得重建结果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真实的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16431960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691277.2
申请日:2023-06-12
Applicant: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湿地监测样地边界优化方法及系统、可读存储介质,涉及湿地样地优化技术领域,湿地监测样地边界优化方法包括:获取湿地图斑的空间数据;判断湿地图斑的面积是否大于预设面积;若是,则计算出湿地图斑的中心点,并以中心点为圆心生成半径为预设长度的第一圆形;判断第一圆形是否全部位于湿地图斑内;若否,则在湿地图斑内随机移动湿地图斑的中心点,并生成半径为预设长度的第二圆形;判断第二圆形是否全部位于湿地图斑内;若否,则调整湿地图斑的边界坐标,并根据移动次数、湿地图斑的边界和预设面积设置样地边界。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自动完成湿地调查样地布设,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湿地边界的设置的统一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645612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649599.0
申请日:2023-06-02
Applicant: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森林资源资产确定方法及系统,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对目标森林区域范围进行分段式遥感图像采集,在计算出每个资源特征对应的资源值之后,对依次排列的所有目标遥感图像进行依次融合,从而精准地计算出目标森林区域范围的森林资源资产总值;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图像采集和长连续图像之间测算的不准确性,导致在利用大数据对部分森林区间进行测算的策略仅仅可以在小范围内测算,面对区域大、地域广阔的森林范围则无法做到精准测算的技术问题;而针对区域大、地域广阔的森林范围,能够实现有效地、快速地、准确地确定森林资源资产的实际情况,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6400054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679509.2
申请日:2023-06-09
Applicant: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采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林业调查野外数据采集设备,包括外杆一,设置在外杆一上的外杆二,以及用于水体水分含量测量的湿度传感器,所述外杆一的表面竖向上设置有若干组供湿度传感器进出的活动孔,每组活动孔内皆设置有一组用于引导湿度传感器进出的引导筒,湿度传感器通过引导筒的引导在推送部件的推动下可以以倾斜的方式从外杆一的内部进入至外杆一外部土壤中,外杆一的内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丝杆,丝杆上设置有可通过与丝杆螺纹配合向上移动的活动板,活动板表面上设置有可以与推送部件挂扣连接推拉杆,整个过程中,无需开挖较大的坑洞,且只需挖掘一个坑洞,工作强度低。
-
公开(公告)号:CN116431960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691277.2
申请日:2023-06-12
Applicant: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湿地监测样地边界优化方法及系统、可读存储介质,涉及湿地样地优化技术领域,湿地监测样地边界优化方法包括:获取湿地图斑的空间数据;判断湿地图斑的面积是否大于预设面积;若是,则计算出湿地图斑的中心点,并以中心点为圆心生成半径为预设长度的第一圆形;判断第一圆形是否全部位于湿地图斑内;若否,则在湿地图斑内随机移动湿地图斑的中心点,并生成半径为预设长度的第二圆形;判断第二圆形是否全部位于湿地图斑内;若否,则调整湿地图斑的边界坐标,并根据移动次数、湿地图斑的边界和预设面积设置样地边界。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自动完成湿地调查样地布设,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湿地边界的设置的统一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