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磁性活性碳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26755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569406.6

    申请日:2015-09-10

    Abstract: 一种新型磁性活性碳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新型磁性活性炭为粉末活性炭(PAC)和纳米铁氧化物(Fe3O4)的复合材料。采用化学共沉法,在Fe3+/Fe2+(摩尔比)=2反应体系中以粉末活性炭为载体通过投加碱液介质完成反应;通过控制PAC投加量调整磁性活性炭中PAC/铁氧化物的比值,以优化材料的性能,该制备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可大批量生产、重现性好等优点。所述新型磁性活性炭具有的吸附量大、易于分离回收、易再生、重复利用效果好等性能,很好地解决了常规PAC与处理后废水分离难度大、易流失、不可再生、处理成本高的弊端,还能通过投加H2O2简单有效地得到再生,从而降低吸附工艺的处理成本,增强其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及市场竞争力。

    一种利用点面电极电场同时制备磷脂微管和囊泡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74990A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10624998.2

    申请日:2014-11-07

    Inventor: 韩晓军 朱春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19/087 B01J13/02 B01J2219/0803 B01J2219/0807

    Abstract: 一种利用点面电极电场同时制备磷脂微管和囊泡的方法,它涉及一种同时制备磷脂微管和囊泡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方法存在不能同时制备磷脂微管和囊泡的问题。方法:一、清洗电极;二、制备磷脂干膜;三、组装密闭制备装置;四、制备磷脂微管和囊泡,得到磷脂微管和磷脂囊泡。优点:一、本发明利用点面电极实现同一体系中,磷脂微管和磷脂囊泡的同时制备,磷脂微管具有良好的形态,产率较高,磷脂囊泡尺寸较大、较为均匀;二、本发明得到的得到的磷脂微管的长度为200μm~1300μm,直径为1μm~12μm;得到的磷脂囊泡的直径为15μm~120μm。本发明可获得一种利用点面电极电场同时制备磷脂微管和囊泡的方法。

    一种生物活性炭滤池及用其进行污水深度处理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01436B

    公开(公告)日:2013-10-23

    申请号:CN201210193850.9

    申请日:2012-06-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一种生物活性炭滤池,属于污水处理、环境生物技术领域,包括滤池中的活性炭载体,滤池下部设有进水口,上部设有出水口,滤池底部置有曝气器,滤池外另设有菌株水箱,菌株水箱中置有曝气装置,所述的菌株水箱管道连接至滤池的进水口,滤池的活性炭载体上挂膜有菌株Pseudomonassp.CBZ-4,用其对城市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尤其是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中药品及个人护理品(PPCPs)类污染物之一—卡马西平药物的吸附、生物降解去除,解决了城市污水处理厂中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难以有效去除环境中痕量污染物,尤其在冬季处理效果差等问题。生物活性炭滤池低温下稳定运行后,COD、氨氮、卡马西平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25%以上、35%以上、40%以上,均优于仅用活性炭处理的效果。

    一种植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83573A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310205467.5

    申请日:2013-05-29

    Abstract: 一种植被混凝土,属生态恢复工程领域,包括位于底部的基层混凝土和位于顶部的面层混凝土,基层混凝土由植被混凝土基质材料喷涂而成,面层混凝土由植被混凝土基质材料混合草种喷涂而成,所述的植被混凝土基质材料的成份是:生植土、水泥、有机质、砼绿化添加剂和丛枝菌根真菌菌剂以质量比为75-85%、6-12%、2-5%、2-5%、2-5%配伍,解决了现有植被混凝土技术条件下,植被生长受基质材料胁迫、养护过程中植被容易退化的问题以及强化植被混凝土技术应用于缓冲带时的截污能力。

    一种单胺接枝改性交联聚酰亚胺耐溶剂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59047B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510306100.1

    申请日:2015-06-05

    Inventor: 邵路 徐艳超

    Abstract: 一种单胺接枝改性交联聚酰亚胺耐溶剂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 将溶剂和助溶剂按质量比为1:0.1~5配成混合溶液;b.混合溶液中添加15%~28%的聚酰亚胺溶液配成铸膜液;c. 铸膜液中添加2.5%~20%的单胺,且在25~80oC温度下搅拌混合3~24小时,以保证完全接枝;d. 利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方法进行膜的制备,将所成膜多次用去离子水洗涤备用;e. 配置0.5%~20%浓度的二胺的醇溶液;f. 将所成的膜放入上步中配制的二胺的醇溶液中进行交联改性0.25h~48h;g. 待反应结束后,将膜放入醇类溶剂中浸泡清洗,得到性能优异聚酰胺的纳滤膜;通过本发明制备的聚酰亚胺耐溶剂纳滤膜具有制备简单,膜亲水性可调,耐溶剂性能突出,渗透通量大且截留率高等优点。适用所有有机溶剂中物质分离,如医药制造、生物、催化剂回收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