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73227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132425.3
申请日:2023-09-04
Applicant: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IPC: H01L33/46 , H01L33/44 , H01L33/40 , H01L33/20 , H01L27/15 , H10K50/856 , H10K50/805 , H10K50/818 , H10K50/10 , H10K50/80 , H10K59/12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发光元件和包括该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所述发光元件包括:第一半导体层;发光层,设置在第一半导体层上;第二半导体层,设置在发光层上;器件电极层,设置在第二半导体层上;反射电极层,设置在器件电极层上;绝缘膜,围绕发光层的侧表面、第二半导体层的侧表面和器件电极层的侧表面;以及反射层,围绕绝缘膜的侧表面,其中,器件电极层的侧表面与反射电极层的侧表面对准。
-
公开(公告)号:CN117643197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280002076.0
申请日:2022-06-29
Applicant: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IPC: H10K50/824 , H10K50/818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显示基板包括设置在基底(10)上的驱动结构层(20)和设置在驱动结构层(20)上的发光结构层(30),发光结构层(30)至少包括阴极(24)和辅助电极(70),阴极(24)与辅助电极(70)连接;辅助电极(70)包括沿着远离基底(10)方向叠设的第一辅助电极(71)、第二辅助电极(72)和第三辅助电极(73),第三辅助电极(73)相对于第二辅助电极(72)的侧壁具有凸出部,凸出部的凸出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二辅助电极(72)的厚度,凸出距离为第三辅助电极(73)的边缘与第二辅助电极(72)的侧壁之间的距离。
-
公开(公告)号:CN108346681B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1711362588.5
申请日:2017-12-18
Applicant: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IPC: H10K59/38 , H10K50/854 , H10K50/856 , H10K50/8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光显示设备。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发光显示设备包括:第一基板;布置在第一基板上并且具有倾斜部分的绝缘层;布置在绝缘层上的第一电极;布置在第一电极上的发射层;布置在发射层上的第二电极;以及布置在第二电极上的多个颜色转换层。第一电极包括基于与第一基板平行的表面沿绝缘层的倾斜部分倾斜的倾斜部分,并且发射层包括半导体纳米粒子。
-
公开(公告)号:CN110323256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1910256674.0
申请日:2014-05-22
Applicant: 索尼公司
IPC: H10K59/38 , H10K59/122 , H10K50/813 , H10K50/17 , H10K50/15 , H10K50/13 , H10K50/818 , H10K71/00 , H10K71/60
Abstract: 一种显示单元、制造显示单元的方法以及电子设备。该显示单元包括:设置于各像素的多个第一电极;绝缘层,具有面对每一个该第一电极的开口,并且具有在该开口边缘处的悬突部;电荷注入‑传输层,在该绝缘层的该悬突部处被切断或具有较高的电阻以显示电荷注入特性和电荷传输特性之一或二者;有机层,包括对所有像素公用的一个发光层或多个发光层;以及第二电极,形成在有机层的整个表面上;该第一电极、该绝缘层、该电荷注入‑传输层、该有机层和该第二电极从基板侧开始依次设置。
-
公开(公告)号:CN115734651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10690508.3
申请日:2022-06-17
Applicant: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Inventor: 柳春基
IPC: H10K59/12 , H10K59/122 , H10K59/123 , H10K50/818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基底;薄膜晶体管,设置在基底上;过孔绝缘层,设置在薄膜晶体管上方;第一电极,设置在过孔绝缘层上,并且电连接到薄膜晶体管;像素限定层,设置在过孔绝缘层上和第一电极上,像素限定层包括部分地暴露第一电极的上表面的开口;以及第一防涌出层,设置在第一电极的上表面的一端上,并且置于第一电极与像素限定层之间。像素限定层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与第一防涌出层和第一电极叠置,第二区域与第一电极叠置但不与第一防涌出层叠置。像素限定层的第二区域与第一电极的上表面直接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15734643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11645572.6
申请日:2022-12-16
Applicant: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H10K50/818 , H10K50/81 , H10K59/122 , H10K71/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第一像素界定层、反射电极层、第一结构层以及第二像素界定层;第一像素界定层包括第一开口区域以及围绕第一开口区域的第一挡墙;反射电极层包括底表面和侧表面;第一结构层包括覆盖底表面的导体区域和至少部分覆盖侧表面的非导体区域;第二像素界定层设置于第一像素界定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第二像素界定层可不再设置于第一开口区域内,能够使有效发光区的范围更大,实现提高显示面板亮度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923074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300016.2
申请日:2025-03-13
Applicant: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重庆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涂群英 , 高栋雨 , 仝勋飞 , 聂汉 , 邓成绩 , 陈立 , 赵根 , 吕彤 , 杨春梅 , 陈佳 , 叶建江 , 杜陵 , 刘琪 , 林强 , 刘广超 , 徐佳悦 , 武仁杰 , 聂伟清
IPC: H10K50/11 , H10K50/813 , H10K50/818 , H10K59/80 , H10K59/121
Abstract: 本公开公开了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第一电极层、有机发光功能层和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层设置在衬底基板的一侧,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至少一个第一电极的远离衬底基板的表面具有金属凸起部。有机发光功能层设置在第一电极层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有机发光功能层覆盖金属凸起部。第二电极层设置在有机发光功能层的远离第一电极层的一侧。在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方向,有机发光功能层的厚度大于金属凸起部的厚度,以阻隔第二电极层与金属凸起部。
-
公开(公告)号:CN111540778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010514980.2
申请日:2020-06-08
Applicant: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IPC: H10K59/65 , H10K59/131 , H10K50/818 , G09F9/33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显示装置包括邻接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第一显示区包括:像素层,像素层包括多个第一像素;阳极层,与像素层邻接,阳极层包括多个反射阳极,多个反射阳极与多个第一像素一一对应电性连接;多条透光导线,每一条透光导线与一个或多个反射阳极电性连接,多条透光导线间隔设置;以及多个透光填充块,每一个透光填充块设置于间隔的两条透光导线之间,透光填充块与透光导线的光学参数之差小于预设参数阈值。光线可以均匀的透过透光导线所在的层结构,不会因为透光导线和填充块之间的光学差异产生衍射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19212478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216214.2
申请日:2024-08-30
Applicant: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IPC: H10K59/35 , H10K59/121 , H10K71/00 , H10K50/856 , H10K50/818 , H10K50/8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像素结构、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该像素结构包括多个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单元,多个子像素单元围设形成环状,环状内部形成透明显示区。子像素单元包括沿环状的周向设置的主发光子单元和反射子单元;主发光子单元包括沿朝向透明显示区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反射电极、发光层和第一透明电极,以用于朝向透明显示区内发光;反射子单元包括沿朝向透明显示区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透明电极、发光层和第二反射电极,第二反射电极用于将光线反射回透明显示区内。该像素结构可提高显示透明度和显示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073015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380035319.5
申请日:2023-04-17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10K50/818 , H10K50/19 , H10K50/84 , H10K50/852 , H10K59/12 , H10K102/10 , H10K102/20
Abstract: 提供一种方便性、实用性或可靠性良好的新颖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发光器件、第一层、第一反射膜、第二发光器件、第二层及第二反射膜,第一发光器件包括第三层、第一电极及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夹在第一电极与第三层之间。第一单元包含第一发光材料,第一发光材料的发射光谱在第一波长处具有峰。第三层具有透光性,第三层包括第二电极,第一层夹在第三层与第一反射膜之间。第一层具有透光性,第一层在第一波长处具有比第三层低的寻常光折射率。此外,第二发光器件包括第四层、第三电极及第二单元,第二单元夹在第三电极与第四层之间。第四层与第三层之间有间隙。第二层夹在第四层与第二反射膜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