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性离子蚀刻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326438A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410349234.7

    申请日:2014-07-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反应性离子蚀刻。公开了一种反应性离子蚀刻基板46以形成至少第一和第二蚀刻形态(42,44)的方法。所述第一蚀刻形态(42)具有比所述第二蚀刻形态(44)更大的纵横比(深度:宽度)。在第一蚀刻阶段,蚀刻所述基板(46)以便只将所述第一形态(42)蚀刻至预定深度。此后在第二蚀刻阶段,蚀刻所述基板(46)以便将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形态(42,44)均蚀刻至各自的深度。可贴掩模(40)以限定在形状上与所述形态(42,44)相对应的孔口。在所述第一蚀刻阶段期间用第二保护层(50)选择性掩蔽所述基板(46)中要产生所述第二蚀刻形态(44)的区域。然后在所述第二蚀刻阶段之前去除所述第二保护层(50)。

    混合集成的构件和用于其制造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20321B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310176308.7

    申请日:2013-05-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合集成的构件和用于其制造的方法。本发明提出一种措施,通过该措施明显提高在实现构件(100)的MEMS结构元件(10)的微机械结构时的设计自由度,所述构件包括用于MEMS结构元件(10)的载体(20)和用于MEMS结构元件(10)的微机械结构的盖(30),其中,所述MEMS结构元件(10)通过托脚结构(21)装配在载体(20)上。根据本发明,所述MEMS结构元件(10)以层结构的形式实现并且所述MEMS结构元件(10)的微机械结构(11)延伸经过该层结构的至少两个功能层(3,5),所述至少两个功能层通过至少一个中间层(4)相互分开。

    硅通孔刻蚀方法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637867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310572277.7

    申请日:2013-1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1/768 B81C1/00087 B81C2201/0112 H01L21/321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硅通孔刻蚀方法,其中包括多次重复的制程循环步骤,所述制程循环步骤包括刻蚀步骤和侧壁沉积步骤,所述侧壁沉积步骤在各重复执行的制程循环步骤中,执行时间逐次减少。本发明的优点是,随着制程循环步骤的重复执行,刻蚀深度逐渐变深,制程循环步骤中侧壁沉积步骤的执行时间逐渐变短,通过调整重复执行的制程循环步骤中侧壁沉积步骤的执行时间,随着刻蚀深度的加深,改变刻蚀过程中刻蚀气体和沉积气体的通入量,从而改变刻蚀结构表面及侧壁刻蚀气体、沉积气体及其产生的等离子体的分布,实现高深宽比结构刻蚀的均一性,并保障了刻蚀结构表面粗糙度和侧壁垂直度,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刻蚀结构。

    用于蚀刻基板的方法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283005A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180061141.9

    申请日:2011-12-19

    Abstract: 用于在等离子体蚀刻反应器中蚀刻基板的方法可包括:(a)使用从第一工艺气体所形成的第一反应性物种在特征结构的表面上沉积聚合物,所述第一工艺气体包含聚合物形成气体,所述特征结构被形成在基板中,所述基板设置在所述蚀刻反应器中;(b)使用从第三工艺气体所形成的第三反应性物种在所述蚀刻反应器中蚀刻所述基板的所述特征结构的底表面,所述第三工艺气体包括蚀刻气体;及(c)当沉积所述聚合物时或当蚀刻所述底表面时的至少一种,用从第二工艺气体所形成的第二反应性物种轰击所述特征结构的底表面,用以当沉积所述聚合物时能移除设置在所述底表面上的至少一些所述聚合物,或用以当蚀刻所述底表面时能化学地或物理地的至少一种损坏所述底表面,所述第二工艺气体包含惰性气体、氧化气体、还原气体或所述聚合物形成气体的一或多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