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和空调方法
    1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58059C

    公开(公告)日:2006-05-31

    申请号:CN200310118073.2

    申请日:2003-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该系统包括一结合加热功能的、利用压缩机循环制冷剂的第一冷却装置;一具有冷却垫、制冷剂贮槽、泵、喷射器和过滤器的第二冷却装置;与第一和第二冷却装置、湿度传感器电连接的控制单元,在空调运行模式中根据室外空气的湿度有选择地控制第一和第二冷却装置的运行。本发明还公开了该空调器的运行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由湿度传感器测量室外空气的湿度;将室外空气的湿度与预定湿度进行比较;当室外空气湿度高于预定湿度时,使第一冷却装置运行,以冷却室内空间;当室外空气的湿度低于预定湿度时,使第二冷却装置运行,吸入相对湿度较低的室外空气、通过加湿和冷却过程提高相对湿度,并将空气送入室内空间,从而对其供冷。

    空调系统和空调方法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517606A

    公开(公告)日:2004-08-04

    申请号:CN200310118073.2

    申请日:2003-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该系统包括一结合加热功能的、利用压缩机循环制冷剂的第一冷却装置;一具有冷却垫、制冷剂贮槽、泵、喷射器和过滤器的第二冷却装置;与第一和第二冷却装置、湿度传感器电连接的控制单元,在空调运行模式中根据室外空气的湿度有选择地控制第一和第二冷却装置的运行。本发明还公开了该空调器的运行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由湿度传感器测量室外空气的湿度;将室外空气的湿度与预定湿度进行比较;当室外空气湿度高于预定湿度时,使第一冷却装置运行,以冷却室内空间;当室外空气的湿度低于预定湿度时,使第二冷却装置运行,吸入相对湿度较低的室外空气、通过加湿和冷却过程提高相对湿度,并将空气送入室内空间,从而对其供冷。

    压缩机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374712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207985.5

    申请日:2021-02-24

    Inventor: 朴韩荣 黄允济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一个以上的叶轮,吸入并压缩制冷剂;马达,使所述叶轮旋转;旋转轴,所述叶轮和所述马达连接于所述旋转轴;吐出流路,吐出由所述叶轮压缩的制冷剂;振动测量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吐出流路的振动频率;以及控制部,基于由所述振动测量传感器测量的所述振动频率来控制所述马达的运转频率。根据本发明的压缩机,当吐出流路的频率超出正常范围时,所述压缩机使旋转轴振动或者改变马达的运转频率。

    空调器的冷却/加热系统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517610A

    公开(公告)日:2004-08-04

    申请号:CN200310118079.X

    申请日:2003-11-20

    Abstract: 一种空调器的冷却/加热系统,其包括具有抽吸外部空气的第一通道和抽吸房间空气的第二通道的管道,第二通道具有与第一通道交叉的部分;一再生式热交换器,具有处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通道交叉部分处的第一和第二流动通道,使外部空气和房间内空气进行间接热交换;与所述管道的第一和第二通道相连的壳体,具有用于抽吸/排出外部空气和房间空气的第一和第二出口;第一和第二风扇,用于使抽吸的外部空气和房间空气通过第一和第二通道流入壳体,以及通过第一和第二出口排出外部空气和房间空气;第一和第二热交换器,使通过第一和第二出口排出的外部空气与房间空气进行热交换,因此,可防止房间空气污浊或干燥,并减小了热损失。

    组合式通风和空调系统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512110A

    公开(公告)日:2004-07-14

    申请号:CN200310116316.9

    申请日:2003-1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通风和空调系统,它包括第一风道,用于将室外空气引到室内空间,第一风道可被开启和关闭;第二风道,用于将室内空气引到室外,第二风道可被开启和关闭,并以第二风道的一部分与第一风道交叉的方式安装;第三风道,用于将室内空气引到室外,第三风道可被开启和关闭;一个再生式热交换器,它设置在第一和第二风道之间的交叉处,用于使通过交叉处的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多个控制气流的风机,它们分别设置在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和第三风道内。安装在空调器内的压缩机安装在第三风道内。第二热交换器设置在第三风道附近,通过第二热交换器吸入室内空气,第一热交换器设置在第一风道附近,室外空气从第一风道经该热交换器被送到室内空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