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61314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111360360.9
申请日:2021-11-17
Applicant: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烧结混合料高效布料系统,涉及烧结工艺技术领域。该烧结混合料高效布料系统,包括梭式皮带、梭式小车、纵向布料小皮带、混合料仓、梭式小车限位及梭式皮带变频控制系统、DCS控制系统、混合料仓、仓顶反射板和清扫器装置、混合料仓分区圆辊给料装置和多辊布料器、以及混合料仓仓位检测装置。该烧结混合料高效布料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烧结机混合料仓难以实现良好的横向均匀布料的技术问题,使烧结混合料在布料宽度方向上的粒度分布均匀,一方面保证了沿台车宽度方向上烧结料的性质均匀,另一方面保证了沿台车高度方向上烧结料粒度分布和燃料分布的合理,改善料层透气性,使得厚料层烧结充分利用料层的自动蓄热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916003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203678.6
申请日:2021-10-15
Applicant: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基于红外成像的烧结点火温度控制系统,供烧结台车行走的轨道经过烧结区域,所述烧结区域设有烧结点火炉,烧结点火炉的炉膛内设有至少一排点火嘴,每排点火嘴均连接有火嘴煤气支管、一次风支管和二次风支管,所述火嘴煤气支管、一次风支管和二次风支管上均设有流量阀,炉膛内安装有采用点火嘴喷出火焰的红外成像装置,红外成像装置连接并输出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连接并输出控制信号至流量阀,系统解决了传统的热电偶测温和温度(或强度)控制方式下的不精准的问题,不仅实现了烧结料面点火质量均匀性控制的效果,同时亦可促进后续烧结过程及烧结矿的物理强度等指标,且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点火煤气的使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621793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0925891.1
申请日:2021-08-12
Applicant: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烧结固体燃料粒级控制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利用在位式激光过程气体分析系统对烧结过程废气成分中的CO以及CO2进行在线检测,从而获得燃烧比〔CO/CO+CO2〕来衡量烧结过程中固体燃料碳的化学能的利用程度。同时对烧结固体燃料粒级进行在线检测,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获取固体燃料的燃烧比、烧结固体燃料的平均粒级、烧结负压以及烧结固体燃料配比的历史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关系,并以上述过程参数和较优的烧结固体燃料燃烧比〔CO/CO+CO2〕来进行烧结固体燃料粒级的合理控制和调整。使得固体燃料的碳的化学能的利用程度始终处于较优的控制区间内,从而支撑烧结过程的顺行以及利于满足烧结工艺需求条件下固体燃料消耗水平的有效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13513920A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110792778.0
申请日:2021-07-14
Applicant: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均衡点火质量的烧结点火炉及其控制方法,其电火炉包括点火炉膛,所述点火炉膛内用于烧结料面中间位置点火的中间点火嘴结构和用于烧结料面两侧边缘位置点火的边缘点火嘴结构,所述中间点火嘴结构包括并排设置的两排点火嘴,边缘点火嘴结构位于两排点火嘴之间。可实现中间部位和边缘部位点火温度的区别精准控制和调节;同时根据烧结生产过程中不同点火炉下方风箱压力的变化进行煤气量的自动补偿前置性调整,从而实现中间部位和边缘部位点火质量的均匀性,始终保持不欠烧不过熔的状态,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点火煤气的使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074554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367246.2
申请日:2021-04-06
Applicant: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7B2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整的高效烧结机松料器装置及使用方法,涉及冶炼设备技术领域。该可调整的高效烧结机松料器装置,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顶部通过液压油缸固定设置有可移动箱体,所述可移动箱体的两侧设置有固定滑槽,所述固定滑槽上设置有隔板和疏水装置。该可调整的高效烧结机松料器装置及使用方法,实现了分层松料棒预热烧结混合料的精确控制,从而实现在烧结物料偏析、各层持水率不同、过湿带迁移作用下的分层均一预热效果,可明显提高烧结料层的透气性,保持松料棒在烧结料层中相对合理的空间梯度分布,使烧结料层内的温度场更加均匀,过湿层更加均一化,促进后续烧结进程的均匀化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2539655A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11386808.X
申请日:2020-12-01
Applicant: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7D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烧结布料装置及其布料方法,属于冶金烧结设备及生产过程控制技术领域,可实现对烧结台车上布料状态进行空间三维状态的实时检测和连续性监控,有效消除了传统布料方式下布料单点厚度检测而导致的诸如局部拉沟、辅门粘料影响局部压料效果等不足之处,同时可根据压料状态及烧结烧透位置偏差对圆辊给料机的转速及各烧结布料辅门的开度进行精确自动调节,保证烧结台车宽度方向布料平整且压实均匀,同时本发明还可实现对各烧结布料辅门自身设备状态的有效判别和自动预警提示。通过本发明所述的布料方法还可实现烧结台车宽度方向烧结烧透点同步一致,明显提升烧结矿的强度、有效降低返矿率和烧结主抽电耗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3077848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110337128.7
申请日:2021-03-26
Applicant: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烧结料层透气性在线判断计算方法,是基于跟踪烧结机点火炉内气体的流量,包括点火煤气及助燃空气的使用量,以及点火炉缝隙处的漏风量,计算获取通过点火炉下方烧结料层的风量,再利用沃伊斯VOICE算法公式计算出烧结料层的透气性指数;同时对该方法的结果通过离线实际检测获得的多组透气性数据进行有效修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通过料层的风量可明确计算,消除了风量测量不准确的问题,同时根据实测数据进行有效修正,其最终的反应烧结料层透气性指数的结果更为简洁和可靠,可用于指导后续的烧结生产调整和控制,提高烧结生产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987881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1079096.0
申请日:2023-08-25
Applicant: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段再基 , 翟永辉 , 梁兵 , 宋云锋 , 张瑞先 , 黄世来 , 陈生根 , 李刚 , 李丙午 , 金龙忠 , 孟令国 , 端飞 , 陈连发 , 陈峰 , 黄菲 , 戚义龙 , 樊晶莹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球团往复式布料小车布料均匀度的方法,涉及烧结球团技术领域,为解决球团往复式布料小车布料均匀度有待改善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测量生球皮带上的正常料厚,根据生球量与生球皮带线性速度、生球皮带物料横向宽度、生球皮带料厚、生球堆密度的关系建立等式,动态调整生球皮带线性速度,并调整往复式布料小车最高速度;令往复式布料小车在生球皮带上的加速和减速阶段位移量相等,并设置位移量上、下限值;通过加速和减速阶段的设置位移量获得往复式布料小车最高速度运行的距离和时间;本发明有利于减少往复式布料小车负载、提高运行稳定性,利于减少宽皮带上生球粉化现象,利于提高辊筛布料器筛分效率,利于均匀带式焙烧机料厚。
-
公开(公告)号:CN113621793B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110925891.1
申请日:2021-08-12
Applicant: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烧结固体燃料粒级控制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利用在位式激光过程气体分析系统对烧结过程废气成分中的CO以及CO2进行在线检测,从而获得燃烧比〔CO/CO+CO2〕来衡量烧结过程中固体燃料碳的化学能的利用程度。同时对烧结固体燃料粒级进行在线检测,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获取固体燃料的燃烧比、烧结固体燃料的平均粒级、烧结负压以及烧结固体燃料配比的历史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关系,并以上述过程参数和较优的烧结固体燃料燃烧比〔CO/CO+CO2〕来进行烧结固体燃料粒级的合理控制和调整。使得固体燃料的碳的化学能的利用程度始终处于较优的控制区间内,从而支撑烧结过程的顺行以及利于满足烧结工艺需求条件下固体燃料消耗水平的有效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15478159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065508.0
申请日:2022-09-01
Applicant: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2B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超厚料层烧结的梯形布料装置,属于冶金烧结设备领域。本发明包括位于烧结台车上方的中间压料板,中间压料板两端设有边缘压料箱体,边缘压料箱体内设置有活动压料板阀芯,中间压料板和两端的活动压料板阀芯分别通过调整机构固定于烧结台车上方的支撑平台上,调整机构用于分别控制中间压料板和活动压料板阀芯的高度位置。本发明可实现超厚料层烧结生产时布料梯形面形状的灵活调整,更加利于后续台车宽度方向的烧结终点位置一致,在满足超台车栏板高度的厚料烧结生产的同行,也可有效抑制烧结时的边缘效益问题,从而实现均质烧结生产,进而促进后续烧结进程的稳定发展,实现促进烧结矿质量指标的提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