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油池VOCs动力型高效治理设备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10503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0349471.2

    申请日:2023-04-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油池VOCs动力型高效治理设备及方法,涉及石化企业隔油池污水VOCs治理、异味治理技术领域,该设备包括方形壳体,壳体的内部自下而上依次连接气体预处理模块、膜分离模块、高效吸附模块及催化氧化模块,其中催化氧化模块是一个密闭性长方形箱体,箱体内部又分为左、右两格,左、右两格通过气路管线和分布器连通;其中左格占箱体的1/4且与下方模块连通;右格占箱体的3/4,右格的外壁与电源连接,右格的内部设置有电化学反应器、多孔型填料及水;壳体的顶部连接尾气排放模块;尾气排放模块排放管的末端设置有阻火器,在排放管的一侧连接VOCs在线监测仪。

    用于清除有机气体在催化燃烧反应中污垢的系统及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0894951A

    公开(公告)日:2020-03-20

    申请号:CN201911297321.1

    申请日:2019-1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清除有机气体在催化燃烧反应中污垢的系统及工艺,属于催化氧化装置的除垢技术领域。其包括引风机、换热器、电加热器、反应器及烟囱,引风机的进口端与待处理废气来源的主管连接,引风机的出口管线分为两路,换热器的壳程出口管线分为两路,分别与电加热器入口和烟囱入口管线连接,电加热器入口管线将气体输送至电加热器入口,电加热器出口管线与反应器底部入口连接,反应器出口管线分为两路,分别与换热器的壳程入口和管程入口管线连接,换热器的管程出口管线分为两路,分别与电加热器入口和烟囱入口管线连接。本发明可以避免装置的停工,聚苯乙烯固体发生逆反应转化为气态VOCs,且不产生聚苯乙烯的废弃物。

    一种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1159155U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921802134.X

    申请日:2019-10-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装置,包括、吸附罐、真空泵和埋地储罐;两台吸附罐的底部分别与进气管线的两个进气分支管线相连接,两台吸附罐的底部还分别与抽真空管线的两个抽真空分支管线相连接,抽真空管线与真空泵相连接,真空泵与埋地储罐的再生气管线上还设置有用于初步散热的散热器,接入埋地储罐内的再生气管线一端还与气体分布器相连接,埋地储罐顶部的油气排放管线还与进气管线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成本低,油气经多次循环的吸附、再生、吸收处理过程,油气回收效率高;埋地储罐替代吸收塔来完成吸收环节,且无需配置贫、富油泵,可极大地降低一次投资及减少占地面积。(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气体检测预处理系统
    1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179190U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921780327.X

    申请日:2019-10-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气体检测预处理系统,包括气相管道,所述气相管道的出气口处连有第一出气管路,第一出气管路上从前到后依次串接有第一手动球阀、第一过滤器、预处理机构、样气电磁阀和防爆抽气泵,第一出气管路的末端连有第二过滤器;样气电磁阀和防爆抽气泵之间的管路上连有吹气管路,吹气管路的吹气端连有第一气泵,吹气管路上串接有第二手动球阀和第二空气电磁阀;第二过滤器的出气端连有并联设置的调试管路和气体检测管路,气体检测管路的末端连有并联设置的氧含量检测管路和硫化氢检测管路;氧含量检测管路和硫化氢检测管路的末端连有回气管路,回气管路与气相管道相连。该系统检测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后期维护方便。

    多功能压力容器式催化氧化反应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11176846U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921786393.8

    申请日:2019-10-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多功能压力容器式催化氧化反应设备,包括从上向下依次顺序设置于压力容器壳体内部的换热区域、反应区域和加热区域;其中,换热区域与反应区域通过本体法兰相连接,换热区域的顶部为烟气排放口,换热区域中均匀布设换热管;在反应区域的中部设置有催化剂支撑格栅;在加热区域一侧设置电加热器配对口,另一侧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伸向压力容器底部封头中,加热区域中安装有电加热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换热区域、反应区域和加热区域从上向下依次布置,分散的三个功能设备集成于一体,集成后的设备保证了整体的设计压力1.0MPa(G),耐压性能显著提高;便于设备运输,大大节省了设备的占地面积和投资成本。(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内置除垢吹扫装置的阻火器

    公开(公告)号:CN212238443U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20857572.2

    申请日:2020-05-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阻火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内置除垢吹扫装置的阻火器,包括阻火器和吹扫装置。阻火器上设有介质入口和排污出口;吹扫装置安装在阻火器的内部,包括介质输送管道、旋转机构和吹扫悬臂。介质输送管道一端连接介质入口,一端连接旋转机构;旋转机构包括基座和旋转套,旋转套安装在基座上,吹扫悬臂安装在旋转套外侧,吹扫悬臂内部中空与旋转套相通,末端封闭;吹扫悬臂上设有一排吹扫口,用于喷洒介质。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阻火器免拆卸清洗,减小工人的操作风险;吹扫装置覆盖面广,有利于对阻火盘进行充分、有效地清洗,提高清洗效率,有利于实现理想的除垢效果。

    一种控制油气收集管网油气浓度稳定的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1837100U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20173004.0

    申请日:2020-02-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制油气收集管网油气浓度稳定的系统,包括与油气管网相连的油气收集总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风机、调控系统和混合器;油气收集总管与引风机的入口相连,油气收集总管上设有第一调节阀,第一调节阀前顺次设有第一流量计和第一浓度分析仪;调控系统包括吸附罐;引风机的出口管线设置有两路,一路与吸附罐底部的气相进气口相连,吸附罐底部的气相进气口前端的管线上设有第三调节阀;另一路与混合器的入口相连,其上的管线上设有第二调节阀,第二调节阀后设有第二流量计;吸附罐顶部的气相出口通过管线与混合器的入口相连,吸附罐顶部的气相出口与混合器的入口之间的管线上顺次设有第三流量计和第三浓度分析仪。(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可调节的气相分布器
    1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635894U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20046903.4

    申请日:2020-01-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气相分布器,包括呈伞状结构的分布板,分布板的伞面上设置有沿锥形螺旋方向延伸的锥形螺旋通道;分布板的内侧顶部与调节螺杆固定连接,调节螺杆上螺纹配合有行程螺母;分布板的底部设置有支撑件,支撑件中部设置有供调节螺杆穿过的通孔,行程螺母位于通孔上部。本实用新型分布板上锥形螺旋通道的设置,使由气相入口管进入的气体其中一部分通过分布板与设备主体之间的环形空间向上流动,另一部分通过分布板上的锥形螺旋通道向上流动,从而使分布板的上部空间也能布满气体,因此起到了分布气体的作用;同时分布板上的锥形螺旋通道的设置,能够降低现有的伞状分布板带来的压力损失。

    一种双路燃料气供给系统
    1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831429U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1921493700.3

    申请日:2019-09-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路燃料气供给系统,涉及检测过程中的燃料气供给技术领域,包括检测装置和并联接入检测装置的两路燃料气供给系统,其中一路燃料气供气系统通过燃料气发生器为检测装置供气,另一路燃料气供给系统通过两个燃料气气瓶供气为检测装置供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新颖合理,采用并联的两路燃料气供给系统为检测装置供给燃料气,保证燃料气供给持续性和稳定性,PLC控制实现了燃料气供给方式的及时自动切换,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减少维护量、降低生产成本,保障了固定污染源VOCs在线监测系统、总烃浓度分析仪不间断、稳定可靠的运行,间接保障了生产的正常运行。

    一种夹套伴热型旋转接头
    2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108750U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20481666.3

    申请日:2022-03-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夹套伴热型旋转接头,包括内圈,所述内圈的上端外部同轴转动配合外圈;所述外圈的顶端固定设置连接法兰,所述内圈的底端固定设置内圈固定法兰;所述内圈的内部同轴设置第一夹套,所述第一夹套的上、下两端均通过第一固定环与内圈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内圈、第一夹套、第一固定环之间围成第一环形伴热腔;所述内圈上设置有贯通至第一环形伴热腔的第一蒸汽进口管和第一蒸汽出口管。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内圈内部设置第一夹套,使伴热蒸汽由第一蒸汽进口管进入到第一环形伴热腔、由第一蒸汽出口管排出,从而实现对旋转接头内部流道的伴热,伴热效果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