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置式铜止水装置
    1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873722U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920315676.8

    申请日:2019-03-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后置式铜止水装置,它位于已建混凝土(6)和新建混凝土(7)之间,它由镀锌螺栓(1)、镀锌钢板(2)、橡胶垫板(3)、铜止水(4)和填缝材料(5)组成;所述的镀锌螺栓(1)一端设置在所述的已建混凝土(6)内,另一端尾部与所述的镀锌钢板(2)固定,所述的已建混凝土(6)和新建混凝土(7)之间设置有铜止水(4),所述的铜止水(4)的两侧均铺设有所述的橡胶垫板(3),一侧所述的橡胶垫板(3)预先铺设在所述的已建混凝土(6)表面上,另一侧所述的橡胶垫板(3)上铺设有镀锌钢板(2);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嵌埋的微膨胀砂浆受槽内施工影响,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容易干缩,止水效果较差的缺点,具有减小对已浇筑混凝土的破坏,形成更为有效的止水系统的优点。

    混凝土面板坝周边缝止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4551380U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520219076.3

    申请日:2015-04-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面板坝周边缝止水结构,它包括在周边缝凹槽的接缝缝口设置组合橡胶棒;组合橡胶棒上覆盖有金属止水带;金属止水带与组合橡胶棒凹凸配合;金属止水带两侧与缝槽混凝土面粘结;金属止水带上方遮盖有防渗保护盖片;金属止水带与防渗保护盖片之间填充有塑性填料;防渗保护盖片通过膨胀螺栓和不锈钢压条固定。防渗保护盖片及不锈钢压条两侧边通过弹性封边封边,弹性封边宽度不少于5CM。防渗保护盖片为三元乙丙橡胶盖片。金属止水带为不锈钢止水带或紫铜止水带。本实用新型提出增加弧形封闭金属止水带的方式强化顶部止水效果,可广泛应用于100m级的新建混凝土面板坝工程和加固修复工程中。

    一种用于底格栏栅坝的取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8363179U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20758119.9

    申请日:2018-05-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用于底格栏栅坝的取水结构,在底格栏栅坝(7)的上部设置有廊道(4),所述的廊道(4)内安装中隔墩(3),所述的中隔墩(3)将廊道(4)一分为二,上游部分为余水廊道(4.1),下游部分为取水廊道(4.2),在所述的廊道(4)上盖有栅条(6),所述的栅条(6)平铺的所述的取水廊道(4.2)一侧,在所述的栅条(6)的下游末端设置可绕转轴(2)转动的活动导水挡板(1),所述的转轴(2)位于所述的栅条(6)下游末端与底格栏栅坝(7)的连接处;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当取水量过大时,引水渠道内的水流流态甚至渠道的结构安全都将受到影响的缺点,具有根据流量大小自动调整,不需人工操作,有效降低了运行成本的优点。

    无坝取水进水渠防淤结构
    1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815973U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922379360.8

    申请日:2019-12-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坝取水进水渠领域,公开了一种无坝取水进水渠防淤结构,包括位于进水渠上游河道的挡石桩组件,挡石桩组件包括设在河道河床底部的挡石桩基础,挡石桩基础与进水渠内水流方向垂直,挡石桩基础上方平均分布有若干个竖向的挡石桩。本实用新型无坝取水进水渠防淤结构,有效减少大粒径推移质进入进水渠而造成渠道堵塞、取水口闸门破坏、进水渠挡墙磨损的问题,保障取水设施使用寿命,为取水设施安全稳定运行创造条件。

    一种用于泵站河道的取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5444086U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521099782.5

    申请日:2015-12-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4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用于泵站河道的取水结构,混凝土滤水管(1)有若干根,若干根所述的混凝土滤水管(1)并排埋在河床底部,在所述的混凝土滤水管(1)上预先包裹有双层土工布(2),在预先包裹有双层土工布(2)的所述的混凝土滤水管(1)外再相间包裹有碎石滤水体(3)和双层土工布(2),所述的混凝土滤水管(1)上有间隔布置的滤水孔(4);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水中夹杂的泥沙、杂质对水泵的叶轮、叶片产生严重的磨损的缺点,具有适应各种不同水头,减少了取水池开挖量,有效解决了河底淤积导致取水效率下降的问题,同时减少了清淤工作量,降低了运行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