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247880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330261.3
申请日:2024-03-22
Applicant: 连云港智源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智慧工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智慧工地的物联网定位管理系统,包括防护门、数据盒、控制系统和远程终端,所述防护门的两侧设有栅栏,所述防护门的前侧表面固定有绝缘支架,所述绝缘支架的顶部一侧固定有承接板,所述承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预警闪烁报警器,数据分析模块通过信息采集模块发送的身份特征信息和人脸识别模块发送的脸部图像信息来计算面部比例信息,进而根据面部比例信息来判断是否与身份特征信息匹配,这样通过面部比例信息提供了对人员面部结构的更全面的描述,有助于提高身份验证系统的准确性,与单一的身份特征信息相比,结合面部比例信息可以降低误识别的风险,能够更好地辨别真实的特征与仿造的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7634816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644088.6
申请日:2023-12-04
Applicant: 连云港智源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10/0635 , G06Q10/10 , G06Q50/08 , G06T19/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施工管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GI M模型的施工管理系统及方法,包括信息采集单元采集施工项目信息和施工人员信息进行对应分析,信息存储单元存储对应施工信息并对后续施工需求进行信息部分变更,进度获取单元对施工现场的具体实况进度以及施工人员实时工作状态并基于GI M技术构建的三维模型进行图像展现,施工分析单元对根据进度获取单元所提供的基于G IM模型获得的施工图像进行分析,信息传输单元将项目施工人员调整后的信息发送至信息存储单元进行变更修正,风险把控单元对不同风险项目人员施工的安全性进行监测分析,通过施工图像以及人员施工的安全性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6799961B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0783964.7
申请日:2023-06-29
Applicant: 连云港智源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应用于城市及郊区的混合配电方法和系统,具体应用于电力规划领域,包括获取目标城市及其相邻郊区的第一、第二用电区域;采集用电数据,确定城市变电站位置和郊区变电站位置;根据城市变电站位置、郊区变电站位置和用电数据,实现混合配电。由此优化线路布局,提高用电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849553A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111140483.1
申请日:2021-09-28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连云港供电分公司 , 连云港智源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IPC: G06F16/25 , G06F16/2458 , G06F16/27 , G06F16/28 , G06F16/248 , G06F16/2455 , G06Q50/06 , H04L29/06 , H04L29/08 , H04L12/40 , G16Y10/35 , G16Y20/10 , G16Y20/20 , G16Y20/30 , G16Y40/10 , G16Y40/20 , G16Y4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物联网设备数据采集的变电站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和系统,该系统应用于变电站,对站内安装的各种智能电表进行数据采集,并提供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进行可视化展示,为运维管理提供智能决策,由4个部分组成:电力设备层、数据采集层/平台层、业务处理层、应用展示层,该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形式实现系统的解耦及大数据处理,同时采用云服务形式为各使用者创建相互独立的应用,为电力设备生产企业、用电企业提供电力设备管理及运维的快捷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19134409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95861.7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连云港智源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微电网联合参与配网二次调频的控制方法,步骤1建立光伏、储能和充电站参与二次调频的数学模型,进而结合系统有功‑电压灵敏度推导微电网整体控制模型,为后续策略设计奠定模型基础:步骤2:若不可控光伏的出力存在波动,则基于马尔可夫链原理,根据实时量测数据生成光伏不确定功率的场景树模型,从而得到预测时域内一系列典型场景及对应概率;步骤3:基于上述控制模型及场景树模型,以AGC指令跟踪偏差最小及辅助调频净收益最高为目标,综合考虑各设备出力约束及系统电压约束,设计基于SMPC的二次调频控制策略,从而实现电网AGC指令的快速准确跟踪及调节过程的经济性、安全性最优。
-
公开(公告)号:CN118166834B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311220809.0
申请日:2023-09-21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连云港供电分公司 , 连云港智源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双创中心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性粉末混凝土转角井,外井筒的第一外侧设置有与中心腔连通的第一穿缆管、第二外侧设置有与中心腔连通并且开口横向延伸的调节窗;内井筒可绕竖向中心轴转动调节的设置在外井筒的中心腔内,内井筒外侧设置有与中心腔连通的第二穿缆管,第二穿缆管由调节窗穿出并位置可调节设置,井筒端盖中间设置有供人员出入的维修口,所述活动盖板活动设置在中心腔内并与维修口适配。这种活性粉末混凝土转角井,能够实现由第一穿缆管、中心腔和第二穿缆管顺次穿过的电缆角度变化,便于根据电缆的敷设角度调整转角井的第一穿缆管和第二穿缆管之间的角度,提高电缆敷设的适应性并便于电缆的穿设,并且提高了转角井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094169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0086841.8
申请日:2023-01-28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连云港供电分公司 , 连云港智源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拓扑模型生成方法及终端,所述配电网包括配电网控制单元,发电端、变电端、用电端,所述配电网控制单元、发电端、变电端、用电端通过电力线缆连接,多个用电端组成子配电网,所述子配电网还包括子配电网拓扑结构管理单元;所述子配电网中每个所述用电端发送用电端用电参数给所述子配电网拓扑结构管理单元;所述子配电网拓扑结构管理单元对每个所述用电端用电参数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所述子配电网用电状态数据;所述子配电网拓扑结构管理单元将所述子配电网用电状态数据发送至配电网控制单元;所述配电网控制单元基于每个所述子配电网拓扑结构管理单元发送的所述子配电网用电状态数据计算配电网拓扑结构优化模型,并基于所述配电网拓扑结构优化模型重构配电网模块拓扑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7239917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083142.4
申请日:2023-08-28
Applicant: 连云港智源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IPC: H02J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电站数据采集与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智能采集器件,用于在液体成像区域占据的像素点数量超限时,基于出厂状态下变压器油对应的灰度数值范围的中间灰度值、水分对应的灰度数值范围的中间灰度值以及液体成像区域的参考灰度值鉴定防爆管溢出油体的含水百分比;应对处理器件,用于在防爆管溢出油体的含水百分比超限时,向所述变压器发出停机检查指令。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变电站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通过本发明,能够采用针对性的视觉检测机制在检测到变压器的防爆管最新存在有效面积的变压器油溢出现象后,利用定制的数值转换算法实现对溢出的变压器油的水分鉴别,从而完成对变压器的多重故障的可靠判断和有效应对。
-
公开(公告)号:CN116799961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783964.7
申请日:2023-06-29
Applicant: 连云港智源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应用于城市及郊区的混合配电方法和系统,具体应用于电力规划领域,包括获取目标城市及其相邻郊区的第一、第二用电区域;采集用电数据,确定城市变电站位置和郊区变电站位置;根据城市变电站位置、郊区变电站位置和用电数据,实现混合配电。由此优化线路布局,提高用电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094169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086841.8
申请日:2023-01-28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连云港供电分公司 , 连云港智源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拓扑模型生成方法及终端,所述配电网包括配电网控制单元,发电端、变电端、用电端,所述配电网控制单元、发电端、变电端、用电端通过电力线缆连接,多个用电端组成子配电网,所述子配电网还包括子配电网拓扑结构管理单元;所述子配电网中每个所述用电端发送用电端用电参数给所述子配电网拓扑结构管理单元;所述子配电网拓扑结构管理单元对每个所述用电端用电参数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所述子配电网用电状态数据;所述子配电网拓扑结构管理单元将所述子配电网用电状态数据发送至配电网控制单元;所述配电网控制单元基于每个所述子配电网拓扑结构管理单元发送的所述子配电网用电状态数据计算配电网拓扑结构优化模型,并基于所述配电网拓扑结构优化模型重构配电网模块拓扑结构。
-
-
-
-
-
-
-
-
-